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00天,他們這樣走過

一株幼苗,經受住了風吹雨打,可以不斷拔節成長。

一份初心,經受住了艱難考驗,可以綻放信念之花。

1000多天來,歷代官兵堅定信念,初心不改,始終以「栽樹人」的政治自覺和「拓荒者」的責任擔當,披荊斬棘,接續奮鬥,實現了從無到有、從難到暢,從弱到強的巨大轉變。

因使命而生,始終把責任扛在肩上

2019年底,大隊調整組建。組建之初,人員結構和官兵素質面臨諸多問題,軟件硬件設施還不完善。大隊黨委清醒認識到,這既是挑戰,也是機遇。時任教導員馬飛說:「我們是大隊的奠基人,我們如果欠了賬,那就是大隊的罪人。」

在任務的牽引下,官兵戰風沙、斗酷暑,頂風雪、冒嚴寒,苦在一起,干在一起。下士鄭建說:「當時作為列兵,我感覺自己快扛不住了,但想到我們是大隊的第一批新兵,想到我們在大隊的第一面隊旗上籤過的字,我感到無論如何也要堅持下去

通過歷代官兵勠力同心,奮勇拼搏,完成使命任務的同時,能力素質也得到了提升,打贏能力也進一步提高,並經受住了多次大項任務的考驗,在支隊的建設史上,譜寫了專屬於大隊的華麗篇章。

因家風而興,始終把官兵記在心上

習主席強調:「家風是一個家庭的精神內核,也是一個社會的價值縮影。」家風好,則單位興;家風敗,則單位衰。自組建之初,大隊黨委就把「家風」建設擺在重要位置,積極發揮戰鬥堡壘作用,尊重官兵的首創精神,廣開言路,聽取官兵心聲,採納官兵意見,逐漸形成了互相尊重有尊嚴、互相理解有信任、互相關愛有溫暖、互相學習有進步、團結友愛一家人的濃厚氛圍。

下士楊家旺說:「記得當時大家提出的給牆角裝上防撞護角防止磕傷,給飲水機貼提示牌防止燙傷,買不同顏色的姓名夾防止拿錯衣服等意見,都被大隊採納了,這讓我們感到自己就是這個家的主人。」

自此,越來越多「金點子」、「小妙招」在單位建設中被採納。老舊的營房越住越新了,不大的營區越住越整潔了,官兵的幹勁越來越足了。戰友們還自主製作了單位建設發展大事記,修了隊譜,定製了笑臉牆,每月為官兵過集體生日,每年精心組織入隊儀式、周年慶典和退伍晚會,進一步匯聚了兵智,凝聚了兵心。

「大隊這個家,是全體官兵一磚一瓦建起來的,傾注着幾百人的心血,我們只有為它爭光的義務,沒有抹黑的權利,我們每個人應該多想想能為它做什麼貢獻,少去計較它能給我們什麼好處。」一級上士楊雪東如是說。

因典型而榮,始終把榜樣放在排頭

英雄故事催生官兵血性,典型事迹照亮青春軍營。1000多天以來,大隊高度重視先進典型的示範引領、帶動輻射作用,在任務中「壓擔子」培塑典型;組織「講身邊故事、學身邊典型、尚身邊榮譽」活動宣揚典型;讓典型「站排頭」「當標兵」發揮模範帶頭作用。

1000多天以來,有因任務一再推遲婚期的基層幹部,有打着封閉上考核場的帶隊主官,有數年如日資助大學生完成學業的黨員先鋒,還有立足崗位、默默奉獻的技術能手……

大隊軍體會操列兵組冠軍霍耀宗說:「他們的事迹就是我們身邊的活教材,教會我們應該怎樣走好軍旅之路,我要向他們看齊,在自己的崗位上為單位建設增光添彩。」

不止是他一個人這樣想,也不止他一個人這樣做。典型,是一個集體的財富,他們為單位豎起了榜樣的標杆,點燃了奮發有為的星星之火,激發了官兵幹事創業的激情,人人學先進,人人當先進的氛圍愈加濃厚。

征程萬里風正勁

重任千鈞再出發

回首1000天的建設歷程

深感奮鬥之艱辛

展望未來之宏圖

深感使命之光榮

官兵定將以更加昂揚的姿態

在爭創一流的征程上

書寫更加華麗的篇章


作者:沙濤 馬平 田瑞 盛家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