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方反制見效?歐盟對華做出「讓步」,計划下調對中國電動車關稅

因歐盟對來自中國的新能源汽車施加高額臨時關稅,近期中方接連做出了反制,包括但不限於對產自歐盟的豬肉、進口甲苯胺等產品進行反傾銷調查。而在中方接連反制之後,歐盟做出了一定「讓步」,但幅度卻非常不令人滿意,更多是象徵性的。

據觀察者網6月27日報道,彭博社援引一名不願透露姓名的知情人士透露,在從受影響的公司那裡獲得更多信息後,歐盟「略微」修改了對從中國進口的電動汽車的擬議關稅。這個「略微」的程度有多少呢?最多也不超過0.5%,不到個位數。

之前的措施是,對比亞迪加征17.4%的關稅,對吉利汽車加征20%的關稅,對上汽集團加征38.1%的關稅。此外,其他「配合調查的公司」將被加征21%的關稅,「不配合調查的公司」則是38.1%。調整之後,相應的數據是17.4%、19.9%、37.6%、20.8%和37.6%。

前不久,中國商務部部長王文濤應約同歐盟委員會執行副主席兼貿易委員東布羅夫斯基舉行了視頻會談,雙方商定中歐將就歐盟對中國電動汽車反補貼調查案啟動磋商。結果歐盟做出的回應僅僅是象徵意義的,本質上仍未改其加征高額關稅的態度,是一場徹頭徹尾的文字遊戲,並不能讓中方滿意。這不光忽視了近期匈牙利、波蘭等國家有關歐盟利害問題的呼聲,也把中國的反制看得太輕了些。

離臨時關稅正式生效還有大約7天的時間,這段時間裏歐盟仍有挽回局勢的可能。如果歐盟堅持這一態度直至最後關頭,那再想降下來就幾乎是不可能的事。按照歐盟規定,一旦臨時關稅升級為永久關稅,27個成員國中至少需要15個國家,且佔據歐盟總人口65%的反對票才能阻止該決定,按目前歐盟成員對此事的態度來看,屆時恐怕是達不到這個比例的。

若彭博社的報道準確,那最高0.5%的降幅,說明歐盟打算鐵了心在加稅的道路上一路狂奔,這或許會引發匈牙利外長設想的最糟糕場景:歐盟同中國打關稅戰或貿易戰。歐盟為什麼要這樣做呢?宏觀來看有政治和經濟上的雙重考量。

從當下歐洲政治環境來看,極右翼勢力抬頭已經是不爭的事實,無論法國的勒龐還是德國的魏德爾,在經濟上都有反對全球化的趨勢。目前歐盟以及歐盟成員國的領導層,政治主張大多數為「中間偏右」,代表性的人物便是馬克龍和馮德萊恩,他們勢必要出台一些受右翼選民歡迎的政策來提高支持率。

中美貿易戰證明了這樣一件事,若經濟全球化受阻、貿易保護主義抬頭,涉獵全球產業鏈的中國一定會受到影響,歐盟的貿易保護主義如今就結結實實地對準了中國。但歐盟既然借鑒了美國的所作所為,那也該品鑒一下美國在發起貿易戰之後出現了什麼樣的狀況,自2022年起的嚴重通脹,以及美聯儲創紀錄的11次連續加息,便是貿易戰的直觀惡果。美國可以靠美元霸權收割全球來「回血」,本身就被美國「吸血」的歐洲,又能去哪裡轉移「脫鉤斷鏈」的惡果?

好在還有7天時間足夠歐盟亡羊補牢,避免讓事態發展到最嚴重的地步。希望歐盟明白這樣一件事,歐洲是歐洲人的歐洲,而不是美國的附庸,正如匈牙利外交部長西雅爾多所言:如果歐洲能夠加強與中國的合作,而不是採取意識形態政策、追求孤立、加征關稅,那麼歐洲將會繁榮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