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過音樂誘發情緒,探索不同情緒對認知控制靈活性、保持性的影響

2022年12月17日21:32:09 心理 1295

在Susanne Langer的著作《The Practiceof Philosophy》中探索了一種超越語言的交流方式,她稱其為「第六感」。

通過音樂誘發情緒,探索不同情緒對認知控制靈活性、保持性的影響 - 天天要聞

SusanneLanger對「第六感」的屬性進行了描述:一種由五個感官系統感知,對外界信息進行有條不紊的推理,然而與語言表達不同,它僅僅通過一些符號的特有特徵傳遞信息。

在這個特有特徵的背後,是一種內容依賴於形式的符號系統,這個符號系統中最複雜的不是表達內容的形式,而是這種形式可以喚起人們怎樣的知覺體驗。這種符號形式來源於神話,而音樂是它最高級的表達方式。

叔本華認為音樂在藝術中有着特殊的地位,因為它不依賴於「文字的闡述」與藝術往往需要將欣賞者的注意力轉移到某一特殊的主題上不同,音樂總能流暢的、準確的傳達着信息。

通過音樂誘發情緒,探索不同情緒對認知控制靈活性、保持性的影響 - 天天要聞

Langer將音樂看作一種純粹的符號表徵,並感慨音樂表達的最終目標似乎就是無止境的誘發個體普遍的情緒體驗。自從希臘時期開始,人們就發現了音樂與情緒的關係。眾所周知,音樂不僅僅會表達情緒,還會喚起聽者的情緒體驗。

情緒對人類生活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它影響着個體對外界事物的評價,影響着個體處理外界事物的行為模式。

如今,情緒領域的研究普遍將情緒定義為一種軀體和精神上的、複雜的變化模式,包括生理喚醒、感覺、認知過程以及行為反應,是個體對外界環境的一種適應性反應。

情緒與執行功能的關係也成為近年來研究的熱點,人們通過對焦慮症、抑鬱症病人的研究,發現情緒會影響到個體的工作記憶、更新、轉化等能力。

已有的研究雖然對情緒對執行功能的影響做了大量的研究,但是很少有研究針對音樂的誘發情緒體驗與認知控制的關係做深入探討。

通過音樂誘發情緒,探索不同情緒對認知控制靈活性、保持性的影響 - 天天要聞

本研究通過音樂誘發的情緒體驗對認知控制的影響,探討誘發積極情緒音樂背景、誘發消極情緒音樂背景、無音樂背景下,個體認知控制靈活性和保持性的變化。

情緒影響認知控制的實證研究

負性情緒在正常標準下的波動對執行功能的作用很小,研究發現負性情緒對更新、計劃和轉化沒有影響。迄今為止,僅有一個針對學生群體外人群——老年人的研究,結果顯示負性情緒對計劃的能力有負性影響。

除此之外,大多數負性情緒的調節作用非常且短暫。如,在一個前瞻記憶任務的實驗中發現,負性情緒的作用僅僅出現在任務開始後最初的5分鐘,之後就消失了。

這個研究結果提示我們,在負性情緒對執行任務影響的研究中,在執行任務的分析中,應該考慮到時間進程的影響。

通過音樂誘發情緒,探索不同情緒對認知控制靈活性、保持性的影響 - 天天要聞

大量的實證研究發現,積極情緒會削弱更新、計劃和轉化,這些研究結果似乎推翻了Isen的理論假設,即積極情緒狀態會促進認知加工進行的仔細程度,然而這些研究結果卻支持了認知資源理論和積極情緒狀態下傾向於啟發式加工的理論。

但是,積極情緒狀態下會提高完成任務的流暢性,尤其是那些需要創造力的任務中。DreisbachGoschke研究發現,積極情緒狀態會削弱熟悉信息的轉換,但是會促進新刺激的轉換。積極情緒狀態會削弱任務轉換,但是會提高新信息的搜索能力。

研究選取了十首音樂,其中五首音樂預測能夠誘發積極情緒,另外五首音樂預測能夠誘發消極情緒。讓10位被試對10音樂的愉悅度、喚醒度、誘發情緒的種類進行評定。

在愉悅度得分高,且音樂分化種類為愉快的音樂選為誘發積極情緒的音樂材料;在愉悅度得分低,且音樂分化種類為悲傷的音樂選為誘發消極情緒的音樂材料。最終選擇的兩首音樂在喚醒度上得分相近。

通過音樂誘發情緒,探索不同情緒對認知控制靈活性、保持性的影響 - 天天要聞

音樂誘發情緒的效果

在誘發情緒的音樂材料中,愉悅度與喚醒度採用0~8的9點評分法,最終選擇了一首愉悅度為4.9,喚醒度為5.5,分化情緒為愉快的音樂作為誘發積極情緒的音樂材料。

選擇一首愉悅度為2.0,喚醒度為5.6,分化情緒為悲傷的音樂作為誘發消極情緒的音樂材料。

劉亞研究圖片對情緒的誘發時,採用1~9的9點評分法,圖片誘發的積極情緒愉悅度為6.18,喚醒度為5.75。音樂誘發的情緒愉悅度略低於圖片,而喚醒度卻略高於圖片,但差異並不明顯。

這說明,音樂可以誘發個體的情緒體驗,且音樂誘發情緒的效果與圖片誘發情緒的效果相近。此外,本實驗選擇材料時,根據前人的研究選擇了五首能夠誘發消極情緒的音樂,五首能夠誘發積極情緒的音樂。

通過音樂誘發情緒,探索不同情緒對認知控制靈活性、保持性的影響 - 天天要聞

然而,最終的評定結果並不是每一種音樂都能誘發相應的情緒體驗。這說明每個被試的情緒喚起度並不一樣,在前人的研究中所選擇的音樂誘發了其實驗被試強烈的情緒體驗,而同一首音樂並沒有引起本實驗中選擇被試相似的情緒體驗。

Lenton和Martin用音樂誘發情緒的實驗中,讓被試報告他們沉浸在某種情緒的心理過程和策略,64個被試中三分之一的人回憶起過去的事件,20%的人唱、輕哼或抖腳,9%的人保持靜止或移動,14%的人想像與自己無關。

這個結果可以推測出情緒貌似是由音樂誘發的,其實不然,情緒是由一些與音樂無關的心理過程誘發的,而這些心理過程是由音樂觸發的。音樂觸發個體的心理過程不盡相同,因此,誘發情緒的效果也並不一樣。

通過音樂誘發情緒,探索不同情緒對認知控制靈活性、保持性的影響 - 天天要聞

Carret等將傳統的音樂誘發情緒程序與修改後的音樂誘發情緒程序做了對比,即將所有被試聽相同的音樂與所有被試選擇自己喜歡的音樂進行對比,結果發現被試選擇自己喜歡的音樂會誘發更加強烈的情緒體驗。

然而,本研究主要目的在於探討音樂誘發情緒對認知控制的影響,為了控制額外變量,還是選擇了讓所有被試聽相同的音樂。因此,本研究中探討的音樂誘發情緒並未排除個體差異。

音樂誘發積極情緒影響認知控制的機制

積極情緒條件下,BX反應時增加,卻並未發現AY反應時縮短,這很有可能因為本實驗採用音樂誘發情緒,由於音樂誘發情緒的持久性、強度就不如圖片。

故本實驗中被試一邊聽音樂一邊完成實驗,這可能造成聽音樂對認知資源的佔用,干擾了任務對個體認知靈活性的檢驗。

通過音樂誘發情緒,探索不同情緒對認知控制靈活性、保持性的影響 - 天天要聞

實驗採用了修改後的AX-CPT任務,在線索刺激與探測刺激之間加入了三個分心刺激,分心刺激為除A、B、X、Y以外的英文字母。

線索刺激與探測刺激用紅色呈現,分心刺激用黑色呈現,以此來增加任務保持性、靈活性要求,發現了音樂誘發積極情緒條件下AY反應時縮短,從而證明積極情緒能夠促進個體認知控制的靈活性。

音樂誘發的積極情緒會影響認知控制的保持性、靈活性。通常說保持性和靈活性是拮抗的加工過程,在積極情感下當靈活性增強時,工作記憶的保持能力會減弱,一項動物研究支持了這個假設。

GesineDreisbach用圖片誘發情緒探索了情緒對保持性認知加工的影響。

通過音樂誘發情緒,探索不同情緒對認知控制靈活性、保持性的影響 - 天天要聞

結果顯示在線索刺激與探測刺激時間間隔為1250ms時,積極情感條件下,AY反應時減少,BX、BY反應時延長,並因此得出了積極情緒會促進認知加工的靈活性,削弱認知加工的保持性。

有研究利用功能神經成像的方法發現情感和高級認知的交互作用。Yamasaki等用oddball實驗範式和情緒分散物(積極情緒圖片、消極情緒圖片、中性情緒圖片)進行實驗。

結果發現目標刺激會激活中央額葉回,然而情緒分散物卻會抑制這個區域活動在側額葉回卻會發現相反的激活和抑制模式,此研究說明情緒與大腦某些區域活動存在交互效應。

通過音樂誘發情緒,探索不同情緒對認知控制靈活性、保持性的影響 - 天天要聞

Ashby等和Valentin等提出了一套有關積極情感的詳細神經心理學理論,他們認為神經遞質多巴胺是積極情感影響認知控制的中間變量,更確切的說,在學者看來積極情感下的認知靈活性是由釋放在腹側前扣帶回上的多巴胺調節的。

然而,多巴胺對認知靈活性的影響機制是非常複雜的,目前基本可以確定多巴胺的劑量、任務特點、個體工作記憶容量的差異等,均可能是多巴胺影響認知靈活性的調節變量。

以往大量研究集中在圖片、短片等誘發情緒對認知控制的影響,鮮有研究探索音樂誘發的情緒對認知控制的影響,這主要因為音樂誘發情緒並不容易操作等原因。相比於圖片、短片等,音樂更多的應用於心理治療,並且音樂心理治療的效果也很好。

通過音樂誘發情緒,探索不同情緒對認知控制靈活性、保持性的影響 - 天天要聞

研究發現了音樂誘發的積極情緒亦刺激個體認知控制的靈活性,削弱個體認知控制的保持性,這說明音樂誘發的積極情緒可能會改善思維的固着性,這也為音樂在改善個體執行功能中的應用提供了依據及方向。

心理分類資訊推薦

人的情緒為什麼會突然出現 - 天天要聞

人的情緒為什麼會突然出現

情緒的突然出現通常是由多種因素引起的,包括但不限於以下幾個方面:### 未解決的內心創傷人們可能在過去的經歷中遭受了某些創傷,這些創傷在潛意識中留下了痕迹。當遇到類似的情境或觸發點時,這些潛在的創傷可能會導致情緒的突然爆發[1]。
N+1孤獨症家庭康養項目啟動,勸募大使發佈倡導書 - 天天要聞

N+1孤獨症家庭康養項目啟動,勸募大使發佈倡導書

第三十四次全國助殘日:"N+1孤獨症(農村)家庭康養項目"勸募大使董家樂發佈關愛孤獨症倡議書。尊敬的志願者哥哥姐姐大家好,我叫董家樂,來自鄭州四十七中。今年5月19日是第34次全國助殘日,很榮幸以勸募大使身份參加本次助殘日主題活動。您了解孤獨症嗎?
心理學專業,可沒那麼簡單!解讀心理學就業方向及就業前景 - 天天要聞

心理學專業,可沒那麼簡單!解讀心理學就業方向及就業前景

#頭條創作挑戰賽#孩子上大學,想學心理學專業,那你知道心理學在大學裏面,到底需要學習哪些內容嗎?從心理學專業畢業,未來是幹什麼的?以及這個專業的就業怎麼樣?好不好找工作?圍繞這幾個問題,今天這篇文章,我們就詳細來解讀下——心理學。
社會弱勢群體生存現狀:精神病患者遭虐待引發公眾關注與反思 - 天天要聞

社會弱勢群體生存現狀:精神病患者遭虐待引發公眾關注與反思

近日讀罷南國早報全媒體記者李慧子的相關採訪報道,不禁對社會中的弱勢群體生存狀況有了深入的思考。其中涉及一名精神病患者阿華在敬老院受虐待的案例,此舉引發公眾強烈反響及傳媒廣泛關注。藉由此案,我們既可洞見敬老院管理失范之現狀,亦能對社會對弱勢群體的態度與處理方式進行反思。
抑鬱焦慮症強迫症導致人格改變,是馴化思維的結果,要學會... - 天天要聞

抑鬱焦慮症強迫症導致人格改變,是馴化思維的結果,要學會...

從心理層面來說,抑鬱症、焦慮症、強迫症都會經歷漫長的思維馴化過程。由此被馴化後的思維模式導致刻板的條件反射,形成行為方式跟認知方式,經年累月下沉到潛意識層面,逐步滲透並影響對這個世界的看法、對人生的態度以及對價值的取向,導致抑鬱性人格跟焦慮性人格。
發生在我身上的怪事,心靈感應或者第六感真的存在嗎? - 天天要聞

發生在我身上的怪事,心靈感應或者第六感真的存在嗎?

今天,我想用自己的親身經歷來告訴大家,人類的心靈感應或者第六感,是真實存在的,不接受任何反駁!我們知道,人的第六感是「超感官知覺」的俗稱,又稱「心覺」,此能力能透過正常感官之外的管道接收訊息,能預知將要發生的事情,與當事人之前的經驗累積所得的推斷無關。
心理聊吧|你在生活中出現過「情緒勞動」嗎? - 天天要聞

心理聊吧|你在生活中出現過「情緒勞動」嗎?

近日,#親密關係中的情緒勞動是什麼#這個網絡話題,引起了很多網友關注,有網友評論說,「情緒勞動是耐心、愛心、操心的複合詞,整天忙忙碌碌很辛苦,還不一定能得到對方認可」。記者注意到,這一說法得到了很多點贊認可。
藝術助我釋放情緒,找回丟失的「鬆弛感」 - 天天要聞

藝術助我釋放情緒,找回丟失的「鬆弛感」

如今快節奏的生活、精神上的緊張和疲勞,導致我們常常忽視或壓抑自己的內在情緒:壓抑自我:習慣忽略自己的真正需求,而一味地取悅別人;持續焦慮:不想「內卷」,但競爭壓力太大,也不敢真的放鬆下來;束縛心靈:身邊有太多框架規則,囚禁住了那個曾經熱愛探索、渴望自由的你。
分房睡久了,男人的心理會發生什麼變化? - 天天要聞

分房睡久了,男人的心理會發生什麼變化?

在現代社會中,由於各種原因,夫妻分房睡的現象越來越普遍。那麼,分房睡久了,男人的心理會發生什麼變化呢?讓我們一起來探討一下。一、孤獨感增加當男人習慣了與伴侶同床共枕,突然分房睡會讓他們感到孤獨。在夜晚,沒有伴侶的陪伴,他們可能會感到寂寞和失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