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潛艇水平差距美國遙遠,仍需大量引進俄結構、動力、降噪技術

蘇聯海軍在二戰以後基本上是圍繞着核潛艇力量建設的,幾十年間造了差不多250艘核潛艇,艇種多(3個)、級別多(15個)、型號多(超過25個);不惜經濟代價的投入,以及長期持續的科研使用實踐,都使蘇聯在核潛艇研製上積累了相當多的工程經驗。

颱風是世界上最大的核潛艇

自1970年以來,全世界沉沒的十多艘核潛艇全部來自蘇俄。這其中刨除人為因素(包括缺乏經費導致訓練、維護不足,管理鬆懈等)外,主要原因是俄系核潛艇在安全性、可靠性設計上的質量不過關;比如因為電子電氣系統引起的電氣故障、短路、爆炸火災,導致了相當部分的沉沒事故。

由於蘇聯時代電子工業的全面、長期落後,俄式潛艇的電子電氣和自動化控制系統等方面的技術一直比較落後,是引進和參考價值最低下的部分。

圖片:緊急逃生艙。經歷了初期的混亂以後,俄系核潛艇下了很大的功夫整改設計上的安全性問題,後期型號上已經得到了非常顯著的改進

俄系潛艇技術值得中國引進的方面,主要在動力、艇體設計製造、以及降噪上。

比如核動力裝置上,雖然俄系潛艇早期的反應堆極不靠譜——全世界核潛艇發生的10多次反應堆失水事故(導致反應堆失去冷卻能力,會燒毀堆芯並造成嚴重的放射性污染),幾乎全都出自蘇聯早期建造的核潛艇。

但到蘇聯解體時,俄系潛艇應用的第三代反應堆OK-650M系列已經做的比較完善,不僅擁有較大的功率(190-200兆瓦),而且可靠性較高,也便於安裝維修。

在艇體的設計製造上,蘇聯由於長期和美國開展武器性能競賽的緣故,極為重視潛艇的航速和最大潛深指標,因此在高強度潛艇鋼及其焊接領域投入極大,水平出色。

比如其AK-系列鋼材製造的潛艇——比如採用AK-32(屈服強度高於980MPA)的971阿庫拉核潛艇,深度可以達到610米。

同時由於大量積累了核潛艇在大潛深、高航速下的使用經驗和教訓,蘇俄在核潛艇的艇體結構設計上的水平,也是我國目前很難達到的。比如在十多年前,中國通用的潛艇規範還是沿用着蘇聯早期的強度理論,適用的潛深範圍遠遠低於美俄後來的主力潛艇性能指標。

971核潛艇流線型的低阻力、低噪音圍殼設計是蘇聯潛艇的重要成就之一

而在潛艇的降噪領域上,俄系潛艇那些能被當成笑話的噪音記錄其實多是早期型號,或者是在創造航速記錄(比如661P實驗艇的44.7節——83公里/小時)時形成的。而到了蘇聯後期的潛艇型號,靜音方面的表現改善非常巨大,即使對美國也具備非常高的威脅性。

而抑制削弱潛艇的噪音,所涉及到的並不僅僅是大傾斜的螺旋槳,而是涉及到艇體外形、表面開口處理、內部機械傳動系統的震動消減和隔離、管路的流體噪音等多種方面。國內目前自主開發的潛艇型號太少,這方面的積累還相當貧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