頂流基金經理塌房,蔡嵩松遭投資反噬,基金圈暴露三大問題!

又一個「明星」塌房,這次是昔日頂流基金經理蔡嵩松。

「昔日明星基金經理、頂流中的頂流蔡嵩松,涉及行賄受賄,相關案件近期已經開庭」的消息震驚資本市場。

2023年9月29日,諾安基金在官網宣布,明星基金經理蔡嵩松已脫離全部在管的基金產品、離任原因為「個人原因」。沒想到再次見面是以這種方式。

蔡嵩松一戰成名的關鍵還是搭上了半導體的周期,還有他大膽的all in操作。2019年下半年,半導體景氣周期到來,蔡嵩松管理的基金獲得95.44%的超高回報率。2020年,該基金回報率39.1%。

然而,經歷了高光時刻後,他也遭到了押注式投資反噬。蔡嵩松的代表產品之一諾安成長混合,在2022年全年虧損129.3億元,管理費為3.76億元。

蔡嵩松出事暴露出基金圈一些問題,主要有三種:

一是抬轎子。「基金行業有一個不成文的潛規則。通常新發基金會把自己內部老基金的持倉股再買一遍。龍頭標的數量有限,買其他個股不如繼續推高自己的老基金,這也導致新基金髮的越多,基金重倉股漲得越多。

二是押注式投資。這種偏執某單一賽道的押注式投資在市場行情突變時面臨巨大風險。押注式投資的基金經理往往有「賭徒」心態,尤其在「結構性牛市」行情中這種操作出現較多,。一旦賭贏了,基金收益率可觀的同時,也讓基金經理名利雙收,其名下的其他老基金也會大賣。

三是掛羊頭賣狗肉,即公募基金重倉股與基金名稱並不相符。一些基金經理為了考核期內的基金收益率以及自身排名,常常會跨領域選股。

由於資金密集的行業特徵,金融行業的貪腐案件涉案金額往往巨大,動輒上億元。在蔡嵩松之前,已有不少基金經理「出事」,多家基金公司被點名。

證監會主席吳清表示,未來監管工作的重點要突出「兩強兩嚴」,「強」是要「強本強基」,「嚴」就是「嚴監嚴管」,依法從嚴監管市場,依紀從嚴管理隊伍。此次對公募基金行業的駐場檢查和異地交叉監管,與近期監管層對證券基金行業「嚴」字當頭的監管定調一脈相承。

以公募基金為代表的我國財富管理行業在監管規範下已逐漸走向成熟,多家公募基金公司被異地證監局駐場檢查,「基金賺錢、基民不賺錢」的問題也有望解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