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羅斯的軍事行動會在什麼情況下結束?烏克蘭恐會流盡鮮血

俄羅斯在2月24日發動對烏克蘭的「特別軍事行動」以來,俄羅斯就意欲實現對烏克蘭至少部分地區的控制,以此擴大戰略縱深,杜絕俄羅斯對烏克蘭的徹底失控。衝突持續至今,俄羅斯現在的戰術已經維持了3個月左右的「結硬寨、打呆仗」,戰線每天平均推進速度也就不到100米。


這樣的情況其實整體上看,就是在拼消耗,這點毫無疑問。這種消耗其實對於俄羅斯會更有利,因為俄羅斯的炮兵火力優勢更為明顯,而要機動作戰反而會讓烏克蘭的小股滲透分隊大有作為。現在的情況是,俄軍每天可以發射5萬發以上的大口徑炮彈,用50-100人的傷亡換取烏克蘭200-1000人的傷亡,這種交換比自然而然是對俄軍有利的。

烏克蘭現在面臨的困境比較明顯。烏克蘭在目前可以擴大到100萬,但是主力依然是那幾個旅,特別是頓巴斯集群。而除了29個旅之外,剩下的新組建部隊整體上缺乏足夠的訓練和足夠的技術兵器,作戰能力非常有限。如果頓巴斯集群被俄軍殲滅,則烏克蘭的軍事態勢會快速惡化,俄軍的突破速度可能可以突然提高,並且可以騰出手從其他地方發動軍事打擊。

烏克蘭當然也很清楚這點,因此烏克蘭現在大量使用了新動員的國土防禦旅來支援和承壓,不過這種做法依然很難改變烏克蘭交換比不佳的態勢,西方的援助相對於烏克蘭軍隊的規模而言過於杯水車薪,至少短時間內無法改變這種難看的交換比。交換比不利則會讓烏克蘭的青壯年可動員兵力下降,這雖然不至於導致烏克蘭馬上出現兵員不足的問題,但是會讓烏克蘭的士氣受到巨大的打擊,特別是徵兵日漸艱難的情況下。


而對於俄軍來說,對烏軍有生力量的消耗是取勝關鍵,但是這樣做有弊端,那就是時間。這需要非常長的時間才能將烏軍消耗到入不敷出的程度。然而這種時間本身則意味着不確定性很大,特別是俄軍要保持這樣的交換比也並非毫無別的可能。西方援助的新型技術裝備、俄羅斯後勤能力的可能變化都會導致這種優勢發生削弱,從而時間拖延更久。

對於俄羅斯而言,最理想的是將烏克蘭的主力部隊殲滅,並摧垮烏克蘭的士氣。在這種情況下,烏克蘭的抵抗將越來越脆弱,並且一代人的兵員都會枯竭,真正「去軍事化」了。這樣的情況下俄軍就可以真正把握戰場主動,將控制區推進到第聶伯河以東。之後可能會尋求攻佔敖德薩,並與摩爾多瓦的德左地區實現聯通,並控制烏克蘭所有的工業區和出海口。如果這種態勢能夠形成,俄羅斯很可能會有很強的談判意願。

但是俄羅斯能那麼順利嗎?我們可以繼續看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