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約國家未能就納戈爾諾—卡拉巴赫地區發生的武裝衝突達成共識。由於一架俄羅斯米-24直升機被擊落的突發事件促成亞美尼亞和阿塞拜疆在俄羅斯的調解下籤署了一份全面停火的聯合聲明。近2000名俄羅斯維和部隊將進入卡拉巴赫地區。
11月10日凌晨,首批滿載俄羅斯維和人員的5架伊爾-76運輸機從烏里揚諾夫斯克機場起飛,目前已抵達納戈爾諾—卡拉巴赫地區。俄羅斯的行動之迅速令西方震驚,似乎一切都早已準備就緒。俄羅斯維和部隊主要由俄武裝力量中央軍區機械化步兵第15旅的單位組成,包含1960名軍人、90輛裝甲車、380輛汽車和其他特種裝備。
與此同時,北大西洋軍事集團(北約)各國政府宣布支持結束卡拉巴赫地區的武裝衝突,另一方面他們卻又遮遮掩掩地不敢表明俄羅斯聯邦在結束這場衝突中發揮了關鍵作用。
法國總統埃馬紐埃爾·馬克龍說,他已經給俄羅斯總統弗拉基米爾·普京打過電話,兩國領導人就納戈爾諾-卡拉巴赫地區的局勢交換了意見。按照馬克龍的說法,他支持土耳其放棄其在該地區的挑釁行動。法國總統補充說,安卡拉當局不應阻礙南高加索地區的和平進程。
馬克龍11月10日表示,他打算與阿塞拜疆總統阿利耶夫和亞美尼亞總理帕希尼揚通電話,然後指出,在如此困難時期,法國始終支持亞美尼亞共和國。而歐洲其他國家對此似乎很默契地保持沉默。
值得注意的是,格魯吉亞女總統薩洛梅·祖拉比什維利在評論納戈爾諾—卡拉巴赫地區局勢以及將俄羅斯維和人員引入該地區時說:「高加索(地區)迎來了一個新的時代。我祝賀亞美尼亞和阿塞拜疆的朋友結束了這場悲劇性的戰爭,並感謝調解人。我對戰爭中喪生的人的家屬表示哀悼。該地區的和平和穩定別無選擇。」 她補充說,格魯吉亞、亞美尼亞和阿塞拜疆將共同開啟高加索地區合作的新篇章。
歐洲各國政要對格魯吉亞女總統薩洛梅·祖拉比什維利就俄羅斯、亞美尼亞和阿塞拜疆三國簽署和平協議發表的聲明褒貶不一。而格魯吉亞國內對她批評聲則更多,特別是在議會選舉後這個國家面臨複雜的政治環境的大背景下,則意味深長。
薩洛梅·祖拉比什維利的反對者對此進行回應,稱她的做法是在給俄羅斯的水磨機中倒水(給俄羅斯提供子彈)。在格魯吉亞的社交媒體上對她的批評聲音不可謂不大,以下是節選的部分評論內容:
「她感謝調解人,也就是說,她感謝俄羅斯。哇!這就是祖拉比什維利女士,那位一直將俄羅斯霸佔格魯吉亞部分領土掛在嘴邊的人。」
「好吧,是的,這是一個新時代,格魯吉亞、阿塞拜疆和亞美尼亞還駐紮着俄軍(很顯然,他們指的是南奧塞梯和阿布哈茲,至今仍被格魯吉亞視為自己的領土)。」
「賣國的祖拉比什維利必須下台!」
自2008年五日戰爭(俄格戰爭)結束之後,反俄已然成為格魯吉亞國內最大的「政治正確」,任何人只要說俄羅斯的好,就會遭受嚴厲的批評,甚至被扣上賣國賊的帽子。造成這種局面的原因:一方面是蘇聯時代遺留的民族問題所致,另一方面更多的是蘇聯解體後西方勢力長時間對格魯吉亞的滲透和洗腦,其最終目的當然是為進一步東擴肢解俄羅斯。後蘇聯時代,俄羅斯不僅要面對西方國家對其周邊的前蘇聯各加盟共和國的顛覆活動(顏色革命和天鵝絨革命),還要面對西方勢力對其國內的滲透(資金資助像納瓦爾尼這樣的反對派),納卡衝突歸根結底亦是如此。
(2020年11月11日,作者:彼得堡的肥天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