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上世紀90年代以來,關於俄羅斯下一代戰鬥機將採用等離子體隱身技術的傳聞就不絕於耳,但最終被證明是假消息。俄羅斯或許的確研究過戰鬥機等離子體隱身技術,但遠未達到實用化階段。
不過史上的確存在一種實際採用了等離子體隱身技術,它就是SR-71「黑鳥」戰略偵察機的前身——誕生於上世紀60年代的中情局A-12「牛車」。
雖然A-12被設計成能以三馬赫的速度在高空飛行,但這仍不足以對抗蘇聯快速進化的防空系統,因此該機還需要盡量縮小自己的雷達截面積,降低被蘇聯防空雷達發現的距離。
結果就是A-12成為史上第一種實際應用雷達隱身技術的軍用飛機,具有當時最先進的隱身外形,並大量使用複合材料製造的並塗有雷達吸波塗料的吸波結構。
甚至洛克希德還為A-12專門開發了一種銫燃料添加劑,經過發動機燃燒後能在加力尾焰中產生等離子體。憑藉等離子體吸收和衰減入射電磁波的特性,以阻止後射雷達波進入發動機尾噴管產生強烈反射。
但問題又來了,銫燃料添加劑僅能在飛機尾後產生等離子體,無法籠罩機身。因此中情局要求為A-12研製能安裝在機身其他位置產生等離子體的設備。
經過一番論證後,最終決定在A-12機身表面安裝一系列電子槍用於發射帶電粒子,從而產生等離子體。中情局要求電子槍必須足夠小,能安裝在機翼前緣,從而有助於掩蓋發動機進氣道激波錐產生的雷達反射。
典型電子槍具有一個熱陰極來產生電子流,在陽極和陰極之間的高壓電場作用下,熱電子加速向陽極方向高速移動,從而獲得具有很高動能的電子束。
但陰極射線管的電子束產生在真空區域內,如何將其釋放到周圍環境就成為挑戰。為此,西屋公司設計了一種抽氣式電子槍,允許電子束通過一端的開口孔離開電子槍,這種奇怪的設備從1964年開始在A-12上試飛。
西屋公司是至少製造了四具電子槍,足以裝備兩架飛機,但項目最終被證明不成功。因為電子槍在飛行中和地面測試中都會產生X射線輻射,而這種射線對於A-12 Q艙中的照相機膠捲來說是致命的,會導致提前曝光。
最後,這種等離子體發生裝置被中情局所廢棄,並沒有得到實際使用。不過由於保密,至今人們也無法獲知該設備的隱身效果到底如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