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程實戰戒備!中國空軍運-20直飛阿富汗,為何只帶紅外干擾彈?

當地時間6月22日,阿富汗南部爆發強烈地震,造成1000多人遇難,近2000人受傷,數萬民眾遭遇人道主義災難。作為阿富汗的友好鄰邦,中國人民始終牽掛着災區的情況。

應阿富汗臨時政府的請求,中國政府第一時間開啟對阿救援工作,為災區提供5000萬元人民幣的緊急人道主義援助。幾天後,中國空軍派遣兩架運-20「鯤鵬」戰略運輸機飛抵阿富汗喀布爾機場,為災區提供首批救災物資,包括120頂帳篷、320張摺疊床、6000多條毛毯等。

當然,這只是中國援阿物資的一小部分,未來三天內,將陸續有6架中國飛機抵達阿富汗,為阿富汗提供更多的援助物資,中方將盡自己所能為阿政府抗震救災和戰後恢復提供幫助。

在首批援阿物資抵達喀布爾機場後,中國駐阿富汗大使王愚、阿富汗臨時政府災害管理部部長古斯出席物資交接儀式。古斯表示,這批物資是阿富汗目前最急需的東西,「我們由衷感謝中國朋友在災難發生後第一時間向阿富汗提供的緊急援助,中方行動是兩國人民上千年友好情誼的體現。」

相比較援助阿富汗事件本身,從軍事角度看,我軍運-20此次戰略空運尤其值得認真分析研究。儘管近年來運-20飛赴海外已不是一次兩次,特別是今年向塞爾維亞交付防空導彈系統,跨越南北半球向湯加提供物資援助,讓「鯤鵬」大出風頭,但是前往剛結束戰亂的阿富汗,卻是運-20乃至整個中國軍隊的首次。這也就意味着,在運-20不斷增加的飛行軌跡中,又增加了一個全新的國家。

從央視公開報道的新聞畫面中可看出,為執行這次難度不高但意義重大的物資運輸工作,解放軍可謂做好充分的準備,全程實戰化戒備。首先,派出全副武裝的武警士兵跟隨運-20執行運輸工作,確保萬無一失。緊接着,誘餌彈艙蓋處於開啟狀態,誘餌彈始終壓滿,防止任何意外事件的發生。

可能很多人會問,為災區運輸物資又不是前往戰爭,用不着進行如此神情緊張,但實際上看似簡單的援阿飛行背後,其實暗藏不小的風險。

首先我們知道,現在離塔利班政府控制全國政權還不滿一年,雖然表面上塔利班臨時政府基本上實現對阿富汗全境的控制,但經過20年的戰亂尤其是美軍的禍害後,阿富汗國內依然有為數不少的武裝組織,美國通過CIA遍布全球的情報網,依然能對當地武裝力量施加影響。和通常意義上只裝備AK-47步槍、RPG火箭筒的恐怖組織不同,這些遍布阿富汗全國山區的武裝組織,有着難以統計的美製「毒刺」和俄制「針」式單兵防空導彈。

為了防止意外情況發生,對我軍機飛行安全構成威脅,兩架運-20壓滿紅色的熱誘干擾彈顯得尤為重要。

事實上,運-20攜帶干擾彈執行運輸任務已經不是新聞,在幾個月前前往塞爾維亞運送防空導彈的行動中,運-20運輸機就已在干擾彈上做好萬全準備。區別在於,飛赴塞爾維亞過程中,運-20同時裝備紅色、黃色和綠色干擾彈,而本次任務中卻只掛載紅色干擾彈。

之所以有如此明顯的差異,並非是由飛行距離遠近所決定的,而是根據不同外部環境所作出的不同選擇。紅色干擾彈的學名是「紅外誘餌干擾彈」,它主要應對使用紅外導引頭的單兵便攜式防空導彈,這無疑完全契合當下阿富汗的安全環境。

至於黃色干擾彈,屬於「箔條幹擾彈」,主要應對帶有雷達制導功能的常規導彈;而綠色干擾彈,則是紅黃干擾彈的混合體,主要用於緊急情況下的自我防禦。中塞航線相隔數千公里,往返上萬公里,沿線各國情況複雜,尤其是還要途徑北約國家,必須慎之又慎,將全部干擾彈配備齊全。相比之下,作為中國的山水鄰邦,在對當地安全局勢作出全面評估後,攜帶紅外干擾彈足以應對威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