患有精神心理疾病,要不要和別人提起?
會不會被嘲笑?會不會不受到理解,而是被疏遠和孤立?
相信很多生病的朋友們,都會時常因為這些問題而感到困擾吧。
說還是不說?
疾病情況屬於個人隱私,能不能說,需不需要說,跟誰說,都應由自己來決定。
總的原則就是對自己利多弊少就說,對自己利少弊多就不說,並以人群類型進行劃分。
第一類:對醫生
患者需要克服「病恥感」,主動與精神科醫生詳細說明自己的病情。
同時,在與醫生溝通的過程中,一定不要隱瞞既往病史,否則可能會誘導醫生誤診,誤診就可能導致誤治,最終倒霉的還是自己。
另外,因身體不適在其他科就診時,最好如實告知醫生目前的服藥情況,盡量避免出現藥物相互作用。
第二類:對老師和同學
要不要將自己患病的事告知老師和同學呢?
事實上,這個問題涉及到多方面的因素,確實很難做決定。
也許患者生病後,學習狀態很不好,可能還會受藥物副作用的影響,出現上課打瞌睡,容易走神等現象。
此時,如果老師不知道原因,很可能會誤以為是懶散、不思進取,並作出批評與指責傷。
相反,如果老師得知患者的病情後,大多能理解並提供幫助,這將有利於疾病的康復。
最重要的一點是:
在我們做決定前,要先了解老師和同學對精神疾病的態度和認知及他們對患有精神疾病的人有沒有同理心,再決定是否告知。
第三類:對公司同事
要不要將患病的情況告訴同事呢?
請三思而行!因為我們很難確定是否能得到同事的理解和支持。
所以,在沒有十足的把握時,不要告訴同事自己患有精神疾病。
如果在單位因情緒低落而失聲哭出來,你可以說「心情不好」「最近壓力太大」等等。
誰還沒有心情不好、壓力大的時候呢?同事通常不會再繼續追問。
第四類:對家人和親戚
有的患者是不是也不敢和家人說,一方面怕家人擔心,不想把煩惱帶給他們;另一方面擔心家人不理解,好不容易張開口,最後得到的確實責備。
其實得了精神疾病,最需要的莫過於家人的理解和陪伴。
及時和家人溝通是尋求幫助的第一步。
而要不要將病情告訴親戚,取決於他們知道後,對你的病情是否有幫助。
若告知他們後,除了給他們帶來驚嚇外,不能給你任何幫助,還是不告訴的為好。
最後,我們想告訴大家的是,得了精神疾病,選擇公開還是隱瞞,絕對不應該讓病恥感在作祟。
一定不要否定自己,要接納自己,患病不是自己的錯,要敢於直面疾病,積極治療疾病,爭取早日康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