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問責辦公室最近發佈的報告中指出,從新的F-35到老化的JSTARS,在接受調查的46種飛機中,沒有一個能夠滿足五角大樓的目標,即「執行任務」能力達到80%。實際上,其中大多數都在不斷惡化。國會政府問責辦公室這份新報告的數據中,紅色部分(表示戰備水平較低)充滿全屏,觸目驚心!
消息來源:政府問責辦公室
周四發佈的報告列出的46種飛機中:
從2011年到2019年的9年中,大約有24種飛機(其中一半以上)從未達到其戰備目標。
在過去的9年中,只有兩種達到了「準備就緒」目標,獲得了「綠色」評級,即海軍的EP-3白羊座子偵察機和空軍的UH-1N休伊直升機,這是唯一的滿分。但是,這是兩種罕見且專業的類型,僅占整個機隊的一小部分。
另外兩種飛機獲得了「橙色」評級:海軍的E-6B水星指揮飛機和空軍的F-15鷹,這是唯一獲得合格等級的戰鬥機。
其他飛機-從陸軍的AH-64阿帕奇武裝直升機到海軍陸戰隊的UH-1Y毒液-都被標記為紅色。這些「紅色」飛機中有18種,只達到在九年目標中的一,二或至多三個戰備目標。其他24種在2011-2019年的整個九年期間從未達到戰備目標。
這些目標是什麼?在大多數情況下,內容沒有公開,因為周四向公眾發佈的報告是非保密版本,其中刪除了特定的戰備情況編號。在2018年9月,時任國防部長吉姆·馬蒂斯(Jim Mattis)為戰鬥機設定了80%的「具有任務能力」的目標,這是他希望在2019年底之前實現的目標,但這一目標尚未實現。
報告指出:「我們發現這些飛機都沒有達到任務能力80%的目標。」不只是戰鬥機,而是其他所有任何飛機。更糟糕的是,報告繼續說:「自2011財年以來,選定的空軍、海軍和海軍陸戰隊飛機的平均任務能力費率有所下降,而選定的陸軍飛機的平均任務能力費率則略有上升。」
最為人所共知的問題是三軍制F-35聯合打擊戰鬥機,該戰鬥機直到最近才投入大量使用,並且一直在備件長期短缺的困境中掙扎。報告表示,F-35的進度明顯不平衡,「 F-35閃電II型聯合攻擊戰鬥機的平均任務能力率從2012財年到2015財年有所增加,但從2015財年呈下降趨勢,在2018財年之後略有改善。」
並非只有F-35出現供應商問題,甚至具有完善的供應鏈和支持系統的長期服務的飛機編隊也在苦苦掙扎。海軍的F / A-18E / F超級大黃蜂戰鬥機及其電子戰機EA-18G咆哮者都遭受備件短缺的困擾,在某些情況下,由於這些飛機分別於1999年和2009年開始服役至供應商停止生產或完全停產。
一些較老的飛機的情況更糟。在比較不同類型飛機的年均運營成本的圖表中,有兩種空軍指揮與控制飛機的驚人費用,其高科技電子設備裝在經過改裝的舊波音客機中。空軍的E-8C JSTARS 小型編隊(僅16架,全部由二手707飛機改裝)於1991年開始服役,每架飛機每年的運營成本為1.07億美元。E-4B於1985年開始服役的4架747飛機在發生核戰爭時可以作為指揮所使用,現在每架飛機每年的費用超過1.27億美元。這甚至超過了臭名昭著的維護密集型B-2隱形轟炸機,幾乎使列出的所有其他飛機都相形見絀。
報告中還發現了幾個有趣的現象:如A-10的運營成本已經以某種方式增長到與F-15C相當。而在冷戰期間,這還不到同一架飛機成本的三分之一(難怪空軍要取消該飛機)。F-35C的價格是超級大黃蜂的兩倍多,F-35C的性能僅次於F-22,僅略低於F-22。注意,這兩種飛機的規模不經濟性相似。Ah-1Z毒蛇的價格是阿帕奇的兩倍以上;UH-1 Huey的價格至少增長到了黑鷹的四倍;當黑鷹首次加入編隊時,休伊斯每小時的造價是黑鷹的一半。因此,休伊的相對成本已經以某種方式上升了約800%。該報告實質上是長達十年的「維修和備件歷史」報告,與當前的防禦部署或飛機能力無關。(報告原文參見知識星球)
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