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一直關注歐洲主流聯賽,當你從這支日本國家隊里發現一個又一個熟悉的名字——久保建英、長友佑都、大迫勇也、吉田麻也、富安健洋、柴崎岳,常看球的球迷對他們甚至比對自己國家隊的球員實力更清楚,本質上已經說明差距。
上半場比賽,中國隊13人(加倆門柱,其中右門柱表現神勇,撲出倆必進球)的穩守反擊苦苦守了近40分鐘,我們在戰術上最大程度保住最小失分,可三條線在半場太過壓縮也導致接應的人力和反擊效果,同時五後衛線被打得最多,也得球最多,可出球全憑大腳,三名中場球員中左右兩人還要參與邊衛的協防,局部纏鬥除了堆積人數,論腳下技術無法應對對面逼搶。從後到中的接應無法形成,更遑論到前的,武磊、埃克森雙前鋒得球全憑運氣。整個半場場面上被全面壓制,防守上疲於奔命,進攻中也可以說毫無亮點。
經過中場布置,球隊在攻勢上採取更加積極的態度,控球比例開始增多,但是還是缺乏向前出球和制空能力,中路球員忌憚被攔截後的反擊,不敢大範圍轉移,地面出球盡量求穩,視覺上就是速率明顯比對面更慢,面對日本的高位逼搶時失誤也是驚心動魄,久保打出的越位反擊正是源於對後衛的直接逼搶。61分鐘的時候連換三人,四名規劃球員終於全部出戰國家隊比賽,陣型上逐步轉向更加平衡的4-3-3或者說4-4-2,抓進攻的同時也不放鬆防守,而場面上中國隊開始逐漸有所起色,新上場的球員體力更加充沛,洛國富對日本右路進攻的身體對抗也頗具威懾力,但球隊整體還是缺乏小範圍的傳導能力。
最後時刻,隨着我們前場5名前場集體壓上,對方如柴歧岳也打出險情,我們在後場前場55分開的站位也只能打高球,但整場比賽下來,我們的高球說實話在對方的高後衛面前並沒有優勢。
這場失利可以預料,在場面上只能說有可取之處吧,你要說多好純粹自欺欺人,你要說不好,比起踢澳大利亞那也有進步,理性看待吧,暫且拋棄進決賽圈的想法,一場一場拼就完事了。
可惜的是鐵子沒能好好幫助塔子哥驗貨,剛剛從意甲轉會阿森納的中衛富安健洋整場比賽沒有受到真正挑戰,他和前南安普頓的英超「老球痞」吉田麻(現在意甲桑普多利亞)一同在後場擔負組織、出球的任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