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軍雙線擠壓蘇梅州,烏克蘭強留十萬兵,俄烏戰場攻防烈度加劇!

4月9日,俄烏衝突的1141天。在美國宣布要向全世界加征關稅的同時,俄烏戰場正形成獨特的戰爭經濟學模型。俄軍每月消耗4.5萬發炮彈和3.7萬架無人機,重點打擊烏交通節點和能源設施,烏軍則被迫用價值180萬美元的防空系統攔截800美元的無人機,裝備庫存依賴北約「周供」模式,卻也好歹攻入了俄本土別爾哥羅德。縱觀這幾天的俄烏戰局,有三點值得關注:

第一點,俄軍南北夾擊劍指蘇梅。4月9日,在俄軍有條不紊地收復庫爾斯克時,俄軍近衛第27摩步旅的T-90M坦克集群於凌晨突然集結蘇梅州邊境,並沿洛克尼亞河谷南下,僅用18小時便突破烏軍三道防線,前鋒直抵距蘇梅市29公里的洛克尼亞村。衛星熱源圖顯示,俄軍同時在古耶沃方向投入第98空降師特遣隊,兩路攻勢形成鉗形夾擊。這正是2022年基輔戰役中,俄軍未能實現的經典戰術,烏克蘭顯然有些措手不及。

蘇梅市作為烏克蘭的一個邊陲小州,在和平時並不是很關鍵,但在俄烏衝突下,尤其是烏克蘭即將被趕出庫爾斯克,其戰略地位正急劇上升。

這座距俄烏邊境僅50公里的要塞城市,不僅是烏軍在庫爾斯克突出部的補給樞紐,更是俄軍建立「邊境安全區」的一大障礙。烏軍在此部署了第117國土防禦旅和第93機械化旅,依託蘇聯時期修建的地下指揮所和2023年新建的混凝土永備工事,試圖將城市打造成「陸上航母」。

但俄軍此次的河谷突擊戰術,精準避開了烏軍重火力覆蓋區,打下的前突陣地配合俄軍的空中優勢,烏克蘭苦心經營的蘇梅州多少是危險了。

第二點,俄軍重點突破里曼戰線,陣地進一步擴大。據俄軍4月8日戰報,在頓巴斯北線的里曼方向,俄軍第3集團軍的16個旅級單位正與烏軍第80空中突擊旅展開對決,兵鋒直指奧斯基河岸。

為了對付烏克蘭的無人機,俄軍「磁場-21」電子戰系統全天候發送虛假GPS信號,導致烏軍「海鷹-10」偵察無人機頻繁偏離航線。作為回應,烏軍將僅存的6套「吸血鬼」火箭炮系統改裝GPS干擾彈頭,試圖癱瘓俄軍偵察衛星的定位服務,但似乎收效甚微。

一個很簡單的算術題,俄軍每月向前線投放4.2萬架次無人機,其中70%是單價不足5000美元的"天竺葵-2"自毀式無人機。而烏軍每攔截一架需要消耗2枚價值18萬美元的NASAMS。北約軍事顧問在內部報告中警告,若按當前消耗速度,基輔防空武器庫存將在7周後歸零。

第三點,托列茨克的叢林攻防烈度加劇。4月7日,托列茨克北部的松樹林中,俄軍近衛第74摩步旅正用TOS-2噴火坦克清理烏軍第58摩步旅的地下工事。鋁熱劑等將地表溫度瞬間提升至800攝氏度,迫使守軍不得不放棄了經營半年的「鼴鼠地堡」。

有軍事分析人士指出,俄軍冒着後勤線暴露在烏軍「海馬斯」火箭炮射程內的風險,也要繞過托列茨克北部林區直撲康斯坦丁諾夫卡,很明顯是在賭時間差。只要在烏軍調整部署前拿下鐵路樞紐,就能切斷頓巴斯烏軍30%的燃油供給,和這個戰果相比,小冒風險當然是可以接受的。

面對俄軍全線施壓,烏克蘭最高拉達(議會)與軍方的矛盾公開化。軍方強硬否決了允許10.8萬名服役超3年的老兵退役的提案,這些經歷過馬里烏波爾巴赫穆特血戰的老兵,如今被迫繼續堅守戰壕。儘管法案承諾老兵「休息一年後再次應徵」,但前線部隊流傳的戰場記錄顯示,過去六個月里,經驗豐富的老兵存活率是新兵的2.7倍,再多的新兵在傷亡率面前都不夠填的。

為彌補人力缺口,烏徵兵辦啟用人工智能系統掃描社交媒體和定位數據,僅3月就強制徵召4.3萬人。但新兵訓練周期從戰初的6周壓縮至現在的11天,甚至鬧出某新兵營的T-64坦克車組,竟需要視頻連線後方技師才能啟動火控系統

這場戰爭正在改寫現代衝突的規則。當雙方都擁有近乎無限的承受力時,勝利的定義不再是突破防線,而是看誰先找到跳出消耗公式的變量,俄軍是用廉價裝備,烏克蘭是用「廉價」士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