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媒:12艘超級航母也無法對抗中國,美軍計劃使用不對稱戰略取勝

據美國軍事評論媒體雜誌報道,儘管在貝拉克.奧巴馬政府執政時期,美國發起了「重返亞洲」戰略,計劃將美軍大部分海外駐軍從中東和歐洲地區撤離,重新部署到亞太地區,以遏制中國的崛起。但是在過去的十年中,西太平洋地區並沒有因為美軍的增兵而讓美國佔據絕對優勢,與之相反的是,優勢地位正在逐步地轉向解放軍。

美媒稱,這一優勢轉換的趨勢預計將持續到2030年代,當下解放軍獲取新軍事裝備的速度已經遠遠超過美國。此前,美國空軍負責國防採購的副助理部長曾稱,中國軍隊在國防新裝備上的採購速度是美軍的五六倍。以更易觀察的海軍驅逐艦為例,在2021年,中國海軍獲得了3艘055和7艘052DL導彈驅逐艦,而美國海軍則只獲得了1艘阿利伯克級導彈驅逐艦。解放軍獲得的這些新裝備更多地集中部署在東北亞地區,而美軍獲取的新裝備則分散部署在全球範圍內,這意味着到2025~2030年解放軍在西太平洋地區的傳統優勢可能會非常巨大。

美媒稱,自二戰結束,日本帝國滅亡以來,美國一直將亞太地區視為「美國湖泊」。但是當下軍事力量平衡的轉移正越來越多地讓美國軍隊失去對該地區的控制,因此,美軍有必要採取對抗解放軍的手段。如果在這裡發生區域戰爭,預計美軍將部署數倍的火力。

美媒稱,隨着美軍逐步失去在亞太地區的優勢地位,美軍似乎越來越多地開始考慮採用不對稱戰術來對抗解放軍。隨着解放軍現代化的快速發展,在未來十年美軍將更傾向於使用不對稱戰術。比如,當下美國國內對美國海軍需要10到12艘10萬噸級核動力超級航母的質疑日益增加,這些超級航母每艘的造價超過了130億美元,如此高昂的成本並沒有提高它們的生存率,儘管戰力可能有所增加,但是它們卻越來越容易受到中國遠程反艦武器的打擊。

當下解放軍擁有多款區域拒止/反介入武器,憑藉這些武器,解放軍能夠阻止或者摧毀美海軍航母在亞太地區的活動。如若在亞太地區發生戰爭,這些武器可以對美軍部署在亞太地區的軍事基地造成致命打擊,如果美海軍組建跨洲遠程支援艦隊,解放軍的東風-26可以在超過4000公里的地帶對美艦隊進行打擊。如若,美航母艦隊有幸躲過東風-26的打擊,它還會面臨東風-21D反艦導彈和東風-17高超音速導彈的阻攔,同時還將面臨來自空中、陸地、海面以及海下,整個立體式武器的打擊。在這些武器的打擊之下,美航母的生存率將下降到最低點。

美媒稱,為了防止超級核動力航母被摧毀,美海軍正在考慮使用更輕型一些的四萬噸級航母,譬如有着「閃電航母」之稱的「的黎波里」號兩棲攻擊艦,它能夠攜帶多達20架F-35B第五代隱身垂直起降戰鬥機。儘管這類輕型航母只能部署10萬噸級超級重型航母的一小部分火力,但這類航母將更加靈活,而且符合美軍「分散部署」的作戰方針,避免被一鍋端。它們將有更大的機會接近敵人進行戰鬥,每艘「閃電航母」都擁有一小部分機組人員,部署一小部分F-35B戰鬥機,這類垂直起降戰機非常適合在臨時跑道上起降,即使跑道的一部分被摧毀,也不影響它們的正常起降,這在戰爭時期至關重要。

美媒稱,美國在2018年退出了中程核力量(INF)條約,主要就是為了向東亞地區部署中程陸基彈道導彈和巡航導彈,這也可以看作是美國軍方轉向的標誌,採用不對稱戰術。長期以來,使用陸基導彈一直被視為弱國能夠威脅到大國的一種方式。比如朝鮮,就是一個很好的例子,中國曾在幾十年內也是如此,直到其常規軍力逐步實現現代化。

美媒稱,這些陸基導彈將會部署在美國的亞太盟國中,它們使用可移動的發射器,要比戰鬥機和轟炸機所在的空軍基地生存能力更高,而且能夠比戰鬥機更安全的打擊敵國境內縱深的高價值目標,比如敵方機場、指揮所等,可以在戰爭剛爆發那一刻就對敵方的機場進行突襲,讓敵人的空中力量失效。同時,陸基反艦導彈還可以部署在關鍵水道的附近,比如宮古海峽,通過反艦導彈來壓制敵對國的海軍艦艇活動,並且有一定的幾率來摧毀它們,而這些反艦導彈的成本僅為現代航母、驅逐艦以及護衛艦的一小部分。

除了上面兩條,美媒還稱,美國向不對稱戰略轉變的另一個跡象是,美國海軍陸戰隊正在進行一系列的改進計劃。其中最重要的一項改變是,放棄所有坦克以及大部分裝甲車輛榴彈炮系統,同時削減大量航空單位,以便於讓軍隊變得更小、更輕量化。按照美軍的意思是,他們需要一支擁有大量坦克的陸軍,但是不需要一支擁有坦克的海軍陸戰隊這項計劃將符合海軍陸戰隊日益強調的隱身行動,在這種行動中,海軍陸戰隊將在不被發現的情況下進行攻擊。

美媒稱,美國海軍陸戰隊的轉型將與他們在二戰時期擁有的「壓倒性優勢火力」的進攻行動相去甚遠,就像在硫磺島和沖繩戰役中看到的那樣,「萬炮齊發、大兵壓境」依靠火力和技術優勢的進攻場景將一去不復返。在面對類似於解放軍這樣的高科技對手時,要採用一系列新設備。海軍陸戰隊將大量裝備陸基遠程火箭炮和導彈以及無人機,比如高度機動性的海馬斯火箭炮和M270式火箭炮,它們同樣也可以發射陸基反艦導彈,可用於騷擾敵方戰艦。

美媒稱,預計使用這些遠程機動武器,海軍陸戰隊將嘗試以不對稱且有點像游擊隊的戰術對解放軍常規部隊造成傷害,在不需要美海軍艦隊參戰的情況下壓制解放軍海軍的水面艦艇等。與此同時,美媒也把改型後的海軍陸戰隊在亞太地區作戰時的處境描述了一下:「解放軍在該地區比美軍擁有更多的戰艦、飛機以及陸基火力。如果他們(解放軍)發現了你(美海軍陸戰隊),你就有大麻煩了。」

通過美媒的報道可以看出來,美軍轉向不對稱戰略,恰好反映了在該地區解放軍已經逐步佔據了優勢,美軍已經無法把這裡當成自家的湖泊隨意航行了。至於反制手段,美軍要想在亞太部署中程和短程導彈,只能把這些進攻性武器部署在美國盟友的家中,把盟友的國家變成戰場,此前澳大利亞和韓國都已經明確拒絕了美軍在其國內部署中程導彈,而日本也拒絕了,他們都害怕來自中國和俄羅斯的反制手段。因此,美軍想在亞太部署中程導彈的計劃還是很難有效施行的。對於美國海軍陸戰隊的「游擊戰」轉型,這個可以通過增加偵察手段增強偵察能力來破解,一旦發現就意味着摧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