談及坦克等裝甲車輛,必然繞不開二戰,而要研究二戰時坦克等裝甲車輛,德國的裝甲車輛,又是絕對繞不過去的一環。在第二次世界大戰剛剛爆發的時候,德國還沒有搞出那麼多的「裝甲黑科技」。但是,隨着戰爭末期戰事的逐漸惡化,德國開始在「黑科技」方面越走越遠,而「獵虎」反坦克殲擊車,就是其中的一個典型。
「獵虎」反坦克殲擊車
隨着「三號突擊炮」、「追獵者」等反坦克殲擊車獲得成功,二戰時的納粹德國裝甲部隊開始在反坦克殲擊車上越走越遠。在「獵虎」反坦克殲擊車之前,納粹德國就已經搞出了「費迪南」反坦克殲擊車。只不過「費迪南」反坦克殲擊車的可靠性實在是太差,納粹德國於是尋思着再搞出一款性能更強的反坦克殲擊車來,而「獵虎」反坦克殲擊車,就是應對這種需求的產物。
「費迪南」暴露出來的問題太多
從一開始,「獵虎」反坦克殲擊車的誕生就很坎坷。「獵虎」反坦克殲擊車原計劃在1943年12月份開始進行生產,但是因為技術原因和其他因素的影響,生產計劃被迫延遲到1944年。但是此時隨着「黑豹」坦克的量產,納粹德國不得不把「獵虎」反坦克殲擊車的生產時間延長到1945年1月份。
「獵虎」反坦克殲擊車的量產計劃一直拖延到1945年年初
「獵虎」反坦克殲擊車在外觀上最大的特點就是那門128毫米的PaK 44L/55主炮,使用穿甲彈時,在1000米距離上,可以擊穿30度角布置的167毫米厚鋼裝甲板。即使是將射擊距離延伸到2000米,對30度角布置的鋼裝甲板穿深也仍然有148毫米。這門主炮的威力之強,甚至是只用高爆彈都能夠對付當時盟軍絕大部分的坦克。
在裝甲防護方面,「獵虎」反坦克殲擊車使用了固定式戰鬥室設計。其固定式戰鬥室的正面裝甲厚度達到了250毫米,在正常的交戰距離之內,大部分盟軍坦克的主炮都無法對其形成有效傷害。事實上,很少有「獵虎」反坦克殲擊車是戰損的。
這種級別的正面裝甲在當時幾乎是無敵的
為了能夠扛得動巨大的主炮和厚重的裝甲,「獵虎」反坦克殲擊車使用了「虎II」重型坦克,也就是「虎王」重型坦克的底盤,正因如此,「獵虎」反坦克殲擊車的防護在各個角度上都處於上佳的水平。
在納粹德國投降之前,「獵虎」反坦克殲擊車實現了量產。雖然其量產數量不多,但是卻有兩種不同型號的量產型「獵虎」反坦克殲擊車。克虜伯公司曾經建議給「獵虎」反坦克殲擊車安裝KwKL/66型128毫米主炮,不過「獵虎」扛不住這門66倍徑的128毫米主炮,最終選擇了88毫米的PaK43L/71型主炮,這種型號的「獵虎」量產型一共生產了4輛左右。
被繳獲的「獵虎」反坦克殲擊車
「獵虎」反坦克殲擊車最大的問題是馬力不足,「獵虎」反坦克殲擊車使用的邁巴赫發動機只有690馬力的動力,這點動力對於幾十噸重的「獵虎」反坦克殲擊車來說完全是杯水車薪。此外,「獵虎」的油箱容量也顯得不足。事實上,盟軍大部分俘獲的「獵虎」反坦克殲擊車都相當完整,只不過機動遲緩或者沒有燃油不得不捨棄而已。
使用「獵虎」反坦克殲擊車的主要單位是512重裝甲營和653重裝甲營,美軍和蘇軍都各自有繳獲「獵虎」反坦克殲擊車的記錄。不過,大部分的「獵虎」反坦克殲擊車都在靶場完成了自己的使命,成為美蘇試驗靶場的玩具。
少量運氣好的進了博物館,大部分上了靶場
作為二戰時納粹德國少有的量產並投入實戰的「黑科技」武器,「獵虎」反坦克殲擊車在一定程度上實現了自己的價值。但是也證明了現代裝甲車輛性能均衡的重要性,極端追求某方面性能的武器,終究會在其他方面暴露出更多、更大的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