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環球網軍事頻道】據俄羅斯衛星通訊社網站11月23日報道稱,俄羅斯減少核危險國家中心主任謝爾蓋∙雷日科夫表示,法國任務小組將搭乘該國飛機從莫斯科州庫賓卡機場起飛,於11月23日至27日在俄羅斯領空執行觀察飛行任務。
在按照俄法雙方事先商定的路線執飛期間,俄羅斯專業人員將與法方任務小組一同登上任務飛機,監視法方是否嚴格遵守雙方商定的飛行參數和是否使用條約規定內的觀察設備。
曾用於執行觀察飛行任務的法國空軍C-130H運輸機
本次法國的觀察飛行任務屬例行任務,此前法國在2020年10月19日至23日和11月9日至13日也曾派遣任務飛機前往俄羅斯執行觀察飛行任務。
《開放天空條約》簽署於1992年,是冷戰後歐洲各國建立信任的措施之一。條約自2002年開始生效,允許參與國彼此公開收集軍事力量和活動的情報,有30多個締約國。根據該條約,各國每年相互開展約100次監視飛行,其中有42次針對俄羅斯。出於平等原則,俄羅斯每年也對外派遣42次「監視」機。美國總統特朗普曾在5月底表示,美方正在退出《開放天空條約》,理由是俄羅斯多次違反條約,特別是指責俄羅斯把該條約當作「軍事強迫」的工具。針對美方的違約指責,俄羅斯多次予以駁斥。美國於當地時間11月22日凌晨完成了退出該條約的程序。在本次美國正式宣布退出《開放天空條約》之後,法國外交部代表在新聞發佈會上表示:「法國將遵守該條約,也包括其中第九條,即在開放天空飛行期間收集的信息只能發送給其它條約成員國。」
此前,在今年5月22日特朗普政府表示準備退出《開放天空條約》後,中國外交部發言人趙立堅也表示,中方對美方不顧國際社會反對,執意退出《開放天空條約》深表遺憾。美此舉與其近來一系列「毀約退群」行動如出一撤,是美固守冷戰思維、奉行「美國優先」和單邊主義、背棄國際承諾的又一消極表現。美方此舉不利於保持地區國家間軍事互信和透明,不利於維護有關地區的安全與穩定,對國際軍控與裁軍進程也將產生消極影響。
【版權聲明】本作品著作權歸環球網獨家所有,授權深圳市騰訊計算機系統有限公司獨家享有信息網絡傳播權,任何第三方未經授權,不得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