誘發抑鬱病的原因來源於腸胃還是大腦?或有必要了解下

2021年09月10日20:40:01 心理 1248

導語:「哎,你聽說嗎,隔壁班的李曉得抑鬱症了,今天她爸爸媽媽來學校給她辦了退學。」

「是嗎?她平時這麼活潑開朗,前幾天我還和她打招呼來着,怎麼會得抑鬱症呢?」

相信很多人的身邊都有過抑鬱症患者,或者在親人的口中聽說親戚得了抑鬱症,對於健康的人來說,抑鬱症好像離我們很遠,其實抑鬱症無處不在,對於抑鬱症患者來說,他們的患病原因有很多,不能一概而論。

根據相關研究表明,抑鬱症患者患病的原因不全是大腦造成的,有些人表示好奇,既然抑鬱症不是大腦引起的,那麼會是什麼引起的呢?這個說法比較被認同:抑鬱症的形成可能是由於腸胃功能紊亂引起的。

誘發抑鬱病的原因來源於腸胃還是大腦?或有必要了解下 - 天天要聞

我們在手機、電視上看到的抑鬱症患者的報道,小到十一二歲,大到七八十歲,抑鬱症不受年齡的限制,並不是年紀小就不會得抑鬱症,老了不會得抑鬱症,醫學上對抑鬱症的治療有很好的辦法,隨着醫療水平的提高,治療抑鬱症的藥物也變得多了起來。

01

誘發抑鬱病的原因來源於腸胃還是大腦?或有必要了解下

對於抑鬱症患者來說,讓他們感到困擾的是情緒上的變化,大多需要通過內科來診斷,這也就體現了關於誘發抑鬱症的因素,腸道和大腦有關。

對於抑鬱症的治療,一般會服用大量的抗抑鬱藥物,很多治療抑鬱症的藥物正處於研發階段,並沒有正式投入使用,所以對於抑鬱症的治療效果可能微乎其微。

當患上抑鬱症之後,有很多隱性癥狀開始在身體內慢慢湧現,最為明顯的就是情緒的變化,可能會因為一件雞毛蒜皮的小事兒突然沮喪或者大發雷霆,導致身體器官受到傷害。

誘發抑鬱病的原因來源於腸胃還是大腦?或有必要了解下 - 天天要聞

根據身體的損傷來看可能十分嚴重,也可能微不足道,在這個與時間賽跑的快節奏社會,每個人都要承受巨大的壓力,患上抑鬱症的概率大大增加。

通過心理醫生的診療之後得出以下這些結論:在抑鬱症患者中,女性人數要比男性高得多,抑鬱症的出現與年齡的不同有很大關係,年齡越大患病幾率越大。

對於抑鬱症患者的癥狀而言,中醫認為,抑鬱症患者大多與肝臟疾病有關,肝病多發導致抑鬱症的出現。對於抑鬱症的控制,健康合理的飲食是非常重要的,以清淡飲食為主,保持健康的飲食狀態。

02

對於緩解抑鬱症,以下這幾種方法或許很重要

不要勉強自己承擔過多的工作,不要給自己太多的壓力

能力越大責任越大。越是勤勤懇懇、認真仔細的人越容易承擔過多的工作,他們就像耕田的老牛一樣任勞任怨,每天完成超量的工作成了家常便飯,每當做成一件事情,內心就會有很強大的成就感,感受到自己在這份工作中的存在價值。

凡事總有限度,千萬不要為了這種抓不住的成就感而承擔過多的工作,給自己帶來巨大的精神壓力。人生是漫長的,如果一開始耗費體力衝刺,那麼到最後只會勞民傷財、一無所獲。

誘發抑鬱病的原因來源於腸胃還是大腦?或有必要了解下 - 天天要聞

不要過度追求完美,將目標適當降低

認真踏實的完成每一項工作是責任感的體現,但是沒有人可以做到十全十美,陷入完美主義思想中的人非常可怕。如果在做一件事情之前,光想着一定要將這件事情做到完美無暇,那麼在這個過程中,自己的精神會特別壓抑,生怕到最後的結果不盡人意。

可以細想一下,如果這件事情做的不完美會怎麼樣?仔細想想發現,即便如此也沒有發生想像中那麼嚴重的後果。任何事都只不過是漫長人生中的滄海一粟,所以沒有必要要求自己任何事情都要做到極致完美。

誘發抑鬱病的原因來源於腸胃還是大腦?或有必要了解下 - 天天要聞

嘗試換一個角度思考,用其他的方法來完成,通過改變做法來降低目標,成功率也許會大幅度提高。

不要過度依賴酒精和藥物,通過科學合理的方式來管理身體

酒精在一定程度上能夠消除身心壓力,緩解緊繃的情緒,藥物也有很好的效果,比如失眠葯,我們不能過度依賴酒精和藥物,明明有很多其他的解決辦法,但是每當出現精神問題的時候,內心總會固執的以為「不喝酒、不吃藥就解決不了問題」,進入這樣的誤區是非常可怕的,需要及時轉變思維。

我們的身邊有朋友、家人,他們都不可能替我們來管理身體,自己的身體只能靠自己來管理。

誘發抑鬱病的原因來源於腸胃還是大腦?或有必要了解下 - 天天要聞

抑鬱症是一種越早發現越容易治療的疾病,如果自己不放在心上,時間長了以後會釀成嚴重的後果,可能會輕生。在日常生活中要懂得愛護自己,及時調節消極情緒,防患於未然。

如果自己不能夠很好的處理,請不要拖延,立即去諮詢心理醫生或者去醫院尋求幫助。

心理分類資訊推薦

人的情緒為什麼會突然出現 - 天天要聞

人的情緒為什麼會突然出現

情緒的突然出現通常是由多種因素引起的,包括但不限於以下幾個方面:### 未解決的內心創傷人們可能在過去的經歷中遭受了某些創傷,這些創傷在潛意識中留下了痕迹。當遇到類似的情境或觸發點時,這些潛在的創傷可能會導致情緒的突然爆發[1]。
N+1孤獨症家庭康養項目啟動,勸募大使發佈倡導書 - 天天要聞

N+1孤獨症家庭康養項目啟動,勸募大使發佈倡導書

第三十四次全國助殘日:"N+1孤獨症(農村)家庭康養項目"勸募大使董家樂發佈關愛孤獨症倡議書。尊敬的志願者哥哥姐姐大家好,我叫董家樂,來自鄭州四十七中。今年5月19日是第34次全國助殘日,很榮幸以勸募大使身份參加本次助殘日主題活動。您了解孤獨症嗎?
心理學專業,可沒那麼簡單!解讀心理學就業方向及就業前景 - 天天要聞

心理學專業,可沒那麼簡單!解讀心理學就業方向及就業前景

#頭條創作挑戰賽#孩子上大學,想學心理學專業,那你知道心理學在大學裏面,到底需要學習哪些內容嗎?從心理學專業畢業,未來是幹什麼的?以及這個專業的就業怎麼樣?好不好找工作?圍繞這幾個問題,今天這篇文章,我們就詳細來解讀下——心理學。
社會弱勢群體生存現狀:精神病患者遭虐待引發公眾關注與反思 - 天天要聞

社會弱勢群體生存現狀:精神病患者遭虐待引發公眾關注與反思

近日讀罷南國早報全媒體記者李慧子的相關採訪報道,不禁對社會中的弱勢群體生存狀況有了深入的思考。其中涉及一名精神病患者阿華在敬老院受虐待的案例,此舉引發公眾強烈反響及傳媒廣泛關注。藉由此案,我們既可洞見敬老院管理失范之現狀,亦能對社會對弱勢群體的態度與處理方式進行反思。
抑鬱焦慮症強迫症導致人格改變,是馴化思維的結果,要學會... - 天天要聞

抑鬱焦慮症強迫症導致人格改變,是馴化思維的結果,要學會...

從心理層面來說,抑鬱症、焦慮症、強迫症都會經歷漫長的思維馴化過程。由此被馴化後的思維模式導致刻板的條件反射,形成行為方式跟認知方式,經年累月下沉到潛意識層面,逐步滲透並影響對這個世界的看法、對人生的態度以及對價值的取向,導致抑鬱性人格跟焦慮性人格。
發生在我身上的怪事,心靈感應或者第六感真的存在嗎? - 天天要聞

發生在我身上的怪事,心靈感應或者第六感真的存在嗎?

今天,我想用自己的親身經歷來告訴大家,人類的心靈感應或者第六感,是真實存在的,不接受任何反駁!我們知道,人的第六感是「超感官知覺」的俗稱,又稱「心覺」,此能力能透過正常感官之外的管道接收訊息,能預知將要發生的事情,與當事人之前的經驗累積所得的推斷無關。
心理聊吧|你在生活中出現過「情緒勞動」嗎? - 天天要聞

心理聊吧|你在生活中出現過「情緒勞動」嗎?

近日,#親密關係中的情緒勞動是什麼#這個網絡話題,引起了很多網友關注,有網友評論說,「情緒勞動是耐心、愛心、操心的複合詞,整天忙忙碌碌很辛苦,還不一定能得到對方認可」。記者注意到,這一說法得到了很多點贊認可。
藝術助我釋放情緒,找回丟失的「鬆弛感」 - 天天要聞

藝術助我釋放情緒,找回丟失的「鬆弛感」

如今快節奏的生活、精神上的緊張和疲勞,導致我們常常忽視或壓抑自己的內在情緒:壓抑自我:習慣忽略自己的真正需求,而一味地取悅別人;持續焦慮:不想「內卷」,但競爭壓力太大,也不敢真的放鬆下來;束縛心靈:身邊有太多框架規則,囚禁住了那個曾經熱愛探索、渴望自由的你。
分房睡久了,男人的心理會發生什麼變化? - 天天要聞

分房睡久了,男人的心理會發生什麼變化?

在現代社會中,由於各種原因,夫妻分房睡的現象越來越普遍。那麼,分房睡久了,男人的心理會發生什麼變化呢?讓我們一起來探討一下。一、孤獨感增加當男人習慣了與伴侶同床共枕,突然分房睡會讓他們感到孤獨。在夜晚,沒有伴侶的陪伴,他們可能會感到寂寞和失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