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巴在克什米爾地區的對峙衝突,又衍生出新的戰術打法。據《印度斯坦時報》報道,由於此前在與巴基斯坦邊防軍的交戰中損失慘重,印軍邊境部隊將全面開啟「修坑道」模式。在放棄表面陣地之後,印軍將在克什米爾、列城等印巴交界地區修建大量鋼筋混凝土地下防禦工事。藉助這些地下工事,印軍不僅可以躲避敵軍炮火保存有生力量,還能安穩地度過這個寒冬。
客觀來說,「坑道戰術」的確是軍事史上的一大創新。除了冷兵器時代,各國都曾廣泛使用之外,「坑道戰」在近現代也屢見不鮮。比如,在二戰時期的太平洋戰場,裝備相對落後的日軍就將「坑道戰」發揮得淋漓盡致,在硫磺島等多個戰場讓美軍損失慘重。甚至,近二十年來,在巴以衝突中,處於弱勢的巴勒斯坦解放組織同樣靈活運用「坑道戰」,讓中東「小霸王」以色列大為頭疼。受到這些啟發,印軍高層也萌發了同樣的想法。
按照《印度斯坦時報》的報道,由於此前在和巴基斯坦邊防軍的炮戰中吃虧不少,克什米爾一線的印軍已經開始修建大量坑道。據悉,這些坑道寬1.8-2.4米,採用了大量混凝土材料。整個坑道也完全按照地下標準防禦工事來設計,甚至專門設計有卧室,並安裝了通風設備。要知道,印軍前線很多士兵都是來自低種姓,他們原本大都生活在貧民窟,生活條件非常差。能夠在寒冷的冬季住進如此「豪華」的坑道,很多士兵還是相當支持的。為了防止坑道暴露,遭遇敵軍火力打擊,印度還在坑道外圍加裝了防紅外線和降噪塗層,進一步保證安全性。
其實印軍想要實施「坑道戰術」,面臨的困難非常大。首先來說,「坑道戰術」對士兵的戰鬥意志極為考驗。長期在狹窄、昏暗的坑道中蟄伏,並且要隨時面臨缺衣少糧、彈盡糧絕的困境,如此艱苦卓絕的作戰環境,並不是如今軍心渙散的印軍士兵所具備的。此外,坑道作戰在軍事學角度來說並不是「挖地道」那麼簡單,而是一個非常專業全面的作戰體系。在這個體系中,除了有完備的步兵工事之外,包括反擊部隊配置、反斜面炮火部署、二線大縱深炮兵安排、後勤保障等,各個環節缺一不可,還必須被整合成一個高效精準的作戰體系。目前來說,印軍邊境部隊很難做到面面俱到。
特別是在當下,拉達克等邊境地區受到寒冬氣候影響,已經出現了大雪封山的情況。要知道,印度邊境地區的基建本來就很差,由於道路交通的限制,兵員和物資的大規模機動運輸根本無法實現。拉達克全境平均海拔高達4500米,自11月以來氣溫已經降到了零下30-40度,再加上持續不斷的大雪,印軍此前辛苦挖出的坑道很有可能在一夜之間就被大雪掩埋了。當然,還有始終沒有解決的取暖問題,在防寒服還沒有全面到位的前提下,印軍士兵能否在這些坑道中安然過冬,還要打上一個大大的問號。最後,考慮到「印度製造」歷來存在的偷工減料和質量問題,這些坑道的安全性也讓人十分懷疑。因為拉達克地區本來就有各種地震、山體滑坡等自然災害,再加上冬季常見的雪崩,一旦坑道質量不過關,等待印軍士兵的將是一場意想不到的災難。(舍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