殲-11B機鼻「黑頭」換「白頭」,性能堪比殲-16,背後如此多講究

自從淺灰色雷達罩的「白頭」殲-11B去年11月首次亮相以來,人們就紛紛猜測這該機可能已經升級了有源相控陣雷達,因為其雷達罩顏色與最新的低視塗裝殲-16完全一致,「白頭」殲-11B在總體性能很可能已經相當於殲-16單座型。

但最近網絡出現的「白頭」殲-11B最新照片顯示,該機很可能只是雷達罩換了一個顏色而已,因為除機頭顏色之外該機與老「黑頭」殲-11B並沒什麼兩樣,具有相同的機鼻空速管和翼尖階梯狀空空導彈掛架,沒有任何重大升級的跡象。

那麼問題來了,殲-11B沒事為什麼要把機鼻從「黑頭」換成「白頭」呢?

可能與我國空軍頒佈的《空軍飛機塗裝及標識噴塗規定(試行)》有關。這個最新版的塗裝規定首次將「低可視」列為戰機塗裝設計原則之一,所以我們才能看到殲-10B/C、殲-16、殲-20、運-20等型號紛紛改用能縮短目視識別距離的低視化塗裝,充分顯示「塗裝也是戰鬥力」這個道理。

對於殲-11B、殲-8II、殲-7等較老一點的戰鬥機,雖沒有強求重新噴塗低視化塗裝,但也在原有塗裝基礎上進行了低視化改進,最明顯的就是取消前機身兩側的大尺寸戰術編號,改為小尺寸字體標在垂尾側面,此外就是殲-11B的「黑頭」變「白頭」了。

現代空戰實踐早已證明在視距內格鬥中,戰鬥機塗裝中的黑色會成為最引人注目的部分,因為在任何光照條件和角度下都會與天空和地面背景形成最大反差。這方面的典型例子是F-16戰鬥機,該機最初生產型Block 1批次依照二代機傳統採用了黑色雷達罩,但在空戰訓練中被發現在迎頭很遠距離上就能目視發現,因為黑色雷達罩使該機看起來就像是白紙上的小黑點,所以F-16後續批次改用了灰色雷達罩。

不過,給雷達罩換顏色並不是簡單,雷達罩顏色由最外層的抗靜電塗層決定,這層塗層被要求在具有很好透波性的同時還能將飛行中積累的靜電傳導到機身釋放。我國殲-10A、殲-11B、殲-8II、飛豹等戰機採用的雷達罩就是黑色,是因為採用了成熟的石墨導電抗靜電塗層,兼具抗靜電和透波性能。而當時灰色國產抗靜電塗層可能還沒有成熟,會影響戰機雷達的透波。

隨着技術的發展,我國最終攻克雷達罩灰色抗靜電塗層難關,並將其首先應用在「梟龍」戰鬥機上,隨後在殲-10B/C、殲-16、殲-20上大規模推廣,最終應用在殲-11B的塗裝低視化改進上。

所以殲-11B「黑頭」變「白頭」代表着我國空軍戰機塗裝的又一個低視化進步,與雷達升級完全沒有關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