人為什麼說謊?

心理學與生活》摘錄

第八章 認知過程

作者/ 理乍得·格里格 菲利普·津巴多

第二節 語言的使用

♥語言生成

★有關語言生成的研究既關心人們說什麼——在一個特定的時間人們選擇說什麼,也關心為了產生相應信息人們需要經歷怎樣的過程。

圖8.4 語言的產生

你如何向一個朋友描述這幅照片?如果你的朋友是一個盲人,你的描述會有怎樣的變化?

★聽眾設計 

*每當你產生話語時,你都必須考慮話語所針對的聽眾,以及你與你的聽眾分享哪些知識。

*合作的說話者所依賴的四條格言。在表8.3中我們給出了這些格言,以及一段虛構的交談,這段交談說明了這些格言如何影響語言生成中的每一個細節和步驟。

表8.3 格賴斯關於語言生成的格言

*克拉克提出,說話者根據三個不同的證據來判斷共同知識:

1.團體成員身份。語言生成者經常強烈地假設哪些東西可能是彼此都知道的,這通常根據雙方都屬於某個共同的團體來判斷。

2.行動同現。語言生成者經常假設某些事件或行動成為交談雙方共同的基礎,這些信息來源於雙方稍早之前的交談(或過去的交談)。

3.知覺同現。當說話者和聽者直接面對共同的客體或情境(光線、聲音)時,就存在着知覺同現。

★言語執行和口誤

*斯本內現象,指在一個短語或句子中兩個或更多個詞首音的互換)便是以其名字而命名。

表8.4 計劃言語產生過程中的錯誤

★當代語言生成理論試圖預測人們的話語是如何逐漸呈現聲音、詞彙和結構的。

★關於結構,研究者常常檢查哪些因素導致說話的人選擇以某種方式,而不是另一種方式來表達同樣的意思。請看圖8.5,如果要你描述這個場景,你可能會說:「小女孩被盒子中的小丑嚇了一跳」,或者「盒子中的小丑嚇到了小女孩」。為了理解說話者為什麼選擇某個特定的結構,研究者指出,說話者最近聽到和理解的語言是這類因素。

圖8.5 選擇一個句子結構

你會如何描述這個場景?

♥語言理解

★歧義消解 

看一下圖8.6。為了顯示各個詞如何聚集在一起形成合乎語法的單元,語言學家經常用樹形圖描繪句子結構。

當可能存在不止一個意義時,先前的語境如何能讓你從中確定一個?

圖8.6 句子結構

語言學家使用樹形圖來顯示句子的語法結構。A部分顯示了句子「The cat is on the mat」的結構。B和C兩部分顯示了句子「The mother of the boy and the girl will arrive soon」可以用兩種不同的結構分析來表徵。誰馬上就到,一個人(結構B)還是兩個人(結構C)?

*圖8.7 歧義消解的腦基礎

參與者在閱讀平衡歧義或有偏歧義的句子以及匹配的控制句子時進行fMRI掃描。紅色圓圈內的腦區在兩種歧義下都更活躍(相對控制句子)。綠色圓圈內的腦區只在有偏歧義的句子下更活躍。

★理解的產物 

研究已經表明,意義表徵始於一個基本單元,該單元被稱做命題。所謂的命題是指話語的主要思想。

表8.5 語篇情境和推論

♥語言和進化

★人類語言的特點之一在於,人能夠使用有限的單詞表達無限的意思:你可以根據一些語法規則,如圖8.6中所示,用你知道的單詞組合出無窮多你所需要的句子。

★研究者認為,人類是唯一能夠使用這樣複雜的語言規則的物種。

★只有人類通過進化獲得了產生和理解複雜語法結構的心理能力。

♥語言、思維和文化

在有些情況下,語言會對思維產生影響。

♥生活中的心理學

人為什麼說謊,如何說謊?

當謊言較輕時,說謊的理由主要是心理上的原因(比如,他們希望避免尷尬)。當謊言成為一個嚴重的問題時,說謊的動機則是為了個人好處。

★當參與者準備謊言時,負責計劃和情緒的腦區活動非常強烈。

★病理性說謊者有更多類型的大腦組織參與活動,以便神經元之間彼此傳遞信息。前額葉皮層是大腦控制計劃的重要部分,說明病理性說謊者特別擅長編造謊言。

2022.06.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