雖然自閉症的發病率在逐年上升,但是還是有很多人甚至自閉症孩子的家長,對自閉症有許多的誤區。
與人們日常接觸的許多疾病不同,沒有任何兩個自閉症的孩子具有完全相同的癥狀,他們的表現千差萬別。為了更好地幫助這些孩子,我們一起繼續學習!

崔永華大夫認為,在自閉症康復訓練中,一些進入機構訓練前能力很差的孩子有時會取得非迅速的進步,而一些原本基礎還不錯的孩子,也可能出現進步緩慢的情況。世界上從沒有兩個一模一樣的自閉症兒童,自閉症兒童的康復中存在太多不確定的因素。
不管多大的孩子,都有訓練價值,不能輕易地放棄希望;訓練一定要抓住重點,要在專業人士指導下科學進行,而且一定要堅持不懈。
家裡有自閉症孩子,父母一定要知道以下幾點:
1.到目前為止,自閉症治療的最有效的方法就是持之以恆地科學的康復訓練。除此之外,尚無良策。
2. 訓練一定要抓住自閉症核心目標。父母一定要知道,在運用方法的過程中,不可將手段與目標混淆,不可過於較真訓練形式上的效果,而忽略訓練背後的意義和目標。
3.自閉症的訓練多數需要伴隨終生。很多家長會認為自閉症的干預訓練是階段性的,以為孩子在經治療半年、一年或兩年後就會康復,可以去上正常的學校。真實狀況是,自閉症並非像其他疾病一樣治療幾個療程就會痊癒,患者一旦被確診為自閉症,對其的干預將會是伴隨終生的。只是因為個體因素不一樣,在干預的強度上會有輕重之分,絕不是階段性的干預後就可以高枕無憂。
4. 自閉症的訓練需隨時隨地進行。很多家長沒有意識到干預訓練需隨時隨地進行,需要付出絕對的耐心與毅力。家長覺得只有在機構和學校中,面對老師時才是教育,領回家後就可以不用訓練,可以鬆懈下來,這種觀點是大錯特錯的!訓練孩子的最好老師就是孩子的父母。正確的做法就是醒來就開始訓練,不管是誰面對孩子,都要採取科學的方法來進行訓練,對孩子的教育須做到時時刻刻,隨時隨地進行。
5.自閉症的訓練越早越好,但沒有「最晚」,終生都有訓練價值。應抓緊6歲以前的時間,這個年齡段的孩子可塑性很強,只要方法對,孩子的進步會很大。
6.所有的自閉症訓練的終極目標是擁有生存下去的社會功能。要讓孩子入學,在學校能學到許多在家裡學不到的東西,如:集體觀念、進取精神、獨立能力、自我保護、遵守紀律等。要儘可能地讓孩子接受職業培訓,融入社會,要培養孩子的勞動能力,要讓孩子擁有一技之長,這樣才能融入正常人之中。
給家長的建議
▋ 把訓練變成遊戲
教這些孩子有意識地與人交往,先要讓他們對交流感興趣。比較好的方法是長時間地學習模仿親人的手勢、動作、語言、表情、相互表達和回應的方式、交往的技巧。在這個漫長的過程中,最好能將日常生活的內容與訓練結合起來,變枯燥的訓練為有趣的遊戲,逐漸讓孩子感覺到這是個很好玩的活動,進而對父母即對「人」發生興趣。同時帶孩子走出家門,到處看看;幫助他找到小夥伴,擴大其生活範圍,這對孩子萌生交往的願望很有好處。
▋ 時刻和孩子說話
自閉症孩子絕大多數語言發育遲緩,學說話就成了一個難題。語言訓練可分階段進行。準備階段教孩子模仿父母的口部動作,讓孩子知道聽指令做事,理解某些動作的意義。下一步是「發單音」訓練,比較有效的方法是和孩子的生活結合起來,藉助孩子喜歡的食物和玩具學習一些詞彙,培養孩子的目光注視及與父母的對視,使之能模仿爸爸媽媽的口型發音。發音不準確也不必在短時間內刻意糾正。
當單音字說得比較好了,就可以着手教他學雙音節詞語了,並將認知滲透其中。有了這些「鋪墊」後,再做簡單的問答訓練,讓他學會表達自己的需求和溝通。
▋ 捕捉他們的興奮點
絕大多數自閉症孩子自我封閉,拒絕任何新東西、新變化,缺乏主動性,但對自己感興趣的事情很執着。因此要善於發現並捕捉到孩子的興奮點,對他感興趣的事情給予多方面的信息刺激。比如孩子喜歡反覆玩水,就不妨為他準備熱水、冷水、溫水,和他一起細細地感知;了解不同的水的形態;體驗水流大小的變化,感知容量的多少等。
以此為突破口,把生活中隨處可見的其他信息及時傳達給孩子,藉助多方面的信息刺激消磨他們身上某些刻板的行為模式。此外,適當地對孩子做些感覺統合訓練,如爬、盪鞦韆、走平衡木、跳繩對改善其反應遲鈍和動作不協調也有一定的好處。
要提醒家長,如果孩子還沒有確診為自閉症,與其四處求醫確診,不如不給孩子定性,把他們作為正常孩子來看待,同時降低自己的標準,朝正常的方向引導。若孩子確診為自閉症,也要保持理智,不要強硬地改變孩子的不良行為,否則不但不會讓病情得到改善,還可能增加孩子的異常脾氣,甚至乾脆不再配合訓練了,這些都不利於康復。
內容來源:崔永華

400-606-2105
遇見恩啟
Meet Ingcare
您有任何關於自閉症兒童康復治療的問題,可添加客服微信聯繫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