退役軍人事務部門成立5年多,為何在退役軍人心中存在感不強?

導讀:隨着退役軍人事務部門在國家層面的正式成立,最初的期望與憧憬在我們退伍軍人中瀰漫著。那時,國家為我們建立了一個專門的機構,以便更好地關心和服務我們這一群為國家付出的人。然而,五年多過去了,我卻發現在退役軍人的心中,對於這個部門的存在感並不強烈。

退役軍人事務部門剛剛成立的時候,我記得那時的心情是興奮而激動的。茶餘飯後,我們總是會聊到國家為我們設立退役軍人事務部這一喜訊。大家對於這個新生的機構充滿了期待,希望能夠通過這個平台得到更好的關愛和服務。

然而,時間過得飛快,五年彈指一揮間。回首這段時間,我開始思考為何在退役軍人心中,對於退役軍人事務部的存在感如此微弱。

在退役軍人事務部門成立初期,他們着手了一系列工作,包括登記信息、頒發光榮牌、發放優待證等。這些措施的推出無疑為我們帶來了一些實實在在的好處。不少退役軍人親自從數百甚至上千公里的異地趕回戶籍所在地,只為了登記信息,這充分表現了我們對於這個機構的期待和熱情。

然而,除了這些方面,我們似乎很難感受到退役軍人事務部門在其他領域所做的努力。或者說,這些工作雖然有一定實質性的好處,但並沒有在我們的日常生活中形成更為深刻的存在感。

五年來,我雖然登記了個人信息,但在其他方面的感受相對較少。光榮牌雖然掛在牆上,卻並沒有在日常生活中給我帶來更多的尊重感。優待證倒是帶來了一些實惠,比如旅遊減免門票,但這似乎也成為了唯一一個讓我真切感受到存在感的途徑。

或許,問題並不在於退役軍人事務部門沒有付出努力,而是在於他們的服務方式是否真正貼近我們的需求。在眾多的措施中,我們很難從日常生活中真切感受到這個部門的陪伴和關心。

作為一名退伍軍人,我不是希望得到表面的優待,而是更渴望能夠感受到真正的關懷和溫暖。除了登記信息、發放證件,我認為退役軍人事務部門還可以更深入地介入我們的生活。

首先,可以考慮成立一些退役軍人之家,定期召集轄區內的退役軍人,組織一些活動。這不僅能夠增強退役軍人事務部門在我們心中的存在感,更能讓我們感受到有家的溫暖。通過這樣的方式,將退役軍人事務部門打造成我們心中的「娘家人」。

其次,不妨思考更加貼近我們實際需求的服務,而不僅僅局限於一些形式化的文件和證件。退役軍人的需求是多元化的,除了物質上的優待,更需要情感上的關懷。或許可以建立一個諮詢熱線,為退役軍人提供心理諮詢服務,解決一些生活中的困擾。

寫在最後

總的來說,退役軍人事務部門在這短短的五年中取得了一些成績,但對於我們而言,期望的落差依然存在。希望這些建議能夠引起相關部門的關注,使得退役軍人事務部門能夠更貼近我們的需求,讓我們真切地感受到國家的關懷和溫暖。五年過去,或許是時候重新審視這個部門的存在方式,使其成為我們心中真正存在感強烈的組織。僅代表個人觀點,無不良引導,不妥之處敬請各位老班長批評指導!對此,您怎麼看?歡迎評論區留下您的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