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從「陸權國家」向「陸海兼備」轉變,軍艦「下餃子」只是縮影

中國海軍的雙航母編隊

自從中國海軍第三艘航空母艦、第一艘彈射型航母「福建號」下水以來,國內外媒體對於中國海軍的發展成就和成長速度愈發關注,軍迷們更是一片叫好。甚至有台灣的軍事專家苑舉正,在電視節目上如此評價福建號航母下水的意義:「這恰恰說明中國已從傳統的「陸權國家」向「海陸兼備型國家」成功轉變,而且新型兩棲艦驅逐艦的建造速度還在加快,美國和日本明顯感受到了沉重的壓力。」對此小聖還想再補充一句,在不久的將來,以大型航母為核心的中國海軍一定能夠在太平洋海域制衡美國海軍和日本海上自衛隊,從而牢固的維護我國的領土主權和國家尊嚴。

福建號下水場景

正如苑舉正所言,新中國自成立以來的確一直就是「陸權國家」,因為受經濟實力和技術限制,我國在上個世紀只能通過維持一支「龐大陸軍」來抵消海軍、空軍力量的不足。也正因如此,雖然在朝鮮戰場上我們能夠打敗以美國為首且氣勢洶洶的「聯合國軍」,但卻總是跨不過那橫亘在大陸和台灣島之間的海峽。而隨着時代的發展,步入二十一世紀後,世界競爭的焦點也從陸地轉向了海洋,一個國家要想繁榮昌盛、屹立於「世界之林」就必須建立起強大海軍、維護自身正當的海洋利益。

銀河號

對於中國來說更是感受頗深,畢竟從上世紀90年代至本世紀初的前10年,我國在海上受到了太多的脅迫和侮辱:93年「銀河號事件」、94年「中美黃海對峙」、96年「台海危機」、09年美國海軍監測船「勝利號」非法進入我國黃海專屬經濟區並驅趕兩艘中國漁船等等,無不告訴着中國:必須建立一支強大的人民海軍。也就是從那時起,無數海軍人和科研工作者、軍工造船人員就開始了艱辛的摸索和創業。不過,最開始我國還是奉行「小步快跑」的戰略,一型軍艦最多造兩艘,例如052驅逐艦隻有2艘、051C驅逐艦隻有2艘、052B驅逐艦隻有2艘、054護衛艦隻有2艘,更慘的051B驅逐艦隻有1艘。而之所以出現這樣的做法,是因為當時我國大型軍艦的建造和設備整合技術還比較落後,暫時處於技術積累的階段,怕軍艦貿然造太多萬一出問題無法承受。

中國海軍的盛況

直到054A護衛艦開始(首艦徐州號於2008年1月服役),中國海軍終於開始了軍艦批量建造之旅,再到後來的052C驅逐艦、052D驅逐艦、055萬噸驅逐艦乃至兩棲攻擊艦和航空母艦都可以用「下餃子」這個詞彙來形容。如今,經過了20年的奮力追趕,中國海軍已是世界第二大海軍力量、僅次於美國海軍,擁有3艘航空母艦(福建號也算上)、2艘075兩棲攻擊艦(3號艦在海試)、7艘055萬噸驅逐艦(8號艦近期服役)、8艘071型船塢登陸艦、25艘052D驅逐艦、6艘052C驅逐艦、30艘054A護衛艦以及50餘艘056A反潛護衛艦等遠洋水面作戰艦艇,具備成熟的遠海戰鬥能力。此外,中國海軍還有龐大的核潛艇和常規潛艇力量,既有數量優勢也有質量優勢。

中國海軍的驅逐艦、護衛艦艦群

中國海軍的戰略導彈核潛艇

上述說的還都是軍事領域上的「爭奪海權」,事實上中國除了軍事動作外,也早已在經濟領域為「海權」鋪路。2013年9月和10月,由中國分別提出的建設「新絲綢之路經濟帶」和「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的合作倡議受到了沿線國家的熱烈歡迎。其中,「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最惹人關注,其範圍含括西太平洋、印度洋和地中海沿岸,橫跨東亞、東南亞、南亞中東和北非、東非,如此重要的海上航線佔據了世界相當份額的經濟貿易額,也為中國掌握海上話語權打下了牢固的經濟基礎和輿論影響力。

052D「中華神盾」驅逐艦

本文系獨家原創文章,轉載請聯繫授權,否則將追究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