仁愛礁衝突啟發美媒:不費一槍一彈,大陸統一台灣有「第三條路」

不久前,菲軍特種部隊仁愛礁被我國海警繳械扣船的一幕,也給西方媒體留下了深刻印象。結合近期美國智庫出台的一份報告分析,有美國媒體在當時中菲仁愛礁衝突的基礎上,認為大陸可以不費一槍一彈「武統」台灣

環球網報道,提出這個觀點的是美國有線電視新聞網CNN),22日這家美國媒體援引智庫「戰略與國際問題研究中心CSIS)」的報告稱,仁愛礁衝突或許為大陸「武統」提供「第三條路」。

「第三條路」指的是我國海警執法行動

先來看一下美國媒體和智庫是怎麼說的。

美媒稱,長期以來,軍事分析人士始終認為大陸「武統」台灣只有兩個選擇:兩棲登陸和全面封鎖,而解放軍也確實如大多數分析所說,在台島周邊舉行了三次大規模環島軍事演習。

而這引發了美國的針鋒相對。美國總統拜登多次揚言美軍將「保衛」台灣,並派遣軍艦在台灣海峽內進行所謂「自由航行」,造成中美緊張關係一觸即發。

故而美國智庫認為,大陸海警部門參與5月份的解放軍軍演後,為大陸「武統」台灣提供了另一種可能性,即通過海警驅離和登檢船隻等方式隔離台灣航運,進而施壓台當局投降。

大陸海警參與解放軍演習

報告稱,解放軍軍演因其軍事性質,經常會引起日本菲律賓等周邊國家「風險外溢的擔憂」,但作為執法機構的海警與解放軍不同,其在台島周邊開展行動的性質更加溫和,會讓那些對解放軍演習和台灣問題指手畫腳的國家無話可說,因為它們本國的海警或海岸警衛隊也具備類似的職能。

最典型的例子,就是近期中菲仁愛礁衝突平息後,菲律賓找補稱,我國海警沒有「武裝襲擊」菲軍士兵,雙方只是「誤會一場」。

此外,過去美國經常以「維護自由航行」為借口,渲染所謂的「擔憂解放軍封鎖重要國際貿易航道」,但大陸海警取代解放軍參與對台行動,將使美國失去抹黑和介入的理由。

菲軍手指斷了,也是「誤會」

因為海警執法既不構成「國際法層面上」的軍事封鎖,也達不到武裝行動的門檻,而且不會造成所謂的「阻斷國際貿易」,海警部門只需要宣布將在某片海域或航道開展執法,所引發的寒蟬效應自然會讓周邊船隻進行配合。

所以,美國智庫認為,如果大陸海警在台島周邊開展行動,美國及其盟友將無法使用那個「維護自由航行」的借口介入台海一旦美軍採取軍事行動回應,美國將會失去道義上的主動權。

不過,雖然美國智庫認為華盛頓及其盟友還沒有準備好應對我國海警的執法行動,但我們也未必會採取美國智庫設想的這一「灰色地帶」戰術。

原因在於,如果未來要採取「武統」行動,必然要做到動如雷霆,否則拖的時間越長,美國及其盟友進行軍事干涉的風險也就越大。

只有「武器的批判」才能說服美國

美國智庫認為大陸海警的環島執法行動「不屬於國際法範疇的軍事封鎖」,難以給美國留下介入台海的借口,但問題是:美國什麼時候講過國際法原則了?如果美國真遵守國際法,那20多年前拿着一管「洗衣粉」就入侵伊拉克的,又是誰呢?

所以,就像毛主席所說,解放戰爭拖不得」。不斷壓縮「台獨」生存空間,固然是我們解決台灣問題的策略之一,但如果下決心採取最終行動,那就應該像秋風掃落葉一般乾淨利落,而不是將希望寄託於美國等外部勢力會遵循所謂的「國際法原則」,畢竟對於它們而言,只有符合自己利益的,才叫「國際法」。

#頭條創作挑戰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