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能獲取美軍的位置?志願軍團長靈光一閃:派人假裝美軍試試

第二次大戰以後,朝鮮以「三八線」為分界線,分別被美國和蘇聯佔領。自此以後,「三八線」便將朝鮮分成了兩個部分。南北朝鮮分別建立政權以後,雙方都非常渴望能夠越過「三八線」佔領朝鮮全境。

朝鮮戰爭爆發以後,「聯合國軍」曾一度越過「三八線」,妄圖將戰線推進到鴨綠江邊,以武力佔領朝鮮全境。仁川登陸以後,當時的「聯合國軍」總司令麥克阿瑟甚至狂妄地宣稱:「三八線不過是一條緯線,沒有任何力量可以阻止聯合國軍跨越它。」然而事實上,「聯合國軍」在志願軍的打擊下,屢次遭受失敗,甚至一度後撤到了「三七線」附近。此後「聯合國軍」雖然屢次發動進攻,卻始終只能將戰線穩固在「三八線」附近。

1951年秋季攻勢結束以後,遭遇多次慘敗的「聯合國軍」再也不敢冒進,甚至還在「三八線」以南構築了3條防線進行防禦。這一切都表明,志願軍已經完全佔據了朝鮮戰場上的主動權,使得敵人不得不由戰略進攻轉變為戰略防禦。與此同時,志願軍也調整了此前的戰術,開始以陣地戰為主打擊敵人。

1952年春天,很多跡象都表現敵人很可能會再度發起新的攻勢,而這一次敵人進攻的主要方向,很可能就是志願軍在中線的重要支撐點五聖山一線。為了能夠早日構築防線,從而掌握戰爭的主動權,志願軍第15軍奉命開赴五聖山一線。15軍到達前線以後,不但修築起了一條以坑道為主的防禦工事,還通過「冷槍冷炮運動」不斷殺傷敵人,弄得敵人狼狽不堪,前沿陣地的敵人甚至不敢上廁所。

不過敵人方面也有優勢,那就是兇猛的火力,敵人的飛機、大炮對志願軍的威脅非常大。自從15軍開始「冷槍冷炮運動」以後,前線的敵人被壓得抬不起頭,敵人便開始利用後面的大炮進行報復,使得15軍遭受到了一些損失。為了打擊敵人的囂張氣焰,同時減小自身損失,前線的志願軍各部都非常想打掉美軍的炮兵陣地,但美軍的炮兵陣地都處於陣地後方,想要找到他們的位置都非常困難。

作為炮兵部隊,炮兵第9團想要打掉敵人的決心比其他部隊都要強烈。每次看到敵人的炮火報復攻擊前線的部隊,第9團的官兵們都痛恨不已,很想幾炮過去將敵人的炮兵陣地打掉。只可惜,誰也不知道敵人的炮兵陣地在哪個位置,根本無法通過大炮收拾敵人。第9團副團長趙梗同樣很想幹掉美軍的炮兵陣地,他一有時間就會想辦法,如何才能夠知道炮兵陣地的位置。就這麼想着想着,趙梗忽然間靈光一閃:「之所以無法知道敵人炮兵陣地的位置,是因為炮兵陣地遠在敵人後方,偵察部隊根本無法在敵人後方長時間活動,自然無法找到炮兵陣地。要是能夠派人假裝成美軍士兵試試 ,是不是能騙過敵人呢?」

趙梗也知道自己這個想法非常大膽,派去的偵察員可以說是危險重重,一旦被敵人發現,後果不堪設想。到最後,他將這個計划上報給了15軍軍長秦基偉。經過批准後,趙梗立刻在第9團挑選執行這次任務的人選。最終,他挑選了3個人,分別是8連副連長齊自珍、團後勤助理員李鳳舉和2營排長林培耀。

這3個人都是偵察員出身,對於觀察、搜尋敵人的情報十分擅長。選好人以後,趙梗又親自與他們一起研究這次行動的搜索範圍、進出路線以及遇到意外情況時的應對辦法。為了了解南朝鮮的情況,他還特意請來南朝鮮過來的老大爺詳細介紹情況,並安排他們進行各種演練,分析可能出現的意外。

15軍還專門送來了美軍的頭盔、軍服、望遠鏡、探雷器指北針、地圖和湯姆森衝鋒槍等等,以便3人能夠裝扮得更像美軍士兵。為了能夠應付敵人,3人還專門學了一些簡單的英語和朝鮮話,以便能與敵人進行一些簡單的交談。通過一段時間的演練以後,3人已經慢慢地準備好了一切,行動也即將開始了。

一個深夜,趙梗親自帶着6名偵察員和2個步兵班,將齊自珍等3人送到了敵人的前沿陣地。後面的路,就只能靠這3位勇士自己了。3人離開大部隊後,找了一處隱蔽的地點,剪開敵人的鐵絲網,然後神不知鬼不覺地深入到了敵人的後方。在此後的幾天里,3人跋山涉水,穿越高山叢林,在敵人的後方不斷活動。3人總共進行了5個晝夜的探查,活動範圍大約是方圓20公里左右。這幾天時間裏,他們晝伏夜出,通過敵人的重重哨卡,先後查明了敵人17處炮兵陣地,總共大約有99門大炮、3個炮兵指揮所和3個倉庫,他們在這一切都記錄在了隨身攜帶的軍用地圖上面。

隨後,3人順利返回了陣地,並且將地圖交給了趙梗。幾天以後,根據地圖上標記的地點,15軍集中了60多門大炮,對敵人的炮兵陣地進行了突然襲擊。一轉眼間,敵人的炮兵陣地便陷入了一片火海之中,損失非常慘重,只得停止對15軍前沿陣地的轟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