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稀土,中方提了一個要求,馬斯克等巨頭沒得選只能服從

中美達成90天關稅休戰協議時,裏面有一條提到了,中方將「採取必要措施,暫停或取消自2025年4月2日起針對美國的非關稅反制措施」。「非關稅反制措施」的主語其實是稀土,說的是中方對稀土的出口管制。
可是即便我方「暫停或取消了」稀土出口管制,西方仍舊是抱怨聲一片。英國《金融時報》就表示,中方雖然頒發了出口許可證,不過審批速度慢的很。像特斯拉、福特等美企近日也在公開場合抱怨,稱中方的繁冗的審批,對其生產工作無異乎是巨大打擊。中方的一句模糊表態,讓全球供應鏈開始緊張。

值得注意的是,中方針對稀土出口一事,特別點名了特斯拉話事人馬斯克。

據馬斯克透露,中方向他提了一個要求,即要確保從中方這購買的稀土磁鐵不會被用于軍事用途。特斯拉生產車間的機械臂的製造過程,需要用到大量的稀土磁鐵。同時,永磁體等稀土製品被廣泛用於F-35戰機、導彈、雷達等軍用產品。

中方向特斯拉提的要求,同時也在是在向其他外企劃紅線:你可以拿稀土用來正常工業化生產。軍民兩用?不好意思,敬請繞道。

至於說歐洲企業抱怨被中方的審批程序「卡脖子」,其實我們不是不賣,只是審批程序得慢慢來。

之所以在稀土出口這件事上,中方保持着絕對高姿態,皆因為我們打「稀土牌」的牌力夠硬。中國稀土儲量約佔全球36%,但產量卻佔據了全球70%以上。且中國在稀土精鍊環節更是處於絕對的碾壓地位,全球90%以上的稀土加工和分離能力都牢牢握在中國手裡。也就是說,美西方即便即從蒙古國越南等地買到了稀土礦,最後還是得拿來中國進行加工。
有人會說,西方有技術為何卻不能把稀土礦運到自己國家進行加工?這是因為稀土精鍊、分離、提純的門檻尤其高。另外西方國家幾乎沒有能力自己「乾淨、高效」地提純,且稀土的提煉工作的環保成本遠高於中國。所以不是他們不想自給,是做不到。

對中方而言,「打稀土牌」不能靠掀桌子,而要靠定規則、重構秩序。要狠、要准、要長效,必須從戰術工具升維到戰略機制。

具體做法上,我方可對洛克希德·馬丁、雷神、特斯拉這類特殊企業執行用途審查加延遲發證,把軍事用途和轉口貿易作為紅線,凡碰紅線,一票否決。另外,可以採取慢審批和短豁免並行機制。即把審批時間拉長;審批資料類目要求「終端用途證明、用戶背景核查、境外監管配合」等多項材料;只批小量;時間限制為90天;設置條件如只許民用、不得轉口美國等。以此我們可依靠稀土對不友好國家進行分化瓦解。

另外,我們可以通過定規則,來構建中國主導的「稀土秩序」。比如為稀土出口建立國家級審批白名單機制,並與東盟、中東、非洲等資源合作國結盟,鼓勵以人民幣計價、清算稀土交易,繞開美元體系。將稀土打造成中國版的「石油美元」,變稀土為金融武器。

總之,掀桌子只能解一時之氣,我們接下來真正要做的,是做稀土的規則制定者。
從資源大國升級為規則制定者,正是我們打「稀土牌」的終極戰略方向。如若成為資源制定者,我們可以將資源貨幣化,變稀土為信用,換來別國政治和技術讓渡。

具體怎麼做呢?可以參考2023年起的鎵、鍺出口管制,通過國家而非市場決定配置資源;購買資格給誰,取決於誰在政治上更加可信;通過分層級供應替代全球統一供應等。

在我看來,資源是籌碼,規則才是勝負。用管制打破自由神話:讓全球企業、政府都意識到,某些資源,不再是「貨架商品」,而是「戰略武器」,要遵守中方制定的秩序。總之,中國這次不單要管控稀土出口,更是要給全球供應鏈做一次大洗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