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天佑出國6年,47年頂替萬毅成一縱司令,萬不服:我哪兒不如他

「為什麼要這樣調動,為什麼要把我換下來,我哪裡不如他了?」

1947年,東野一縱司令萬毅接到調令,自己即將被調往後方軍區任職,自己的職位則由李天佑擔任。對於這個調令,萬毅很不願意接受。

他直接找到司令部,想知道司令部為什麼做出這個決定……

了不起的小鬼

李天佑出生於1914年的廣西,他的家庭,就是一個普通的貧農家庭,家中只有祖輩傳下來的幾畝地。除此之外,再無其他財產。

父母給他取名為「天佑」,就是希望他能得天庇佑,不要生活得那麼苦。但這份淳樸的祝願,在那時看起來也是奢望。

因為家庭貧寒,他只讀了兩年私塾就輟學了,之後更是沒了上學的機會。但他不想留在家裡種地,他想出去闖蕩一番,為自己闖出一番事業來。

但當時他還年少,家裡只同意給他在外面找個學徒的活計。他不想當學徒,覺得當學徒也沒什麼前途。

因為這件事,他產生了離家出走的念頭,並在14歲的那年實施了。

亂世想要出人頭地,要麼就去經商,要麼就去參軍。經商是不可能的,他沒有那份本錢,只能去試試參軍,看自己能不能建功立業。

於是,他來到李明瑞麾下投軍,正式成為了一名普通士兵。

但在李明瑞手底下當兵的日子也不好過,不僅津貼要被剋扣,甚至戰死了連撫恤金都拿不到多少。而他們在戰場上立功了,還會被竊取功勞。

這就導致他戰功卓著,也不過才是一個上等兵。他對部隊的情緒越來越不滿,為了緩解他的情緒,商家將他送到了教導總隊

這個教導總隊是張雲逸創辦的,當時很多低級官兵都會被送來進修。

來到教導總隊之後,他接觸了共產主義,變得善於思考起來。之前在李明瑞麾下渾渾噩噩,但現在不一樣了,他開始考慮自己到底走哪一條路。

在張雲逸的教導下,他明白只有跟着我黨走,才能徹底擺脫貧窮和飢餓。如果說一開始當兵,是因為他自己想要改變命運。

那現在,他想改變的就是所有底層老百姓的命運,想讓他們不再子子孫孫受壓迫,想讓每個人都能堂堂正正站着活。

他堅定了自己的信念,決定要跟着黨一起走。並且在李明瑞起兵反蔣失敗之後,帶着很多志同道合的戰友們一起投奔了我黨。

而他帶來的這些戰友,成了百色起義時的中堅力量。百色起義之後,紅七軍宣告成立,他也成為了一名紅軍戰士。

因傷遺憾離開戰場

在百色起義結束之後,李天佑又參加了一系列攻打城鎮的戰鬥。在戰鬥中,他帶頭衝鋒毫不畏懼,面對硬仗、惡仗也不退縮。

因為打仗勇猛,全軍上下都知道了他的大名,更是給他送了一個十分貼切的外號「小老虎」。

但他可不是只會打仗,他做起政治工作來也頭頭是道的。

在不打仗的時候,他總是會帶領幹部和戰士下鄉,幫助老百姓鬥地主、分田地完成土改。在擴紅的時候,他用號召力極強的演講,為我軍補充了大量新生力量。

後來廣西情況突變,紅七軍轉戰五省邊境,轉戰一萬多里才成功和中央紅軍會師。在這麼長的時間裏,他一直擔任保衛首長的任務。

和中央紅軍會師之後,紅七軍被編入紅三軍團,他成了彭老總手下的一員將領。在彭老總的帶領下,和敵人頑強作戰。

在攻堅贛州的時候,李天佑率領突擊隊一馬當先衝鋒在前,是最先登城的一批人,但他們也遭到了最嚴重的反擊。

他身中三槍血流如注,戰友們都以為他必死無疑,是拿他當烈士搶救回來的。誰知他福大命大沒死,用了三個月的時間養好了傷。

傷好之後,他也被拔擢為副團長。後來又經過幾次反圍剿和長征,他跟着部隊來到了陝北,並在紅軍改編的時候,被授予115師686團團長一職。

他的副團長,就是我軍「三楊」中的楊勇上將。在平型關戰役中,他帶着部隊拚死拿下制高點,為戰場勝利取得了決定性作用。

平型關戰役結束之後,他又在廣陽附近伏擊日軍,殲滅日軍一千餘人。

隨着115師師長受傷出國療養,343旅旅長陳光擔任代師長,他也成為了343旅的代旅長。本來,他應該在抗日戰爭中大放光彩,然後在解放戰爭中挺進東北。

但就在他升任代旅長兩個月後,他病倒了。

為了治病,他不得不放下軍隊返回延安。然而延安也對此無能為力,經過組織申請之後,決定將他送到蘇聯好好休養。

在蘇聯的時候,他進入伏龍芝軍事學院學習,大大提升了自己的軍事水平。然而等到他回國的時候,已經是1944年了。

萬毅的不解

回國之後,他就留在了延安,還參加了七大,但還沒輪到他上戰場,抗日戰爭就結束了。因此,對他的安排也一直沒下來。

但毛主席早就打算好了,他打算將李天佑放在東北,讓他在東北煥發光彩。而李天佑也不負所望,打出了四野第一虎將的威名。

其實剛來東北的時候,他已經離開部隊四年了,也已經有四年沒上過戰場了。

所以一開始的時候,他並沒有成為縱隊司令,直接參与到戰爭中去,而是來到了北滿軍區,成了北滿軍區的參謀長

這個任命,對李天佑來說是屈才的。

但當時挺進東北的將領們,能成為縱隊司令的,一般都自己帶了部隊過來。韓先楚就是因為沒有自己帶部隊,就被安排成了副司令。

李天佑則是因為長期沒有接觸部隊,就被安排到了後方,做些不太複雜的事情。

一直到了1947年,三下江南結束後,東野準備籌備夏季攻勢。此時東北的局面已經不如剛開始的時候惡劣,所以我軍也開始打算逐步反攻。

這次,部隊打算打過松花江去,解放被敵人佔領的東北重鎮——四平。為了保證此次戰役能成功,東野打算先挑一個將領。

李天佑是一縱112師的老首長,在抗戰時間雖然不長,但表現非常優秀。112師是紅三軍團4師,也是李天佑的686團。

讓他去一縱當司令,他也對部隊更熟悉一點。而一縱原本的司令員萬毅,則被調到了當時李天佑所在的松江軍區當司令。

李天佑自然不會對這個任命提出異議,有異議的是萬毅。李天佑是112師的老首長不假,萬一也是114師的老首長啊!

作為一個有血性的軍人,萬一自認不比李天佑差。李天佑在伏龍芝進修過,但他也是東北講武堂畢業的,在東北軍也是年輕有為的人才。

在抗日戰爭中,他更是戰功赫赫,保衛過江陰要塞,還參加過南京保衛戰。後來毅然決然選擇起義,率部進入山東根據地,更是為山東的發展盡心儘力。

東北是他的家鄉,他身為一個軍人,如果不能親手解放自己的家鄉呢,怎麼能甘心!

所以接到調令的時候,萬毅忍不住問司令部,自己到底哪裡不如李天佑了。

司令部為了讓萬毅接受調令,給他做了很多工作,也同意給他調換崗位到步兵學校當校長。但萬毅一直不同意,他想要留在前線。

最終,司令部選擇了折中的方法,將萬毅留在一縱當政委。

後來兩人奮戰在東北戰場上,為解放東北作出了巨大的貢獻。只不過李天佑的身體終究還是成了他的拖累,他在1970年遺憾去世,那年他才56歲,讓人忍不住為他嘆息。

參考資料

「無敵上將」李天佑,2017年01月11日,蘇振蘭,中國共產黨新聞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