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6歲確診抑鬱,經歷車禍、父母入院、兒子輟學,我在苦難上獲新生

2022年11月01日00:32:42 心理 1424

46歲確診抑鬱,經歷車禍、父母入院、兒子輟學,我在苦難上獲新生 - 天天要聞

【聲明:本期群友故事來源為患者投稿,後期編輯時已隱去部分可識別信息,並已獲得患者公開同意,感謝支持。如有疑問或不妥之處可聯繫小編。患者治療分享不構成診療建議,不能取代醫生對特定患者的個體化判斷,如有就診需要請前往正規醫院,在醫生指導下治療。】

2020年,我遭遇車禍後,患上中重度抑鬱。


兒子輟學、父母入院、一連串的打擊,讓46歲的我陷入了人生最黑暗的低谷。


當我準備寫下這篇文章的時候,心還是忐忑的。


於我而言是痛苦的回放,但還是決定寫下來。一為紀念;二為給身處抑鬱的朋友們一點警示。

46歲確診抑鬱,經歷車禍、父母入院、兒子輟學,我在苦難上獲新生 - 天天要聞

一次意外讓我陷入了無邊的深淵

我是一個家小型公司的合伙人,事業上還算順利,當然壓力也大。

時間回溯到2020年8月,因為一次意外車禍,我摔壞了左腳,不得已只能每天窩在家裡休養。當時,兒子因為學業和學校環境的壓力,打算輟學,經常與我針鋒相對。

長期積壓的挫敗感湧上心頭。

我開始對任何事情都不感興趣,焦慮重重。只有黑夜時,躺在床上,我才覺得人間平等,並希望永遠保持黑夜。

這種狀態持續到到10月,妻子早已看出我的極不尋常。那時候我什麼都不想干,飯量減少、頭髮昏、後腦勺發脹,整天懵懵懂懂,後背發緊發疼、出虛汗。

在陽光明媚的日子裏,我卻感到十分悲涼。

還出現記憶力減退,發個貨物都懷疑自己是不是電話地址登記錯了,要反覆確認。

整天都只想待在家裡,唯一打發時間的方式就是在手機上鬥鬥地主。

更不想說話,不想見任何人,尤其是自己熟悉的親人和朋友,連父母都不想回去探望。連電話也不想接,因害怕手機響起,還把手機調成靜音。

在黑夜時,有時候思路還很清晰,還能得過且過。但只要天亮了,情緒就不由自主地低落下來,一直到晚上。

漸地,越發對自己極度不滿,甚至開始想到離開這個世界......

46歲確診抑鬱,經歷車禍、父母入院、兒子輟學,我在苦難上獲新生 - 天天要聞

46歲確診抑鬱,經歷車禍、父母入院、兒子輟學,我在苦難上獲新生 - 天天要聞

就算是行屍走肉,也要活在他們面前

這樣暗無天日的日子一直持續了四十多天。

在妻子的反覆逼迫下,我們來到了河北省醫科大學第一醫院精神衛生樓,約見了我的第一個醫生,做測試、腦電圖,檢查近2個小時後,醫生下診斷,是中重度抑鬱

一開始我不明白抑鬱症到底是什麼,更想不通為什麼我會得抑鬱症,而且還是重度,所以一直不敢真正面對這個現實,更不敢看醫生。還以為是自己心胸狹窄意志力薄弱。

通過這次正規檢查發現,我大腦中能傳導興奮的多巴胺分泌量減少,所以發生抑鬱。

這時,我意識到自己確實是生病了,開始接受正規治療。

之後便開啟了我的吃藥生涯。記得第一次用藥到30多天的時候,依然無任何反應,到40多天時,軀體癥狀基本緩解。

然而,屋漏偏逢連夜雨

在這段時間,母親突然因為血糖高而住院了。而她出院後不久,父親又因為心臟問題住進醫院。

這時兒子開始正式輟學,但我也顧不上他了。
那時候,我就像一個傻子一樣陪着自己的父母,帶他們去看病、做檢查、照顧他們,但自己內心卻絕望至極,更不敢跟他們說自己抑鬱了。

但他們也是支撐我活下去的動力。如果我死了,大哥能獨自照顧好父母嗎?我那敏感的兒子還能進行以後的學習生活嗎?我的妻子她怎麼辦?

每當想到這些,心中那僅存的信念又會燃起一點。

我想即便是行屍走肉,也要活着在他們面前,也權作安慰吧。

46歲確診抑鬱,經歷車禍、父母入院、兒子輟學,我在苦難上獲新生 - 天天要聞

46歲確診抑鬱,經歷車禍、父母入院、兒子輟學,我在苦難上獲新生 - 天天要聞

我的心在一點一點的復活

在我服藥治療過程中,因為第一個醫生開的葯吃了沒有反應,妻子決定讓我換醫生。第二個主治醫生是省醫科大第一醫院的H主任,她給我調整了用藥,先是增加劑量。

剛開始服用時,出現耳鳴,一天十幾次,醫生說這說明葯對我起作用了,是好事,讓我堅持吃。

當時疫情,買葯不方便,醫生建議我在昭陽醫生APP上開藥,寄葯回家,這樣堅持三周後,開始有好轉,到第四周開始時,換成了其他葯。一共吃了三種葯,抗焦慮、抗抑鬱的。

就在換藥後第四周的第二天,也就是2020年12月19日下午四點十八分,我清楚記得,當時我在醫院照看父親,在出去超市購物的路上,突然感覺到頭部輕鬆很多,心在一點一點地復活。

那天下午,我自己一個人圍着龍州公園跑了三圈……

46歲確診抑鬱,經歷車禍、父母入院、兒子輟學,我在苦難上獲新生 - 天天要聞

回首那段時間,身邊的親人和朋友給的幫助,在很大程度上拯救了我。

感謝我的妻子,她的理智、耐心和不離不棄,最讓我感動。

那段日子,公司的業務她全心幫我打理,在家裡,她從來沒有對我發過脾氣,基本上是按我自己的意願,隨便我躺着趴着,料理着我的吃喝拉撒。並安慰我說,這只是生病了,沒關係,會好的。

我曾設身處地考慮她,拖着一個抑鬱的丈夫,一個輟學的兒子,一對身體不好的公婆,她要承受的壓力有多大,內心該是多苦?

還有妻子抱回來的一隻博美犬,叫做「拉拉」。

家裡沒人時,我一個人躺在床上,小拉拉喜歡跑來跑去,不停地吻着我的手腳,想讓我帶它出去,這讓我感覺到自己被需要。即使心裏非常不樂意出門,但也只好帶它出去。這個上蒼送來拯救我的精靈,陪我走過了很多很多枯燥無味的日子。

感謝我的合伙人,每當下鄉送貨時,都不厭其煩地催促我跟着一起去,雖然他並不是真的需要我的陪同,而是希望我能多出去走走。儘管我目無表情,一句話也不說,痛苦至極,在這樣的逼迫下,還是隔三差五咬牙去了。

感謝那兩位知道我出了問題的高中同學,時不時電話、微信地「騷擾」我一下。

我就這麼湊合地活着......是他們,讓我沒有成為一個殭屍。雖然這些不是治癒我的主要原因,但至少沒有讓我的抑鬱往更壞的方向發展。

46歲確診抑鬱,經歷車禍、父母入院、兒子輟學,我在苦難上獲新生 - 天天要聞

46歲確診抑鬱,經歷車禍、父母入院、兒子輟學,我在苦難上獲新生 - 天天要聞

愛自己

才能從抑鬱的黑洞里把自己拉回來

就我自己而言,我認為藥物解決了我的軀體的癥狀,讓我有力量去奔跑。

而真正的康復,還是需要自己的心理建設。

醫生也說,抑鬱並不是一朝一夕就出現的,是一個過程。

其實早在三年前,因為公司上的經營問題,我曾一度出現心情低落的情況,但自己沒有重視起來。當時雖然情緒不好,仍然能靠意志控制,外人也看不出來。

發展到現在,車禍也好,兒子輟學也好,這些只是導火線,真正的問題所在,是我自己的內心,太追求完美,對自己要求太高,情緒出現問題時,也沒有及時去排解。

自從得了這個病後,我就開始努力了解關於抑鬱方面的東西,在病情穩定後,又學習了3周的正念訓練,感覺我的心成長了很多。

目前,我仍然需要吃藥,醫生說還要再吃半年看看,減葯時也要慢慢減。而我也在春節後,開始正常工作了。

46歲確診抑鬱,經歷車禍、父母入院、兒子輟學,我在苦難上獲新生 - 天天要聞

我現在對抑鬱的理解是自我能量的耗竭和心靈迷失。

所以,愛自己是首要的,必須找回自己,改變自己曾經的思維模式和生活方式。

對於輕中度抑鬱 ,憑藉意志和心念是能堅持正常生活和工作的。

但重度抑鬱沒有一定的外部環境,單憑自己是很難走出來的。因為你什麼都不想干,甚至無力下床,根本談不上意志和堅持。

但運動和規律的作息生活確實可以對抗一定的抑鬱,所以我們要盡量地動起來,即使百般不樂意,最起碼,這些能讓我們有一定的體力對抗抑鬱。

走在康復的路上,我覺得自己是幸運的!

我呼籲那些深陷抑鬱黑洞的朋友們:

第一,想不開是正常的,因為我們生病了。

但千萬要忍住,別嘗試傷害自己。咱就得過且過,等等再說吧,即便有多麼的屈辱和落魄不堪。抑鬱的時候,真的是萬念俱灰,生不如死。但生命只有一次,我們的存在本身就是奇蹟!誰讓我們是那個曾經的游泳冠軍呢?

第二,儘早發現,儘早治療。

一定要接受專業精神科醫生的治療,按醫囑吃藥。不試一試,你怎麼確定吃藥對你無效呢?

我知道,中、重度抑鬱是對每個人來說都是軀體和心理的雙重打擊,非此經歷者確實難以感同身受。別人的不理解實屬正常,可我們一定要原諒那個脆弱敏感的靈魂。

好好愛自己,和自己握手言和;接納自己,接受這個有缺陷的世界。

因為,真情永存,人間值得!

心理分類資訊推薦

人的情緒為什麼會突然出現 - 天天要聞

人的情緒為什麼會突然出現

情緒的突然出現通常是由多種因素引起的,包括但不限於以下幾個方面:### 未解決的內心創傷人們可能在過去的經歷中遭受了某些創傷,這些創傷在潛意識中留下了痕迹。當遇到類似的情境或觸發點時,這些潛在的創傷可能會導致情緒的突然爆發[1]。
N+1孤獨症家庭康養項目啟動,勸募大使發佈倡導書 - 天天要聞

N+1孤獨症家庭康養項目啟動,勸募大使發佈倡導書

第三十四次全國助殘日:"N+1孤獨症(農村)家庭康養項目"勸募大使董家樂發佈關愛孤獨症倡議書。尊敬的志願者哥哥姐姐大家好,我叫董家樂,來自鄭州四十七中。今年5月19日是第34次全國助殘日,很榮幸以勸募大使身份參加本次助殘日主題活動。您了解孤獨症嗎?
心理學專業,可沒那麼簡單!解讀心理學就業方向及就業前景 - 天天要聞

心理學專業,可沒那麼簡單!解讀心理學就業方向及就業前景

#頭條創作挑戰賽#孩子上大學,想學心理學專業,那你知道心理學在大學裏面,到底需要學習哪些內容嗎?從心理學專業畢業,未來是幹什麼的?以及這個專業的就業怎麼樣?好不好找工作?圍繞這幾個問題,今天這篇文章,我們就詳細來解讀下——心理學。
社會弱勢群體生存現狀:精神病患者遭虐待引發公眾關注與反思 - 天天要聞

社會弱勢群體生存現狀:精神病患者遭虐待引發公眾關注與反思

近日讀罷南國早報全媒體記者李慧子的相關採訪報道,不禁對社會中的弱勢群體生存狀況有了深入的思考。其中涉及一名精神病患者阿華在敬老院受虐待的案例,此舉引發公眾強烈反響及傳媒廣泛關注。藉由此案,我們既可洞見敬老院管理失范之現狀,亦能對社會對弱勢群體的態度與處理方式進行反思。
抑鬱焦慮症強迫症導致人格改變,是馴化思維的結果,要學會... - 天天要聞

抑鬱焦慮症強迫症導致人格改變,是馴化思維的結果,要學會...

從心理層面來說,抑鬱症、焦慮症、強迫症都會經歷漫長的思維馴化過程。由此被馴化後的思維模式導致刻板的條件反射,形成行為方式跟認知方式,經年累月下沉到潛意識層面,逐步滲透並影響對這個世界的看法、對人生的態度以及對價值的取向,導致抑鬱性人格跟焦慮性人格。
發生在我身上的怪事,心靈感應或者第六感真的存在嗎? - 天天要聞

發生在我身上的怪事,心靈感應或者第六感真的存在嗎?

今天,我想用自己的親身經歷來告訴大家,人類的心靈感應或者第六感,是真實存在的,不接受任何反駁!我們知道,人的第六感是「超感官知覺」的俗稱,又稱「心覺」,此能力能透過正常感官之外的管道接收訊息,能預知將要發生的事情,與當事人之前的經驗累積所得的推斷無關。
心理聊吧|你在生活中出現過「情緒勞動」嗎? - 天天要聞

心理聊吧|你在生活中出現過「情緒勞動」嗎?

近日,#親密關係中的情緒勞動是什麼#這個網絡話題,引起了很多網友關注,有網友評論說,「情緒勞動是耐心、愛心、操心的複合詞,整天忙忙碌碌很辛苦,還不一定能得到對方認可」。記者注意到,這一說法得到了很多點贊認可。
藝術助我釋放情緒,找回丟失的「鬆弛感」 - 天天要聞

藝術助我釋放情緒,找回丟失的「鬆弛感」

如今快節奏的生活、精神上的緊張和疲勞,導致我們常常忽視或壓抑自己的內在情緒:壓抑自我:習慣忽略自己的真正需求,而一味地取悅別人;持續焦慮:不想「內卷」,但競爭壓力太大,也不敢真的放鬆下來;束縛心靈:身邊有太多框架規則,囚禁住了那個曾經熱愛探索、渴望自由的你。
分房睡久了,男人的心理會發生什麼變化? - 天天要聞

分房睡久了,男人的心理會發生什麼變化?

在現代社會中,由於各種原因,夫妻分房睡的現象越來越普遍。那麼,分房睡久了,男人的心理會發生什麼變化呢?讓我們一起來探討一下。一、孤獨感增加當男人習慣了與伴侶同床共枕,突然分房睡會讓他們感到孤獨。在夜晚,沒有伴侶的陪伴,他們可能會感到寂寞和失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