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近心理學,讓我們學會快樂生活

2022年07月14日19:39:25 心理 1530

現代社會的高速發展,增加了人們生活和工作的壓力,人們已慢慢對心理學的知識開始重視起來。不管你是否意識到,心理學正在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和力度滲透到我們的身邊來:一個天氣晴朗的周末,某公司全體員工在戶外進行着素質拓展;一本心理學通俗書籍榮登全國最大電子商務網站某季度暢銷榜首;媒體上「心理專家」頻頻出現在一些電視節目上大秀口才和心理技能;寫字樓里赫然出現了專門的「心理諮詢」服務機構;許多單位在人才選拔環節中都增加了心理測試內容;大學裏普遍開設有「大學生心理健康」課程;高考前後試題的分析總結都有教育心理專家的身影……

走近心理學,讓我們學會快樂生活 - 天天要聞

但對於大多數人來說,心理學是一個帶有神秘色彩的學科,現實生活中的一些表象也往往帶給人們迷惑和誤解。「學心理學的人是不是都知道別人在想什麼?」這是很多人對學習心理學的理解;「心理學是不是就是心理諮詢?」這道出了許多人對心理學應用的樸素認知。

那麼究竟什麼是心理學?心理學的研究對象是什麼?心理學是如何進行分析研究的?心理學是什麼時候產生的?

走近心理學,讓我們學會快樂生活 - 天天要聞

心理學是以人的心理現象及其活動規律為主要研究對象的科學。凡是人的精神現象,諸如:人們眼睛看到的、耳朵聽到的、腦子想到的,不論過去的、現在的、未來的……只要屬於精神現象,都可以歸之為心理現象或心理活動,簡稱心理。但是,單純的現象描述,還不能成為科學,心理學要成為一門科學,就必須把握心理現象發生、發展的規律。

心理學是研究個體的行為和心理活動規律的科學。心理學屬於自然科學和社會科學之間的中間科學,或者叫作邊緣學科。心理學的研究以描述、解釋、預測和控制心理和行為為目標,可以幫助人們正確認識和理解各種心理現象,形成科學的世界觀和人生觀,也有助於引導人的心理的健康發展,運用心理學的規律,指導不同領域的實踐活動。

走近心理學,讓我們學會快樂生活 - 天天要聞

1879年德國的心理學家馮特萊比錫大學建立世界上第一個心理學實驗室被認為是科學心理學誕生的標誌。19世紀末到20世紀初,心理學家從不同的角度、運用不同的方法對不同的心理學領域進行了探索。進入21世紀後,認知神經科學的研究成為心理學研究的主流。

心理過程是心理學探索的最重要的方面,它不像人類行為一樣是外顯的、可觀察的,不能直接觀察或度量,但是研究者們已經設計了很多精巧的方法來研究心理事件和過程,以揭示這些隱秘的體驗,如新手與專家在下象棋的過程中經歷了怎樣的思考過程,導致不同的輸贏結局;當有眾多旁觀者在場時,是什麼心理因素阻礙了我們對他人提供幫助;我們如何解釋自利偏差的歸因方式,即我們為何常常將成功歸為自己的功勞,而將失敗歸於他人的失誤;我們可以用計算機進行思維模擬來探究創造的過程是靈感突現,還是有跡可循;我們也可使用一些精密的儀器檢測大腦活動,通過觀察腦電的變化來分辨你何時進入深度睡眠,何時可能在做夢。

走近心理學,讓我們學會快樂生活 - 天天要聞


中國古代沒有心理學專著,但有豐富的心理學思想。中國的心理科學在20世紀80年代初後進入蓬勃發展階段。

我國的高等師範院校或高校的師範類專業的人才培養計劃中都有公共必修課程——心理學。教育需要以心理學為指導。

普通心理學、教育心理學、發展心理學等心理學主要分支的理論與研究成果已經成為我國各級各類教師資格證考試的重要內容。

對於我們每個人來說,學習一些心理學知識,在未來的人生道路上會擁有更健康的生活。

走近心理學,讓我們學會快樂生活 - 天天要聞

下面一些心理學的小練習,可能增加你的愉快情緒體驗,提升你的幸福感,試一試吧!

●讓幸福的人圍繞着你。他們的積極情感和情緒會讓你從痛苦中振作起來。

●告訴你身邊的人,你愛他們。真誠地表達你的愛,會讓你們之間的關係更長久,並讓他們也產生積極情感。

●開會時先對同事的工作給予充分的肯定,這會提升積極情感,激發創造力和好的決策。

●帶一些自製的禮物到工作場所或課堂,有助於營造良好的交往氛圍。

●參加過去你非常喜愛的遊戲和娛樂活動——這些活動可能今天仍會讓你像孩子那樣快樂。

●在一天中做一些小的放鬆活動。放鬆能讓你的身心對日常的快樂時刻保持敏感。

走近心理學,讓我們學會快樂生活 - 天天要聞

心理分類資訊推薦

人的情緒為什麼會突然出現 - 天天要聞

人的情緒為什麼會突然出現

情緒的突然出現通常是由多種因素引起的,包括但不限於以下幾個方面:### 未解決的內心創傷人們可能在過去的經歷中遭受了某些創傷,這些創傷在潛意識中留下了痕迹。當遇到類似的情境或觸發點時,這些潛在的創傷可能會導致情緒的突然爆發[1]。
N+1孤獨症家庭康養項目啟動,勸募大使發佈倡導書 - 天天要聞

N+1孤獨症家庭康養項目啟動,勸募大使發佈倡導書

第三十四次全國助殘日:"N+1孤獨症(農村)家庭康養項目"勸募大使董家樂發佈關愛孤獨症倡議書。尊敬的志願者哥哥姐姐大家好,我叫董家樂,來自鄭州四十七中。今年5月19日是第34次全國助殘日,很榮幸以勸募大使身份參加本次助殘日主題活動。您了解孤獨症嗎?
心理學專業,可沒那麼簡單!解讀心理學就業方向及就業前景 - 天天要聞

心理學專業,可沒那麼簡單!解讀心理學就業方向及就業前景

#頭條創作挑戰賽#孩子上大學,想學心理學專業,那你知道心理學在大學裏面,到底需要學習哪些內容嗎?從心理學專業畢業,未來是幹什麼的?以及這個專業的就業怎麼樣?好不好找工作?圍繞這幾個問題,今天這篇文章,我們就詳細來解讀下——心理學。
社會弱勢群體生存現狀:精神病患者遭虐待引發公眾關注與反思 - 天天要聞

社會弱勢群體生存現狀:精神病患者遭虐待引發公眾關注與反思

近日讀罷南國早報全媒體記者李慧子的相關採訪報道,不禁對社會中的弱勢群體生存狀況有了深入的思考。其中涉及一名精神病患者阿華在敬老院受虐待的案例,此舉引發公眾強烈反響及傳媒廣泛關注。藉由此案,我們既可洞見敬老院管理失范之現狀,亦能對社會對弱勢群體的態度與處理方式進行反思。
抑鬱焦慮症強迫症導致人格改變,是馴化思維的結果,要學會... - 天天要聞

抑鬱焦慮症強迫症導致人格改變,是馴化思維的結果,要學會...

從心理層面來說,抑鬱症、焦慮症、強迫症都會經歷漫長的思維馴化過程。由此被馴化後的思維模式導致刻板的條件反射,形成行為方式跟認知方式,經年累月下沉到潛意識層面,逐步滲透並影響對這個世界的看法、對人生的態度以及對價值的取向,導致抑鬱性人格跟焦慮性人格。
發生在我身上的怪事,心靈感應或者第六感真的存在嗎? - 天天要聞

發生在我身上的怪事,心靈感應或者第六感真的存在嗎?

今天,我想用自己的親身經歷來告訴大家,人類的心靈感應或者第六感,是真實存在的,不接受任何反駁!我們知道,人的第六感是「超感官知覺」的俗稱,又稱「心覺」,此能力能透過正常感官之外的管道接收訊息,能預知將要發生的事情,與當事人之前的經驗累積所得的推斷無關。
心理聊吧|你在生活中出現過「情緒勞動」嗎? - 天天要聞

心理聊吧|你在生活中出現過「情緒勞動」嗎?

近日,#親密關係中的情緒勞動是什麼#這個網絡話題,引起了很多網友關注,有網友評論說,「情緒勞動是耐心、愛心、操心的複合詞,整天忙忙碌碌很辛苦,還不一定能得到對方認可」。記者注意到,這一說法得到了很多點贊認可。
藝術助我釋放情緒,找回丟失的「鬆弛感」 - 天天要聞

藝術助我釋放情緒,找回丟失的「鬆弛感」

如今快節奏的生活、精神上的緊張和疲勞,導致我們常常忽視或壓抑自己的內在情緒:壓抑自我:習慣忽略自己的真正需求,而一味地取悅別人;持續焦慮:不想「內卷」,但競爭壓力太大,也不敢真的放鬆下來;束縛心靈:身邊有太多框架規則,囚禁住了那個曾經熱愛探索、渴望自由的你。
分房睡久了,男人的心理會發生什麼變化? - 天天要聞

分房睡久了,男人的心理會發生什麼變化?

在現代社會中,由於各種原因,夫妻分房睡的現象越來越普遍。那麼,分房睡久了,男人的心理會發生什麼變化呢?讓我們一起來探討一下。一、孤獨感增加當男人習慣了與伴侶同床共枕,突然分房睡會讓他們感到孤獨。在夜晚,沒有伴侶的陪伴,他們可能會感到寂寞和失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