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還是朝富士康下手了,囂張至極的郭台銘徹底笑不出來了

曾經為了跟隨蘋果步伐,富士康一口氣關閉了深圳、上海等五個工廠,投資640億在印度設立新廠,公開揚言「不再依賴中國大陸市場」。然而,這家以蘋果代工為主業的企業,在印度的生產線卻屢次出現罷工和火災事故,使蘋果供應鏈陷入危機。

當前蘋果對富士康的信任感正在逐漸消退,再加上為了防止富士康一家獨大,蘋果開始有意削減其訂單。蘋果CEO庫克親自來到上海零售店迎接顧客,這被視為向中國釋放友好信號。

此外,富士康在印度的工廠也受到印度超級財團的挑戰,其代工地位岌岌可危。這個在全球代工市場活躍多年的領軍者,能否度過這次危機呢?

一、印度財團朝富士康下手,110億打水漂?

近期,富士康宣布將向印度追加110億元投資,用於新建蘋果生產線。儘管業內人士認為,此舉旨在挽回蘋果的青睞,但前景並不樂觀。

作為全球最大的代工廠,富士康充分利用了中國的人口紅利,承接了蘋果等電子產品的生產任務。數據顯示,其在中國擁有44家工廠,年收入高達1908億美元,穩居行業領先地位。

然而,成功之後的富士康並不滿足,在中美貿易戰期間,它選擇與華為終止合作,解僱員工34萬人,並將生產線轉移至印度,完全無視過去的合作關係。

出乎意料的是,這種做法反而斷送了自己的前途。據報道,印度工廠生產的iPhone良品率不到50%,導致富士康原本計劃的蘋果訂單被迫轉交給其他競爭對手。

與此同時,印度最大的財團——塔塔集團,全資收購了蘋果在印度的第三大代工廠,並通過提高20%工資待遇,吸引了富士康的核心技術團隊,成為了其最大的競爭對手。

業內人士表示,富士康再次投入110億元資金,顯然是希望擺脫塔塔集團的威脅。然而,塔塔集團旗下的電子產業也不甘示弱,向母公司申請了83.7億元貸款,準備與富士康展開持久戰。

截至目前,塔塔集團已經憑藉本土優勢,成為了蘋果在印度百家專賣店的負責人,而富士康則連續失去了價值195億美元的印度業務。知情人士透露:「富士康可能面臨停產危機,郭台銘後悔不已。」

二、郭台銘進退兩難

對於郭台銘來說,更為痛苦的是,在富士康離開中國大陸的這段時間裏,中國的高端製造業迅速崛起,絲毫不亞於美國。

《紐約時報》報道指出:「許多尖端科技已經在中國的實驗室中實現,相關代工廠也因此獲得豐厚利潤。」而這些對於富士康來說,已經變得遙不可及。

數據顯示,中國的歐菲光僅憑華為的代工訂單,就實現了45億元的盈利,同比增長48%,有望成為「第二大代工廠」。

目前來看,郭台銘的舉措無疑是「偷雞不成蝕把米」的典型體現。即便其緊密夥伴庫克亦已調整戰略,多次強調:中國乃我司至關重要之市場。

三、代工巨頭路在何方?

失利印度歸來後,郭台銘失去了蘋果獨家供應商的地位,導致他的業務陷入困局。然而,當他試圖重新進入中國市場時,卻發現市場早已被立訊精密、歌爾股份等代工廠所佔據。

曾經需要走後門才能進入的富士康,如今卻面臨著高達十萬人的用工短缺問題。據媒體報道,為恢復生產能力,富士康不惜以高薪聘請臨時工,員工出勤補貼更是從原來的每天100元提升到了400元。

隨着中國經濟的快速發展,工人的價值不斷提升,中國製造業正逐步向高端化邁進。歷史經驗告訴我們,全球市場離不開中國的參與,任何低估或忽視中國的行為都會付出相應的代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