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元素助力「嫦五」奔月 贛企生產的晶體管保駕護航

▲周炳紅(左三)與同事在嫦娥五號發射現場合影。

11月24日凌晨,我國在文昌航天發射場用長征五號遙五運載火箭成功將嫦娥五號探測器送入預定軌道,開啟我國首次地外天體採樣返回之旅,令無數中國人感到自豪。在此次發射過程中,晨報記者找到了嫦娥五號背後的江西元素,江西籍研究員、贛企生產的晶體管等為嫦娥五號的成功發射保駕護航。

我省宜春籍研究員參與運載火箭相關設計

嫦娥「五姑娘」成功奔月!在當日凌晨發射現場,就有我省宜春萬載人周炳紅的身影。據介紹,周炳紅所在的團隊主要是參與長征五號運載火箭的級間分離時序設計、長時間滑行設計等工作。

昨日,記者從萬載縣委宣傳部了解到,今年44歲的周炳紅出生於宜春市萬載縣株潭鎮,1987年~1998年曾在萬載中學學習,現任中科院國家空間科學中心研究員。

說起周炳紅,現年80歲、曾擔任其數學科目的初中教師龍才根仍記憶深刻,「他讀初中時一直對科學感興趣,把考取中國科學技術大學作為高考的奮鬥目標。」

如今,周炳紅雖然常年在北京工作,但一有時間就回到家鄉萬載縣,關心家鄉發展。昨日傍晚,記者電話聯繫上了周炳紅,在電話另一端的他剛忙完手頭上的工作。他說,能現場親身參與這份國之大事,讓他倍感驕傲與激動。

每一次捷報背後都有着他們的不懈努力

周炳紅介紹道,長征五號運載火箭是中國運載能力最大的火箭,不同於以往的長征系列火箭,有很多新的關鍵技術需要攻克,「設計、發射難度特別大。」

「為了長征五號順利升空,總是一天到晚在找哪裡出了問題。剛解決一個問題,又有新的問題出現要改。」周炳紅一邊回憶其團隊攻堅克難那段時光,一邊如是介紹道。

據介紹,周炳紅所在的團隊目前主要從事流體力學研究,長期負責長征系列火箭推進劑晃動及在空間微重力條件下的流動與傳熱研究,特別是結合我國系列運載火箭的技術改進,開展了大型貯箱低溫推進劑晃動、相變與傳熱理論模型和三維非定常數值模擬研究工作。

記者了解到,該團隊的研究成果應用廣泛——航天部門長征2號上面級離軌、長征三號嫦娥工程中上面級長時間滑行、長征5號級間分離時序設計、長征5號改進設計、長征7號優化設計、新型可重複使用運載火箭等型號和任務。在這每一次捷報的背後,都有周炳紅與其團隊的一份力量。

「要嘗試去摘星,即使永遠也夠不着它們,如果你足夠努力,你總會在過程中得到一些星塵。」這是周炳紅時常掛在嘴邊的一句座右銘,一直激勵着他自己為理想不斷奮鬥,去追逐心中嚮往的那份「真理」,不負生命的韶華。

贛企生產的晶體管為嫦娥五號保駕護航

晶體管是電子設備中不可缺少的部件。衛星從發射到太空運行,需要受地面各種指令控制,晶體管的作用就是放大、傳遞、執行各種指令,有效保障信號指令的正確輸送。

循着江西在航天科技貢獻方面的線索,記者了解到,此次成功配套於長征五號遙五運載火箭發射任務中的高質量高可靠系列結型場效應晶體管,就是出自江西一家企業,名為江西聯創特種微電子有限公司。

25日,記者從江西聯創特種微電子有限公司了解到,該公司與航天的「不解之緣」開始於1970年,從中國第一顆人造地球衛星「東方紅一號」的發射,到長征五號的順利升空,我國的航天事業取得了偉大的成果,期間,該公司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此次成功配套於長征五號遙五運載火箭發射任務中的高質量高可靠系列結型場效應晶體管,主要用於GNC、遙感遙測等系統中,確保了本次重大任務的順利發射。」該公司相關負責人介紹稱,公司自主研發的核心品牌結型場效應晶體管系列,涉及航空、航天、兵器、船舶、中電等多個領域,居同行業領先水平。

同時,記者了解到,2020年,江西聯創特種微電子有限公司先後助力「新一代載人飛船試驗船」返回艙成功着陸、「北斗三號」全球組網、「天宮一號」火星探測器成功發射等多項重大配套工程任務。值得關注的是,在今年5月18日,該公司順利通過宇航級或高可靠性器件產品生產線認證,進一步標誌特微電子重大科研配套項目裝備生產能力有了大幅提升。

來源:江西晨報 朱瑩 晨報首席記者 吳顯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