掉坑裡了!美英聯軍深夜發動襲擊,打擊胡塞武裝多個目標,美國還能脫身嗎?

12日凌晨,美國還是下決心對胡塞武裝動手了,美國和英國軍隊出動了多架軍機、戰艦和潛艇,集中對超過60個胡塞武裝控制的目標發起了精確打擊,包括空軍基地、機場以及軍營等重要軍事設施。

拜登表示,這是對胡塞武裝自11月以來對紅海船隻不斷襲擊的必要回應。儘管近年來,美國政府對外部衝突持謹慎的態度,優先關注與中國和俄羅斯的地緣政治競爭,但顯然胡塞武裝的挑釁性行動已經超出了美國的忍耐極限。

這樣一來,中俄伊等國都在暗中偷樂

在近年來,美國的外交策略發生變化,更多地關注抗衡中國和俄羅斯起。美國減少了對外部衝突的干預強度,尤其是在中東地區,一直是忍耐再忍耐,能講道理就不動手,最出格的一次是用暗殺手段斬首伊朗伊斯蘭革命衛隊「聖城旅」指揮官蘇萊曼尼。

像伊拉克民兵襲擊美軍基地之類的小事,美國能忍就忍了,不像以前那樣脾氣火爆,動不動就「外科手術式打擊」。但在這一次,胡塞武裝幾乎是騎在美國脖子上,美國戰略定力再強,也無法容忍了。

這次行動標誌着該地區緊張局勢的再次升級,也預示着美國要將更多精力投入到中東地區的安全問題上。眾所周知,戰端不能輕啟,一旦打響第一槍,能不能停火就不是自己說了算。

美英聯軍對也門發動空襲後,胡塞武裝領導人第一時間表示,美英「所有利益」都成為其「合法打擊目標」。

換句話說,如果美英這次不能一次性解決胡塞武裝,那麼將陷入無休止的交火中。但胡塞武裝實力相當強大,美國就要不斷增兵,如此一來就陷入一場結局未知的地區紛爭中。

這將導致美國在烏克蘭和亞太地區的注意力分散,為中國和俄羅斯提供更多戰略上的緩衝時間。就像當年發動阿富汗戰爭一樣,給中國爭取來寶貴的二十年發展時間。

一個明顯的跡象是,白宮已經宣布,對烏克蘭軍援暫停。白宮國家安全委員會的戰略溝通協調員約翰·柯比在新聞發佈會上表示,美國政府目前通過「總統提用權」對烏克蘭的軍事援助資金已經耗盡,而對烏的軍事支持不得不暫停。

柯比同時向美國國會呼籲,儘快處理白宮提出的額外撥款請求,以確保美國可以持續為烏克蘭衝突提供所需的資金和資源。

「美國距離世界第二隻差一場戰爭」

蘇聯解體後,美國作為唯一超級大國,確立了在國際上的領導地位,形成了所謂的「一超多強」格局。在這個格局中,美國的經濟、科技、軍事和文化影響力均遠遠超過了其他國家,特別是在軍事實力上更是無人能及。美國的軍事預算、先進武器裝備以及全球軍事基地的布局,都展示出舉世無雙的實力。

回望二十世紀末至二十一世紀初,美國的全球戰略影響力是巨大的,但隨着時間的推移,尤其是中國經濟的快速崛起,這種「一超多強」格局出現了動搖。中國不僅成為了世界第二大經濟體,其在政治、軍事及科技領域的迅猛發展,也逐漸改變了國際力量對比,給美國霸權帶來挑戰。

雖說現在的格局仍然是「一超多強」,化,美國這個「一超」還能不能壓制「多強」,美國自己心裏也沒底。

縱觀歷史上各個帝國的覆滅,在最後階段幾乎都會經歷一場失敗的戰爭,展示出它的虛弱和腐朽,抽干它最後一絲實力,然後轟然倒下。

美國就在經歷這個階段,每一個決策都必須如履薄冰,否則就會走向萬劫不復的地步。在過去幾年,美國已經連續犯下多個戰略性失誤,後果雖然還沒有顯現出來,但越是大國容錯率就越高,短期內的戰略失誤,可能不會顯現出來,最後一定會連本帶利地爆發出來。

目前來看,美國不會像打阿富汗那樣對胡塞武裝發動 一場長期戰爭,但魚兒已經上鉤,想抽身就沒那麼容易。隨着時間的推移,這場戰爭引起的多米諾效應會一個個出現,直到美國無法收場為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