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養生是現代人普遍予以重視的課題,然而很多朋友既有良好的飲食模式,又保持了積極的鍛煉習慣,結果依然精神不振、身心疲憊,這背後的原因是什麼呢?
根據國外一所知名研究機構給出的論文,他們發現「身體健康」與「心理健康」二者之間,或許不像多數人想像中那樣呈現平行關係,而應當是錯綜複雜的互相影響態勢。也就是說,如果經常心情不好,那麼再怎麼堅持養生,只怕也會收效寥寥。
情緒狀態差往往會給人們帶來4個身體不適,多加了解或可助您科學調養。
1.引起精神類疾病
在某些人潛意識裡,精神疾病患者就是那些瘋瘋癲癲、邏輯混亂的病人,但事實上,很多大眾眼中的「正常人」,也有精神病的潛在風險。
以近幾年備受關注的抑鬱症為例,其病症患者在前期不過表現為情緒低沉、拒絕交流、精神不振等常規癥狀,很容易被忽視。可等到病情深化之後,患者的神經系統與消化組織都會受到波及,影響身心健康。
而根據臨床研究,多數精神疾病與人們的心情狀況間都有緊密關聯,若長期處於消極狀態,則此類病情發病風險會提高很多。
2.誘發內分泌失調
很多步入中年的女性會呈現出易怒、敏感、焦慮的心理特性,並且往往還會伴隨月事不調、失眠多夢、精神疲乏等癥狀,這多和內分泌系統運行不暢有關。
而內分泌腺體的正常工作,又和人們的精神狀態之間有關聯,當情緒不佳的時候,內分泌失調情況就會更加嚴重,這又反過來引發不良情緒,形成惡性循環,請及時進行調理。
3.影響內臟健康
在中醫理論里,人們的情緒狀況與五臟六腑的健康直接掛鈎,例如動怒傷肝、大喜傷心、憂思傷肺、驚恐傷脾等等。雖然目前沒有實際的科學依據能夠闡明具體的關聯性,但從臨床經驗來看,這的確有一定可信度。
例如當人們處於緊張焦慮狀態下時,會感到腸胃蠕動趨於異常,還可能引起腹瀉等不良反應;而若是整天怒火朝天,則可能會覺得肝氣鬱結、代謝不暢。
因此,想要調養肺腑健康,保持良好心態頗為重要。
4.降低自身免疫力
有研究證實,情緒低沉、精神不振,還會影響到身體內部免疫細胞與免疫器官的活性,繼而降低自身的免疫強度。在生活中我們也會發現,那些鬱郁不得志、整天顧影自憐的人群,更容易出現感冒、發熱、咳嗽的細小病症,這就是免疫機制不強的直觀反饋。
反之,若能夠保持積極樂觀的生活態度,即便罹患病症,也能夠更快地癒合。因此,調理健康時除了關注身體本身狀況外,也別忘了養成向上的情緒,如此方能身心安康。
【本圖文由「醫者榮耀」新媒體獨家出品,作者棉花,未經授權,請勿轉載、複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