儘管數十年來以色列一直被視為阿拉伯國家的敵人,但如今一些阿拉伯國家的領導人卻在努力靠近以色列,來建立與伊朗的力量均衡。
如果將這些國家的金融和經濟潛能與伊朗進行比較,伊朗肯定相形見絀。就軍事設施和裝備而言,伊朗也要遜色得多。只看看沙特阿拉伯從美國購買的武器數量就足夠了,根本沒有可比性。2018年,伊朗的軍事預算總額為90億美元,而沙特正式購買了1500億美元的武器。沙特擁有射程超過2500公里的導彈,還擁有最現代化的飛機和坦克。以色列更是擁有數百枚核彈,不僅可以摧毀中東,而且可以摧毀地球,這還不算上其盟友美國的軍力。
在過去的五個世紀中,伊朗從未發動過一場戰爭,然而僅僅沙特和以色列就發動了多次戰爭和軍事打擊。再加上美國,二戰後美國不停地發動戰爭,我們可以感覺到伊朗面臨著什麼樣的力量。從每個方面來看,也許是伊朗一方應該害怕。
但是,我們不斷聽到他們對伊朗的恐懼,也從未聽說伊朗害怕他們的團結。為什麼?
眾所周知,薩達姆·侯賽因在兩伊戰爭中從未脫下戎裝,但是,當他和阿拉伯兄弟交戰時,總是西裝革履。當一位記者問他為什麼不穿軍裝,他回答說:「在我面前看不到讓我想要穿軍裝的男人和戰士。」
的確,武器在戰場上起着舉足輕重的作用,但起首要作用的是戰鬥者而非武器。如果美國、以色列和沙特手中的武器能夠為他們提供力量,我們將不會看到以色列敗給黎巴嫩真主黨、不會看到沙特在也門原地踏步、也不會看到美軍士兵在波斯灣跪在伊朗人面前。
顯然,沒有一個國家願意打仗,因為戰爭損害了所有人的利益。但是每個人都知道和伊朗開戰不是兒戲,一旦被襲擊,伊朗將使整個中東地區陷於戰火。
我們看到,美國和六十五國一道同「伊斯蘭國」作戰五年卻沒有成功,但是,當伊朗人決定消滅「伊斯蘭國」時,他們動用了盟友,並在不到兩年時間內將其摧毀。原因在於:「伊斯蘭國」利用的所謂「游擊戰」(جنگ های پارتیزانی),任何對抗伊朗的軍隊都難以抵抗。
實際上,真主黨和巴勒斯坦抵抗力量也通過游擊戰打敗了以色列人,而胡塞武裝也通過游擊戰讓沙特聯盟陷入泥潭。
現在,有些人可能不知道游擊戰歷來是伊朗的倡議。
之所以稱其為「游擊戰」(پارتیزانی),是因為帕提亞人在不平等戰爭中使用了這種手段,儘管敵人比自己數量更多、力量更強,但是仍能將其擊敗;這種形式被稱為「帕提亞人打擊」(پارت زنی)的戰爭,後來成為歷史上的游擊戰。
伊朗的敵人非常清楚,如果他們想以任何方式與伊朗交戰,伊朗將在整個地區對他們發動游擊戰,將敵人逐漸消滅。
如果一些阿拉伯人認為:同以色列結盟至少對他們的生存有效、並且美國的以色列遊說集團會為他們效力,那麼這樣提醒他們也不錯:巴列維國王也曾是以色列的盟友,並認為同以色列結盟可助其存續;但是,美國、以色列和其他西方國家恰恰在危難之中背棄了他,四十年前他就像喪家之犬,尋找一個可以接受治療的地方,但他們都給他吃閉門羹。
因此,伊朗的阿拉伯鄰國與其考慮與敵人勾肩搭背,不如考慮同伊朗握手,以避免重蹈覆轍。
作者:伊瑪德·阿布殊納斯(عماد آبشناس),伊朗政治分析師,德黑蘭大學世界研究中心中東研究員,俄羅斯衛星通訊社專欄作家。
來源:俄羅斯衛星通訊社波斯文版
翻譯:北方的河
來自:中東流浪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