戰爭時期莫斯科地鐵有什麼,那裡有指揮部、廣播站、和奶站!


提到始建於第一次世界大戰時期1915年,完成於第二次世界大戰前夕1935年的莫斯科地鐵,大家就算沒有實地參觀過,多半也曾經耳聞過它的大名。


大家知道,在第二次世界大戰或者說是蘇德戰爭爆發之後,包括莫斯科在內的蘇聯西部城市基本上都受到了德三空軍和炮兵的威脅,而對莫斯科來說,儘管當時德三軍隊確實準備好了向莫斯科射擊的遠程火炮,但,不過德三軍隊真正對莫斯科有威脅的也就是德三的轟炸機,不過有由於戰爭初期的局勢非常不利於蘇聯方面,所以當時莫斯科地鐵的進一步建設工作被暫時停止。


由於地鐵天然具有的對空襲和炮擊的防護性,所以可以預見,當戰爭來臨的時候,莫斯科花費20年時間修建的地鐵總算派上了用場,大量的莫斯科人紛紛躲進地鐵裏面以躲避敵方轟炸機的空襲。


可以說,當戰爭爆發以後,長達23公里,擁有21個車站的莫斯科地鐵成了莫斯科地區首屈一指的地下掩體。


那麼話題隨之就來了,在戰爭時期被作為防空掩體使用的的莫斯科地鐵里究竟有些什麼呢?


由於莫斯科地鐵隱蔽了大量的莫斯科人,所以莫斯科地鐵系統的員工想方設法的保證了莫斯科地鐵系統的供水和廁所系統的正常運轉。


所以當戰爭爆發以後,莫斯科人不但把行政機關、商店、理髮店等等地面設施都儘可能的搬進了地鐵裏面,甚至就連蘇聯的統帥部(由位於基洛夫斯卡站)等等蘇聯軍隊的指揮機關和廣播站也隱蔽在斯科的地鐵裏面。


更有意思的是,為了保證市民、尤其是莫斯科兒童的營養供應,莫斯科人還在地鐵裏面設置了牛奶供應站。


其實莫斯科地鐵對戰爭的貢獻並不僅僅在於當時隱蔽了什麼東西,因為在莫斯科戰役的關鍵時間,莫斯科地鐵系統的員工有超過3000人參加了莫斯科的民兵直接參加莫斯科保衛戰,考慮到當莫斯科地區組建了大約十萬人的民兵部隊,也就是說,在理論上當時平均每 33名蘇聯民兵當中就有一名來自莫斯科地鐵系統的員工。


或者換個說法,莫斯科地鐵系統提供的兵員足夠莫斯科兵役機關為前線組建3個步兵團。


除了直接參加戰鬥,莫斯科地鐵系統的員工還參加了莫斯科市區防禦工事的修建工作。


另外除了直接參戰和參加防禦工事對修建,莫斯科地鐵系統還展開了節約運動,例如著名的「馬祖林」車組,在1941年4季度就節約了830631千瓦的電力用以支援蘇聯的軍事工業


而在莫斯科地鐵系統為戰爭勝利做出的貢獻當中,最著名的莫過於莫斯科地鐵系統員工捐款而來的一輛裝甲列車(「莫斯科大都會」號)。簡單的說,在1943年夏天的庫爾斯克戰役當中,「莫斯科大都會」號在1945年7月5日的戰鬥中,擊落了4架敵機和6輛敵方坦克、自行火炮


不幸的是,在1943年7月7日的戰鬥當中,「莫斯科大都會」號在同德三軍隊的交戰當中被擊傷被隨後被蘇聯軍隊自行摧毀。


需要說明的是,當戰爭進入1943年以後,隨着戰局越來越有利於蘇聯方面,所以蘇聯在這一時期重新開始了莫斯科的地鐵建設,具體的說,在1943-1944年間莫斯科地鐵新建了7個車站,莫斯科地鐵的規模進一步擴大,但由於蘇聯在戰場上的優勢越來越大並且贏得戰爭勝利,所以莫斯科地鐵沒有在那場戰爭當中再次直接發揮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