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0年孫立人拉著兒子的手,留下最後的遺囑:不葬大陸,棺不入土

抗美援朝戰爭爆發後,偏安台灣的蔣氏政權轉危為安,受美國出兵朝鮮的牽制,中國大陸與台灣一改解放之初高壓對峙的局面,大量美國援助湧入台灣,台灣的局勢逐漸好轉。

就在所有人都以為台灣將會穩步發展的時候,台灣內部矛盾卻在這個節骨眼上爆發出來,國民黨政府的「國防參謀長」孫立人毫無徵兆的在報紙上刊登一封手書的辭職信,本人對此事件毫無解釋。

同年8月20日,蔣介石以縱容部下叛亂為名下令逮捕孫立人, 並將其軟禁三十三年,這便是震驚中外的『孫立人案』。

此案直到2014年,台當局才通過認定孫立人前部下叛亂事實不存在,間接為孫立人平反,足見孫立人案影響之大,一直遺留到現代才得以結案。

那麼這個孫立人究竟何許人也?

帝國主義博弈的犧牲品

1955年6月28日,此時的孫立人已經被秘密逮捕,外界正因其人突然宣布的辭職聲明而沸沸揚揚的時候,才發現他已經消失的無影無蹤。

這一天對孫立人稍顯特別,因為蔣介石要見他,某種意義上來說,孫立人也算是蔣介石的心腹,自兩人正式對立決裂以來,蔣介石雖然秘密逮捕了孫立人,卻始終沒有要殺孫立人的意思。

而這次會見,也是蔣介石留給孫立人的最後機會,只要此時低頭認錯,蔣介石雖然很難將他官復原職,但還是有出仕的希望。

誠然,無論古今,大將和文臣來往密切都會引來殺身之禍,可真正讓蔣介石對孫立人起疑心的是他竟然被邀請參加美國總統威爾遜的就職典禮,而身為民國總統的蔣介石卻沒有這個待遇。

當然這些話蔣介石不會在明面上說出來。


蔣介石雖然滿腔怒火,但是對孫立人也是無可奈何,只能揮揮手讓屬下帶着孫立人下去。

事實上,這也是蔣介石最後一次見孫立人了,自此以後,孫立人就同張學良一般,被軟禁長達33年。

其實蔣介石不殺孫立人最重要的一點就是,孫立人背後站着美國人。

美國大陸政策的失敗,孫立人成棄子

美國對蔣介石的失望,早在1948年就已經開始顯現。

1948年11月,蔣介石向美國尋求增加支援物資,遭到美方拒絕,並在之後的請求美英帝國主義參與調停中國內戰的要求再次被美國無情拒絕,此時美國方面放棄蔣介石的意圖已經是擺在明面上。

敗退台灣後,美國方面甚至開始為逼蔣介石下台而作布置。

一方面,以援助作為要挾,安排有過西方留學背景且在政治上親美的孫立人上台,充任陸軍司令,另一方面收容解放戰爭中的所謂「民選」代總統李宗仁,藉此打擊蔣介石的執政根基。

根據中情局近些年披露出來一份絕密文件,當時美國政府有意安排李宗仁掌握住國民政府。

孫立人則控制軍隊,從而將蔣介石把踢出局,並且在前期已經安排大量由美方掌控的從政人員秘密潛入台灣,只等計劃成功,就能立刻接管台灣。

就在中情局布局多年,信心十足的時候,朝鮮戰爭爆發了。

朝鮮戰爭的開始打亂中情局的多年部署,也吸引走了美國國內的全部注意力,中情局顛覆蔣家王朝的計劃也就此擱淺。

朝鮮戰爭最出人意料的結果是美國輸了,在世界上所有人的注視下,世界老大美國輸得徹徹底底,這是一場中國人的翻身仗,不僅幫助了新成立的中國站穩了腳跟,同時也讓遠逃到台灣的蔣介石站穩了腳跟。

朝鮮戰爭後,美國眼見中國的崛起之勢已是不可阻擋,對中國大陸政策開始收縮,通過扶持韓國日本等周邊國家來抑制中國的發展,這也是所謂第一、第二島鏈的前身。

美國想要抑制中國,那麼作為橋頭堡的台灣就萬萬不可放棄。

蔣介石在台灣站穩腳跟的另一個重要原因就是大陸對台問題的轉變。

朝鮮戰爭以前,大陸對台問題一直是明確的,然而在1955年5月,第一次提出了和平解放台灣的構思,自此以後,大陸對台問題逐漸由武力轉向和平。

之所以會有這樣的轉變,一來是因為國內多年戰亂,百廢待興,急需結束戰亂投入經濟建設,二來,中國周圍虎狼環伺,一旦動武,所引起的連鎖反應,是誰也不能承擔的。

台灣問題是美國對付中國的一張王牌,美國自然不能輕易放棄,此時對蔣介石逼迫太甚,一旦台灣全面倒向大陸,則是美國方面的巨大損失。

這也是蔣介石能肆無忌憚處理美國安排的親美派如孫立人的重要原因,為了穩住蔣介石,美國方面縱使吃了大虧,也只能捏着鼻子認了。

在美國大陸政策失敗的大背景下,孫立人已然是一枚棄子,被拋棄也算是其人的悲哀了。

親美也不是賣國,三十年的苦難

淞滬會戰時,孫立人帶着三千稅務警察就敢在蘇州橋上阻擊日軍,其堅韌程度遠超當時主力戰場的所謂嫡系中央軍,讓日軍久攻不下,無可奈何,孫立人在這場戰爭中一戰成名。

1947年,蔣介石兵敗,計劃前往台灣,孫立人便被作為青年軍的總教練被邀請到島上。

久經戰場,孫立人能力絕對出眾,同時被蔣介石早早地安排到自己的退路台灣島上去擔任要職, 也能證明蔣介石對其人的信任。

沒有人會覺得一個為國家賣過命的鐵血軍人會成為賣國賊,就連後來對孫立人恨之入骨的蔣介石對孫立人的定罪也只是失察之罪。

然而,沒有罪,不代表着會受到優待——孫立人整整被限制人身自由三十年。

之前,台灣有一個對青年過於近代歷史人物的採訪,很多人關於孫立人的印象幾乎為零,這裏面不只是軟禁幾十年的影響,還有的是台灣政府的有意淡化和消除。

回顧當年的孫立人案,其中真正細節很難不讓人深思。

1955年6月初,計劃在六月中旬舉行的台北閱兵突然被蔣介石叫停,隨後蔣介石的親信進入各部隊中,看押替換了一批問題軍官,其中就有孫立人的屬下親信一個叫做郭廷亮的人。

在老蔣手下特務的秘密審問下,其人承認了自己謀反的事實,並指認有孫立人的參與,郭廷亮當庭被宣判為無期徒刑,整個過程順暢的令人懷疑。

接下來卻發生了整個案件最離奇的事——郭廷亮在被押運監獄的途中,意外跳火車身亡。

而郭廷亮一死,案件就死無對證,孫立人有口難辯。

順理成章地被蔣介石軟禁起來,開除職務和國民黨籍,一天24小時都有特務跟着他。

當一個像孫立人這樣的人,身上所有的名譽光環卸下來之後,才能發現,原來他也是一個普通人,失業在家,沒有收入來源,還有幾個孩子需要養活,此刻的孫立人和一個普通家庭的男人沒有區別,無外乎他的過去輝煌一些罷了。

為了養家,孫立人做起果農,從果樹的種植到鬆土施肥,孫立人全部只靠自己一人來干。

最可笑的是,即使孫立人背着鋤頭去種樹的時候,後面還會跟着兩名特務,時刻盯着他的一舉一動,他的行蹤每天還要被上報給蔣介石聽,哪怕他現在已經稱得上落魄。

不知那些特務看到昔日的將軍在路邊叫賣自己的水果的時候,作何感想。

在這樣艱難的處境下,孫立人撫養幾個子女成人,收到父親的教育和激勵,先後考上了清華大學(台灣),也算是繼承了父親的志向。

虎父無犬子,孫立人教子有方

關於子女的教育,孫立人總是親力親為,出身於清華大學,又有着留學經歷,子女的各項學科孫立人教授起來也是得心應手。

孫立人次子孫天平1979年,考上美國維拉諾瓦大學,取得計算機工程碩士學位。

2004年,孫天平移居上海,在一家台資公司擔任工程師。

孫天平60歲生日那天,接受了記者的採訪,他告訴記者,他要回到老家廬江建設家鄉,完成父親未完成的遺願。

目前,孫天平已在廬江建廠,並從台灣引進高技術人才。

孫立人育有四個孩子,可謂是滿門皆人傑。

孫天平的大姐孫中平,早年考上清華大學,現任台積電高管,二哥孫安平學習物理系,現於清華物理研究所從事基礎物理的研究,小妹孫太平同樣考上了清華大學,學習化學系,現於新竹化學研究所從事化學研究工作。

普通人家四個子女,有一位考上理想大學就稱得上教子有方,如今孫立人家中四位子女都出人頭地,算是對孫立人將軍蒙塵半生的最好藉慰了。

不葬大陸,棺不入土

隨着時代的進步,特別是蔣經國死後,孫立人的幾個老友紛紛為他奔走,老友們找來媒體報道,為好友喊冤。

終於在1988年,台灣當局宣布郭廷亮謀反事實不成立,側面的為孫立人平反,之後,在台當局的默許下,孫立人終於恢復了自由身。

此時,昔日戰場的猛將已經垂垂老矣,可憐蒙冤30幾載,英雄遲暮。

1989年,台灣民進黨人找到孫立人,要他做現身說法,打擊國民黨的執政基礎。

民進黨人是何種德行,看看蔡英文就知道了,倘若國民黨心中還有半顆中國心,那麼民進黨人就是完全帝國走狗,靈魂早已賣給了惡魔。

孫立人一口否決,雖然他早已被開除了國民黨籍。

他告訴那些登門造訪的民進黨人說:「你們回去吧,我不會說長官的過錯。」

孫立人早已身形佝僂,拄着拐杖,行走起來都需要人來攙扶,可此時他的身形卻顯得高大。

這也是他人生的最後一件事。

1990年,孫立人將死,幾個孩子圍在他的身邊,聆聽着老父親最後的教導,也是他最後的遺囑。

這份遺囑,無關財產或是恩怨,是孫立人的一個遺憾——他要回到大陸去,回到故土去。

他拉著兒子的手說:「不葬大陸,棺不入土。」

所以,在台北孫立人墓前,能看到這樣的奇觀,他的棺槨是高於地面的,家人安葬老人的時候,充分尊重了老人的意願。

2015年,北京舉行抗日勝利70周年大閱兵,孫立人的次子孫天平作為抗日英雄後裔參加了閱兵儀式。

期間,還把孫立人父母的墓葬也遷回了廬江金牛老家。

孫天平這次回來,受到了當地政府的熱情接待,受到媒體採訪時,孫天平表示,自己在努力尋求機會,完成父親安葬故鄉的意願。

孫立人墓周圍荒涼無比,四周儘是野草,鮮有人來祭拜,受到當時台灣政府刻意刪除孫立人事迹的影響,台灣民眾也很少有人知道孫立人的事迹,國民黨影響最大的台灣本土尚且如此,何況還有一水之隔的中國大陸?

這是英雄的寂寞,也是後人的過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