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特種部隊司令:美軍應學習中國語言,用語言技能對抗中國

中國的和平崛起所帶來的國際結構的變化,讓美國越來越關注與中國的競爭。為了遏制中國的發展,美軍重返亞太,並且搞了個印太戰略。印太地區已經成為美軍部署的重點,目前美軍在印太地區一邊鞏固現有的軍事基地,一邊重啟或者新建基地。但是,隨着003航母的下水以及殲-20隱身戰鬥機和055萬噸大驅成批量的服役,中國的軍事實力已經今非昔比,美軍再想憑武力來和中國硬碰硬,那麼成本將會太過高昂,而且根本也占不到便宜。

靠硬的不行,美軍開始嘗試軟手段。據美媒報道,在美國參議院軍事小組委員會聽證會上,美國特種作戰界的領導人提出了用語言技能對抗中國的軟手段,着重強調了特種作戰人員精通外語的重要性和必要性。美國的特種作戰部隊希望用語言這種軟技能來對抗中國在印太地區的影響力。

在聽證會上,美國陸軍特種作戰司令部司令喬納森·布拉加將軍說,他指揮的部隊,包括陸軍特種部隊、民政和心理作戰小組,可以說是美國特種部隊中最精通語言技能的單位。布拉加將軍說,這些特種單位通過持續培訓語言技能,並針對特定地區進行特別培訓,使得這些單位能夠和這些特定地區的語言技能保持一致。儘管在語言技能方面付出了很多努力,但美國特種作戰社區的成員們依然不能保證精通每個國家的語言。

布拉加說,美國特種作戰人員遍布全球,能夠在任何特定時間部署到60多個國家,在那裡他們能夠執行特種作戰行動或者參與威懾任務,再或者能夠對當地的部隊進行訓練,以扶持支持美國的武裝團體。有些時候,語言上的互通性要比直接給他們提供武器裝備更加重要。

美國前陸軍特種部隊軍官利諾米亞尼說,人類通過肢體語言、化學反應和文字進行交流溝通,正是這三者的結合,使得來自不同地區的人們能夠在戰爭當中建立聯繫。地面部隊,尤其是經常深入敵後作戰或者容易被孤立的特種作戰部隊,當他們在不同的國家執行作戰任務的時候,能夠熟練地使用該國的語言,將有助於他們完成任務,並且能夠更好地生存下來。

美軍在阿富汗伊拉克縱橫十幾年,每當美軍在這些國家進行輪換的時候,總要對當地的語言進行猛補,接受為期一周的語言強化學習課程。在短短一周的時間內,他們要學會一些簡單的當地語言,比如「舉起手來」、「停下」、「你好」等等,必要的時候還會學習當地的一些方言和俚語。美軍會找來那些受雇於美軍的當地人來進行語言培訓。

在伊拉克和阿富汗地區,當美軍在執行任務的時候,當地的很多人因為不懂的美軍用英語發出的「停下來」、「舉起手來」等口令而被雙方所誤會,進而造成誤殺引發與當地人的衝突。在當年的費盧傑戰鬥中,美軍幾乎與整個費盧傑城中的當地人作戰,在巷戰中美國海軍陸戰隊員損失慘重。在戰鬥結束後,美軍就增加了當地的翻譯員數量,有意識地去了解當地的文化與風俗,增加與當地人的溝通。

曾在伊拉克服役過的美海軍陸戰隊員馬桑稱:「如果你們在當地使用一些簡單的問候語和他們打招呼,他們會感到高興和驚訝,無形之中拉進了雙方的距離,說不定還會喜歡上你這個美國大兵。當你使用當地語詢問一個伊拉克人屬於哪個部落的時候,他會把你看作一個了解伊拉克的專家,會減少對你的敵意。」

美軍在全球其它國家有數百個軍事基地,如果駐紮在這些國家的美軍都能夠熟練地掌握該國的語言,那麼將有助於美軍融入當地的環境中。

在聽證會上,海軍陸戰隊特種作戰司令部司令的詹姆斯·格林少將表示,他的司令部已將重點轉移到印太地區,學習印太地區一些重要國家的語言,包括中國普通話。他稱,美軍應該精通中文,雖然在美國特種作戰人員經常工作的那些國家中,中文的使用有限,不過,通過了解熟悉對手的語言和文化對我們以後制定的舉措很重要。

抗美援朝時期,一位叫呂超然的華裔加入了美海軍陸戰隊,成為陸戰一師的一位少尉排長。他的加入讓其它美軍士兵感到震驚,懷疑它的忠誠。在朝鮮戰場上,呂超然所在的部隊在遇到志願軍作戰不利時,他曾數次朝志願軍大喊「別開槍,我是中國人」。在聽到中文後,志願軍有所遲疑,就是這短暫的遲疑為美軍爭取到了反擊的時間,志願軍也因此損失不小。這就是語言技能在戰爭中發揮的作用。

美專家稱,戰爭是一項複雜的工作,僅僅比敵人更強大並不總是足夠的。儘管中國在亞太很有影響力,但想要遏制中國,將更多地取決於我們對其他國家語言的掌握,這將有助於我們了解潛在的盟友,如韓語泰語印度尼西亞語他加祿語等。其實,美國的印太戰略就是通過拉攏印太周邊的國家來遏制中國的發展。想要更好地拉攏其它國家,就需要熟練地使用該國的語言。通過語言技能培養和維持的那些關係在大國的競爭中極為重要,無論美國是試圖保持威懾還是打一場全面戰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