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甘正傳》改編自溫斯頓·格魯姆的同名小說,於1994年上映。
主人公阿甘在影片中被塑造成了美德的化身,誠實、守信、認真、勇敢而重視感情的人物形象,讓這部27年前上映的電影至今都擁有超高人氣。
而電影另一個人物珍妮——則是吸毒,濫交,放浪形骸,與阿甘處於兩個極端的人,帶着非常不堪的形象出現在電影中,顯得格格不入。
但同時,她又是阿甘一直小心翼翼喜歡的女生,他包容她的過去,最後依然沒能留住她。
童年的不幸
珍妮這個角色是複雜的,她錯誤的一生來源於她被變態父親性侵。
網上有句很出名的話:幸福的童年治癒一生,不幸的童年用一生去治癒。
童年重要影響因素主要來源於原生家庭,從一個人出身到人生觀逐漸成型,都是在「家庭」中建立,一個好的家庭對於一個人來說實在太重要了。
於珍妮而言:她做的所有事情都是為了治癒自己被傷害的童年,用了一生。
她小時候看着空中的鳥,她也想變成一隻鳥,翅膀能帶着她離開,擺脫他爸爸的控制。
但是後來珍妮被送到祖母家到長大後回到家鄉,她依然按捺不住心中的憤懣,拿石頭狠狠地砸向房子,她還是擺脫不了她爸爸的陰影。
悲慘的自由
珍妮一直擺脫不了父親的傷害,她從小就夢想着飛。
只有飛能帶她離開令人窒息的事實,只有流浪才能讓她有自由的呼吸。
她想去當歌星,要別人把目光注視在她身上,把狂熱的情感放在她身上,讓她覺得自己是被人愛着的。但是現實是殘酷的,她只能在酒吧里唱歌,甚至為了生活不得不裸體地唱。
她想要更多的愛和安全感,不停地交男朋友,雜七雜八,來者不拒。
黑豹黨的一個人扇了珍妮一巴掌,珍妮阻止了憤怒的阿甘替她打不平的行為。
因為有個黑人說:他們黑豹黨是保護和幫助那些需要幫助的人。
珍妮近乎崇拜似地憧憬着這畫面,她覺得黑人能解脫她的痛苦。
在別人眼中她已然成為一個放蕩的不良少女,畫著濃妝衣着裸漏,嫻熟地抽着煙只。
但是她不願阿甘過多接觸這種事情,阿甘是純粹的,他和自己不一樣。所以珍妮再次拒絕阿甘帶她走,選擇跟着黑人走。
阿甘無法拯救珍妮,他把自己的榮譽勳章送給了珍妮。後來無論怎樣,珍妮都沒有丟失過這勳章。
再後來珍妮進一步墮落,她身心都受到了深深的傷害,她爬到陽台邊緣,她想自殺。
最後還是害怕退縮了,她那時有沒有是因為想到了阿甘,她在這世上最後留戀的人?
珍妮愛阿甘嗎?
毫無疑問,是愛的。
在影片中,有一個下暴雨的夜晚,小珍妮因為害怕,偷偷從祖母家來到阿甘的房間,暖暖地睡在他旁邊。她還是個小小女孩,就很喜歡這個能帶給她安全感的小男生了。
在中學時期,珍妮並沒有因為阿甘的缺陷而疏遠他,在阿甘受欺負的時候,她鼓勵阿甘跑出自己的路,擺脫輔助行走器。
再後來阿甘當兵的時候去珍妮的裸體歌唱表演,出來的時候在橋上,兩人對話:
G:I can't help it, I love you.
J:You don't know what love is.
這時珍妮已經開始了她放蕩的一生,她悲傷的表情說明她過得並不如意,她明白了愛的含義,但是沒有從其他人身上得到過。
她愛的是阿甘,在珍妮的眼裡,阿甘才是那個遙不可及,她永遠都追趕不上的天使。在阿甘接收榮譽勳章時,珍妮激動地跑過湖泊,帶着燦爛的笑容抱住阿甘,那可能是她一生中最開心的時刻了。
「你不該娶我這種人」
最後,珍妮結束漂泊多年的流浪,回到家鄉,她發現阿甘還在等她。
在阿甘以為珍妮終於回到他身邊的時候,珍妮再一次拒絕的阿甘。
「你不該娶我這種人」,珍妮悲傷的說。
從童年的經歷到後來輾轉飄到社會,夢想被碾碎,身體被玷污,自尊被踩到塵埃里,落魄,貧窮,一無所有。
她努力地把自己的所有美好都給阿甘,和許多男人上過床,唯獨給阿甘生了孩子。
經歷過許多黑暗,但是從不在阿甘面前展露半分,面對阿甘時,總是穿着素雅。
因為在她眼裡,自己落魄骯髒,但阿甘從來都是乾淨優秀的。她潛意識裡覺得,只有乾淨素雅的女孩才可以和乾淨優秀的阿甘在一起。
最後珍妮看着阿甘和小阿甘的畫面,她眼睛逐漸濕潤,她在生育為母和阿甘一直的等待中,終於在她混亂而短暫人生的最後一刻,選擇了放下。
這部影片,珍妮的故事線豐富飽滿,更能體現原著的含義。原著是一本充滿了諷刺意味的荒誕小說,主意在於叛逆鬥爭精神。而珍妮一生都在反抗她父親帶給她的傷害,最後早早凋零,真是可悲的一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