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位友友好,我是心理諮詢師苗保平(網稱心若無塵)。從今天開始,我們將一起閱讀魯芳所著《每天學點心理學效應》一書,今天是該書的「第一章學會認清自己的心理學效應」章節內容。
瓦拉赫效應一﹣挖掘自己的潛能
諾貝爾化學獎獲得者奧托.瓦拉赫在讀書的時候,遵從父母的意願選擇了文學的道路。但是,這條路他走得一點都不順利,老師也說他不是學文學的料兒。於是,瓦拉赫便改學油畫,但是油畫老師又否定了他,說他不是油畫界的可造之才,無奈之下,瓦拉赫又放棄了油畫。但就是如此「不成才」的學生,在化學上卻顯示出了不同於常人的優勢,化學老師說他在做事的時候專心致志,具備學化學的品質。於是,在老師的鼓勵父母的支持下,瓦拉赫決定學習化學。這一次,瓦拉赫的才能總算迸發出來了,並像熊熊的火焰一樣燃燒起來。
瓦拉赫效應:瓦拉赫成功的例子驚醒了很多不知道自己該做什麼的人,使人們相信其實每個人都有自己的強項和弱項,智能的發展是不均衡的,不能因為某一個或某些方面的不足就徹底否定自己。一旦找到了能力發揮的最佳點,便可有一鳴驚人的作為。瓦拉赫效應意在啟示我們:在生活、工作、學習中,假如你不能充分展現自己的才華,或飽受打擊之苦,那就停下來好好好看看,給自己一個重新認識自己的機會,然後再決定自己的位置。
瓦拉赫效應在現實中的例子也有很多。
在一家工廠中,當工人們正在着急趕一批貨物時,卻發現一台機器出現了故障,檢查的結果發現這台機器少了一顆螺母。因為這台機器的「罷工」,工人們不得不跟着停下了手裡的工作。老闆很是氣憤,如此一來,這批貨的交付時間將會有所推遲。於是,他要求維修人員在5分鐘之內修好它。維修工人也很有信心地回答說:
「放心吧,換螺母很簡單,甚至都用不了5分鐘就可以讓它重新轉動起來。」說完他便開始維修,但是麻煩來了,一分鐘、兩分鐘、三分鐘、五分鐘已經過去了,機器並沒有像他說的那樣轉動起來,那些他包里事先準備好的螺母沒有一個是合適的﹣﹣這台機器的型號和這些螺母不匹配。焦急萬分的老闆說:「作為一個維修員,你帶着的是螺母;而對於這台機器來說,你所帶的就是一包廢鐵!」
是啊,很有道理的一番話。起不了作用的螺母在緊要關頭其實就是廢鐵。對於一台機器來說,只有適合它的螺母才能讓它順利運轉起來;而對於人來說,只有在生活、工作、學習中充分發掘了自己的潛能,找准潛能發揮的最佳位置,才能讓生命的力量全部迸發出來。
解讀:
孫中山曾經說過:「人既盡其才,則百事俱舉;百事舉矣,則富強不足謀也。」
魯迅也曾經說過:「人的天賦就象火花,它既可以熄滅,也可以燃燒起來。而逼使它燃燒成熊熊大火的方法只有一個,就是勞動,再勞動。」勞動,就是發揮人的才能,投入工作或者做事之中。
據心理學家研究,在人群中,天才只佔1%左右,大多數人的智商在85—115之間,差別不大。所以大發明愛迪生就說了:「天才是百分之九十九的汗水加百分之一的天賦」不努力,不發揮自己的潛能,你就不會成為與眾不同的人。
實際上,這個世界上大部分人都是普通人。但是。每一個人又有自己各自的天賦,譬如音樂天賦、體育天賦、繪畫天賦、演講天賦,關鍵是你能不能明了自己的天賦,在適合自己的崗位上發揮作用。我有一個朋友在銀行工作,但是他非常喜歡中國歷史文化,喜歡探尋鄉土民情。每逢周日,一個人、一輛車,走遍了家鄉的村農莊,走遍了城市角落民俗景點,寫了3部《河洛訪古記》,填補了民間民俗文化空白,成為了當地歷史文化名人。
我的意思並不是說大家不愛自己的專業和工作,重要的是你知道自己喜歡什麼,自己的優勢是什麼,把自己的潛能充分挖掘出來,對這個社會、對這個飛速發展的時代,做出自己的努力,你就是一個有意義的人,你就是一個熱愛生活的人,你就是一個在自己擅長的領域發揮了作用的人。
也許有人會說,我真的沒有什麼特長,文化程度也不高,那你按時上班、兢兢業業做事也是你的特長。因為這個世界什麼樣的人都需要,即使是一個環衛工人,也是為城市乾淨整潔做出了自己的貢獻。
瓦拉赫效應一﹣挖掘自己的潛能,你懂得!
2022年6月30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