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了
這是一部不浪費任何一秒鐘不在積極散發男性荷爾蒙,張口就懟,揮拳就打,一路剛到底,然後又莫名其妙像施了法術一樣讓無數漢子老淚縱橫的電影。
把男人之間的感情刻畫地像絲一樣細,拿一個針眼來能把三個男人的心思全都給穿過去。
《勇士》,這部電影的的劇情,一定不是最合理的,一定不是滴水不漏的,但導演對情緒的調度太嫻熟了,讓你根本還來不及質疑劇情的可信度,就已經成為了主人公哥倆的信徒。拳賽正式開始以後的節奏感更是形成了一種獨特的韻律,帶你進入了亢奮的生理狀態。人一旦進入這種狀態後,最氣人的便是動不動就激動,特別容易有情緒上的起伏?
媽的,看這片子我的眼睛竟然三次不小心擠出了體液。
電影講述了一個破碎不堪的家庭,因為一場MMA綜合格鬥比賽再次找到連接的故事。
男主是無人不愛的毒液寶寶,湯姆哈迪,湯老濕,演電影里弟弟的角色,名字叫湯米,是一名非常有格鬥天賦的海軍陸戰隊員。
看了《勇士》你就會覺得演《毒液》里的慫包真的是太委屈湯老濕了。虎背熊腰的湯老濕其實根本用不着什麼外星人就足夠叫人聞風喪膽了。
另一個男主人公,演員名叫喬爾·埃哲頓,電影里飾演湯米的親哥哥,布蘭登。一個迫於生活壓力重新走進搏擊賽場的物理老師。
這個演員其實也是個大熟臉,《星戰3》《法老與眾神》《了不起的蓋茨比》等好多電影他都有出演過,演技不錯,可惜從沒大紅大紫過。
電影里另一個至關重要的角色,就是湯米和布蘭登的父親,演員名叫尼克諾特,
不是特別熟,他憑藉《勇士》這部電影,拿到過奧斯卡最佳男配角的提名,當年其他一系列獎項也都有他的名字。電影里父親角色的演繹也確實對得起那麼多獎項給予他的肯定,把一個妻離子散、墜入深淵、祈求救贖的老父親形象描繪地入木三分。
三個拳壇上叱詫風雲的男人,然而,卻全都是一肚子的委屈。
弟弟委屈:
因為世界上所有人都拋棄了他。酗酒的父親逼走了母親,狠心拋棄後再也沒有了聯繫。而當母親出走時,只有他跟母親相依為命,而自己的哥哥,選擇了留在父親的身邊,與他分道揚鑣。當湯米和戰友在戰場上浴血奮戰時,國家卻拋棄了他們,不由分說地朝他們的方向投下了炸彈。就連湯米最要好的兄弟也在飛機轟炸中不幸犧牲,離自己而去。所以湯米感覺自己已經一無所有,整個世界都已經拋棄了自己。
哥哥委屈:
因為從來沒有人看好過他。對手不看好他,說要給身為中學老師的自己好好上一課;比賽評論員不看好他,說他是掉進鯊魚群的小金魚,還專門拿出一條金魚來嘲諷;教練不好看他,認為他進入籠子以後就是5秒被KO的命,去組個兒童樂隊還差不多;妻子不看好他,認為他不是要被打廢就是要被打殘,醫藥費都付不起。最讓他無法釋懷的是,連他的父親都不看好他,從小隻顧着訓練湯米,即便湯米已經離開也沒有想到過自己。
父親委屈:
沒人願意給他悔過自新的機會。雖然戒掉了酗酒的惡習,一千天的堅守也已大功告成,本想着湯米的出現是要跟自己冰釋前嫌,結果卻是給他潑了一盆冷水,提醒他已經釀成的大錯無法彌補。即便抹去稜角,低聲下氣地去討好,祈求原諒,也無法讓兄弟倆回心轉意。好不容易集攢起來想要嘗試修復感情的勇氣,最後都被一次次的冷嘲熱諷給澆滅了。只能再次拿起酒杯,孤獨地活在白鯨記的故事裏,品嘗自作自受的苦果。
三個男人,一個拳台,一場好戲。
在《勇士》之前我從沒看過一部電影描繪男人之間的情感可以描繪地如此細膩。剪不斷理還亂的兄弟情,傷痕纍纍彈指可破的父子情。整部電影的感情戲簡單用五個字來概括就是——虐虐虐虐虐。
父子三人每一次見面的對手戲都是在拿着刀子刺對方的心臟。弟弟刺父親,弟弟刺哥哥,哥哥刺弟弟,哥哥刺父親。這情節比宮斗劇里的苦情戲都要虐上一百倍。就連兄弟倆修復感情的方式還是帶着一拳拳的疼痛感在八角籠擂台里進行的。
兩兄弟那一場打鬥戲的狀態,真的就跟比賽解說描述的一模一樣——母親們趕緊把家裡的花瓶收好,因為男孩兒們又要開始打架了。湯米、布蘭登,兩個早就歷經千帆的男孩兒,為了各自丟掉的東西撕破了老臉,舉着拳頭拚命撒氣,尤其是還未成家立業的湯米,稚氣未脫地用小動作挑釁自己的哥哥,又無視規則地憤怒一擊朝布蘭登的面門砸去,有時候真的就是面對越親的人就越會肆無忌憚地去傷害。而布蘭登,面對張牙舞爪的湯米,既憤怒又愧疚。憤怒是因為他認為弟弟根本沒有隱瞞母親生命垂危消息的權力,連和母親道別的機會都沒有,愧疚是因為當初正是由於自己的選擇,導致了母親和弟弟慘遭流離失所的命運,造成了湯米現在一身的戾氣
打到最後已經這不是一場拳頭與拳頭的較量,而是變成了原諒與被原諒的掙扎。真的是太虐,最後都把我虐哭了。韓劇都不敢拍地那麼虐。
而電影的題材其實並不討喜,體育勵志似乎一直在中國掀不起什麼腥風血雨。說實話國內就很難再找到一部比《女籃五號》更有影響力的體育電影了。
講格鬥運功的電影那就更加不遭待見了。由於過多殘酷血腥的鏡頭以及對比賽規則的陌生。格鬥電影很容易被人疏遠。
2013年好不容易出了一部講MMA綜合格鬥的電影——《激戰》,即便有影帝張家輝和男神彭于晏的助陣,也並沒有把《激戰》推到票房神話的位置,連當期的票房冠軍都不是。
同樣都是林超賢導演的作品,《激戰》票房1.18億,同為體育類型的電影《破風》票房1.45億。
而主旋律電影《湄公河行動》票房達到了11.84億,
《紅海行動》更是狂飈到了36.48億。
體育電影在中國似乎就沒有什麼太好的生根發芽的土壤。也許這跟目前中國體育舉國體制的保守現狀有一定的關係,中國體育在商業化的道路上距離歐美國家還有很長的路要走,那麼受其所累的體育電影一樣也是遮遮掩掩殊途同歸的狀態。其實我還蠻期待陳可辛導演籌拍的體育傳記片《李娜》的。
李娜一直就是一個極具爭議和話題性的體育明星,要從她身上取材拍電影,根本用不着擔心戲劇性不夠的問題。更重要的是,李娜走的是一條和舉國體制完全背道而馳的自求多福的商業化道路,陳可辛導演會不會來討論這個話題非常讓人期待。
再說回格鬥電影,這個類型在國外,反而是一個比較容易出彩的電影類型。近幾年比較出色就有《摔跤吧,爸爸》,講摔跤運動的印度電影,上映後口碑炸裂,難能可貴得在中國都頗受讚譽。
格鬥電影中得到奧斯卡青睞的,也不計其數,像2004年講女拳擊手故事的《百萬美元寶貝》,
1976年史泰龍自編自演的《洛奇》就紛紛摘取過奧斯卡最佳影片的桂冠。
而像《鬥士》《憤怒的公牛》《拳王阿里》《鐵拳男人》《摔跤手》這些電影在奧斯卡賽場上也都交出過不錯的成績單。《勇士》雖然在奧斯卡賽場上並沒有獲得太多殊榮,但在IMDB評分上也拿到了8.2分的高分。
格鬥電影講到最後往往都會討論到人精神和身體的絕對控制這個層面,這種非常接近人類本真的話題反而非常有哲學性,很容易升華出一些簡單但特別真實通透的主題來。
人這一輩子經歷過的那麼多東西其實都是生不帶來死不帶去的,只有自己的精神和肉體才是自己真正擁有的東西。如果可以放下提防電影是格鬥類型的這一層戒心,張開懷抱包容它們的話,你會發現它們往往比大多數電影都還要更加深刻一些。根本不是我們刻板印象里純粹打打殺殺,只靠動作視效抓人眼球的樣板戲。
《勇士》就是這樣一部嚴重表裡不一的電影,就像主人公弟弟湯米,粗狂豪邁的外表下藏着無數個我見尤憐的小心思。
收聽有聲影評《勇士》>>>「鏈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