聯合國通過停火決議,以色列:要繼續打

正當俄烏局勢不斷升級,引發國際社會強烈關注之際,發生在中東的巴以衝突也迎來了重大變數。

25日晚,聯合國安理會投票表決通過了一項涉巴以局勢決議草案,要求衝突各方在齋月期間「立即停火」,從而實現永久可持續停火,並要求衝突方無條件釋放所有人質,同時加強對平民的保護,擴大人道主義救援,並消除人道主義救援的所有障礙。

據悉,這是此輪巴以衝突發生以來,安理會第一次通過明確要求停火的決議草案。而在這之前,美國曾多次動用「一票否決權」阻撓安理會通過停火決議。

但在這次的投票表決中,安理會15個成員國,有14個投下了贊成票,只有美國投下了棄權票,這預示着,美國這回選擇放棄阻撓。

對於這一結果,國際社會表示歡迎,巴勒斯坦與哈馬斯方面也表示,希望能看到停火協議得到充分實施。

但對以色列來說,這項決議顯然對其不利,而美國沒有動用否決權阻止,無疑是一種「反水」,或者是對美以盟友關係的背叛。

26日,以色列總理內塔尼亞胡發聲明稱,對美國的舉動「深感失望」,並稱美國放棄了自己在巴以衝突中的一貫立場,這將給以色列的軍事努力和釋放人質的前景造成損失,同時還可能給哈馬斯帶去一種「希望」。

並且,為了向美國表達不滿,以色列還宣布,將取消派代表團訪美一事。

原本,以色列代表團赴美,主要是與美方討論關於以色列在加沙最南部城市拉法採取地面行動的問題。如今取消代表團赴美,預示着以色列可能不會再顧及美國的態度,轉而直接對拉法採取地面行動

對於以色列的這一決定,白宮的回應很簡短,也很耐人尋味——「感到非常遺憾和失望」,似乎以色列取消代表團赴美一事,已經在美國的預料之中了。

此外,以色列還強調,將繼續與哈馬斯的對抗,不論是在什麼地方,包括「以色列尚未踏足之地」。

言下之意,雖然安理會通過了停火決議,美國選擇了「反水」,但以色列仍不打算停手,準備和哈馬斯繼續打下去。

畢竟,在以色列看來,這次美國都選擇了「反水」,那麼以色列也沒有必要再顧及白宮方面的警告和意見了。

事實上,雖然美以兩國是盟友關係,但這次雙方「翻臉」也好,美國「反水」投下棄權票也罷,其實都「早有預兆」。

為什麼這麼說?

1,關於巴以局勢,美國和以色列早有分歧。

白宮希望以色列能與哈馬斯達成臨時停火,以釋放被扣押的人質,而其中包括不少美國公民。

在衝突持續的5個多月里,人質問題令拜登面臨著巨大壓力,尤其如今美國大選當前,拜登急需救回被扣人質,以提振自己的支持率,應對即將到來的大選戰,而以色列多次拒絕配合,這令拜登感到惱火。

2,以色列一再無視美國警告,令白宮察覺到了「危機感」,即:巴以局勢發展很可能脫離白宮預期,局勢或將變得不可控。

尤其是,近期以色列對於進攻拉法的想法非常強烈,此前,內塔尼亞胡一邊同意派代表團赴美討論,另一邊則出動大量戰機,對拉法展開空襲,這儼然是在為地面進攻拉法「打前站」。

24日,美國副總統哈里斯還公開警告以色列,如果以色列不聽勸,執意進攻拉法,那後果將不堪設想。

但對於哈里斯的警告,以色列直接選擇了「無視」,並未給出任何回應。

可見,意識到內塔尼亞胡「拒絕聽美國建議」後,這或許是促使美國在安理會上投出「棄權票」的關鍵因素之一。

畢竟,由於拜登政府在此輪巴以衝突中極力偏袒以色列,向以提供武器裝備,還多次阻撓安理會通過涉巴以局勢決議,已經令拜登政府遭受國內外的猛烈抨擊了,並被美國反戰組織抨擊是造成加沙動亂的「幫凶」。

至於這次以色列準備進攻的拉法,是加沙最南部城市,由於此前以軍從加沙北部一路往南打,拉法如今聚集了數百萬平民,其中包括大量為了躲避戰火,一路南下的難民,一旦以色列對拉法採取地面行動,將有大量平民傷亡,以色列面臨巨大輿論壓力的同時,美國「幫凶」的帽子也將更加凝實。而美國大選當前,白宮不敢也不想冒險。

因此,在局勢失控前,給以色列按下「暫停鍵」,成了美國如今的必要選擇之一。

3,內塔尼亞胡是特朗普的親密盟友,與拜登關係素來不和,這種情況,也是造成如今美以兩國關係複雜且緊張的關鍵因素之一。

尤其是,此輪美國大選中,又是特朗普與拜登展開對決,這讓拜登不得不對內塔尼亞胡提高「警惕」,甚至可能在無形之中增加對內塔尼亞胡的「敵意」。而這,或許也是促使白宮這次在安理會上「反水」以色列的原因之一。

至於以色列會不會遵守安理會停火協議,肯不肯停手,且看後續局面如何發展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