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基偉曾直言:上甘嶺戰役能取得大勝,得虧了陳賡的神機妙算

1952年,朝鮮戰場上的局勢仍不明朗,雖然志願軍與聯合國軍已然形成對峙之勢,誰也無法再前進一步,但聯合國軍為了給談判增加一些籌碼,決定發動一次中等規模的戰役,給志願軍一點「顏色」看看。志願軍察覺到了聯合國軍的異動,立即行動起來準備應戰,關鍵時刻,一個意外突然降臨。

此時已是志願軍入朝作戰的第3個年頭,司令員彭德懷因為關心戰事,飲食作息不規律,且情緒波動劇烈,直接影響到了身體健康。黨中央擔心他會病倒,便將他調回國內療養。如此一來,志願軍的指揮權便無人接管,原本黨中央打算讓副司令員鄧華或韓先楚暫掌大局,但考慮到他們兩人也面臨不小的壓力,再給他們肩上壓擔子,恐怕會讓他們身心俱疲。

眼看大戰在即,但主帥之位仍舊空缺,着實令人着急。後來,經過慎重考慮,毛主席欽點陳賡將軍挂帥,接替彭老總。

陳賡原本就是一員悍將,在土地革命、抗日戰爭、解放戰爭中均立有大功,指揮才能出色,而且前不久,他剛剛作為顧問,參加了越南抗法戰爭,對西方軍隊有豐富的認知,黨中央相信他能帶領志願軍取得勝利。陳賡在收到任命文件後,立即趕赴朝鮮。

但他並沒有急着部署部隊,應對聯合國軍隨時可能發起的突襲,而是召集所有兵團幹部,總結過去戰役的經驗,分析聯合國軍的戰略戰術,做到知己知彼。

陳賡認為,聯合國軍的單兵素質遠遠不如志願軍,大概與國民黨精銳部隊一致,他們的優勢在於火力支援。要想打敗他們,就必須廣挖防炮洞,規避火炮及飛機轟炸,最大限度保留有生力量,待他們的步兵發起衝鋒後,再進入陣地進行阻擊,將其打退。

與此同時,陳賡還廣泛運用「反斜面戰術」,即將炮兵部隊部署在山的背面,規避敵方炮火侵襲。等到聯合國軍進攻時,再施行大仰角炮擊,殺傷其先鋒部隊。

有將領對陳賡的戰術提出了質疑,他們認為應當避免與聯合國軍打硬碰硬的陣地戰,應當發揮志願軍的機動優勢,開展運動戰,不斷襲擾對方,逐步將其蠶食。陳賡批評了這一觀點,如今志願軍在蘇聯的援助下,裝備水平已經大大提高,完全可以跟聯合國軍正面對戰。

經過情報分析,陳賡認為聯合國軍可能會進攻上甘嶺,他立即命令駐防在此的15軍進行土工作業,修築立體防禦工事。15軍軍長秦基偉不敢怠慢,親自前往一線,督促官兵們積極備戰。經過3個月的努力,志願軍修築了四通八達的坑道,將防炮洞、地下倉庫、士兵宿舍、臨時醫院連接起來,構成一座固若金湯的地下長城。

正當陳賡躊躇滿志的準備和聯合國軍掰掰手腕的時候,黨中央突然發來一紙調令,將他召回國內,籌建中國第一所軍校哈軍工。臨行前,陳賡還不忘囑咐秦基偉繼續修築坑道。

沒過多久,美軍對上甘嶺發動了進攻,炮彈如雨點般落下,周圍的草木瞬間被炸毀殆盡。志願軍戰士們躲在防空洞內,規避掉了所有傷害,待炮擊停止,他們便衝出去與聯合國軍廝殺。

在43天的戰鬥力,美軍幾乎將上甘嶺每一個角落都轟炸了一遍,每當他們覺得山頭上無人生還的時候,志願軍戰士便會從四面八方湧出來,給予他們迎頭痛擊。至戰役結束時,志願軍一共擊退聯合國軍近1000次進攻,斃傷敵人2萬餘人,擊毀坦克無數,可謂大獲全勝。戰後,秦基偉表示,上甘嶺戰役志願軍之所以能取勝,全都是因為陳賡的神機妙算!

美軍意識到志願軍是無法戰勝的,此後也就再也沒有發動大規模戰役,轉而開始模仿志願軍開展小規模的突襲戰。時間來到1953年,美國不想再與志願軍拼消耗,決意結束戰鬥,於是在板門店與中、朝簽訂停戰協定,朝鮮戰爭宣告結束,志願軍戰勝了世界上最強大的軍隊,在國際上贏得了巨大聲望!

朝鮮戰爭是新中國第一次與外敵交鋒,志願軍戰士們在武器裝備落後、後勤補給困難的情況下,依靠出色的戰術以及強大的動員、組織力量,將佔盡優勢的聯合國軍打的節節敗退,守住了國門,消除了外部的軍事威脅,為國內營造了一個安定、祥和的生存環境。這一戰預示着中國人民站起來了,不再任人欺凌,也代表着新中國即將崛起,再次屹立於世界之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