飛行任務海域上空
11月7日央視報道,解放軍空軍殲擊機某部隊,成功挑戰連續10小時的殲擊機飛行任務,打破我軍此前單次飛行8小時30分的歷史記錄。10小時,對飛行裝備和飛行員的要求,都十分嚴苛;而這一數據的達成,在軍事領域的意義也頗深。專家表示,在世界戰鬥機飛行史上,這個記錄都應當是名列前茅的。那麼,連飛10小時,究竟難在什麼地方?讓我們跟隨殲擊機部隊的飛行拍攝了解一下。
長時間飛行,首先考慮的就是油耗量。從飛行裝備看,考慮到飛行速度,殲擊機的載油量,一般都是有限的,因而通過加油機進行空中加油,是必不可少,且至關重要的項目之一。此次打破記錄的戰機,從畫面上看,似乎是蘇-30戰機,本機載油量超過9噸,航程可達3000公里,最快飛行速度2馬赫(2120公里/時),如果保持這一速度,那麼滿載油量大約可供3000公里飛行1.415小時,而一般情況,都會保持巡航速度0.95馬赫(1007公里/時)飛行,大約滿油可飛3小時,那麼10小時飛行全程就需要進行3到4次空中加油。
運油-20(綠)轟油-6(灰)同框
因此,空中加油機的選擇,也是一門技術。一般的戰機加油,我們可以選擇轟油-6進行加油操作,這也是我軍目前自製的唯二加油機,另一架加油機,就是運油-20,從名字上就能判斷出,這兩架加油機的機身平台,分別來自轟-6(D)和運-20。據介紹,轟油-6的最大載油量僅37噸,自身消耗一半多,且因配套加油軟管的特殊性,可服務的戰機,目前僅有殲-10和殲-8D;殲11系列和蘇-30,則需要伊爾-78加油機的幫助。
而運油-20則不同,最大載油量為66噸,最重要的是,擁有伊爾-78加油機一樣的軟管配置,更有優勢加油硬管可選,但目前運油-20還為達量產階段,所以暫時也不做考慮。選擇了伊爾-78隻是第一步,接下來就是最考驗飛行員技術的時刻了。我們看到的只是雙管對接,對飛行員來說,操作的精確程度關係到聯動雙機的安全,連地面加油稍有不慎,就會經歷F-35因加油而墜毀的慘劇,高空加油的危險指數,則更大。
烏克蘭交付中國的第3架伊爾-78加油機
相比蘇-30的原型,蘇-27,蘇-30多處空中加油管,符合畫面描述,也符合任務要求。此外,據「環球時報」11月9日分析,此次參與挑戰任務的蘇-30,應當是雙座型,俗稱教練機。但此時副駕駛座飛行員的任務,就不再是指導,而是在像開長途一樣,有人陪着,有人替手,從這一角度來說,經驗豐富的飛行員,長時間的高空作業,駕駛負擔和心理負擔都會減輕一半。
另外,飛行空域對執行任務也有影響,據節目介紹,此次任務執行區域,位於海洋上空,和軍艦試航時一樣,海風、海水具有一定鹽鹼腐蝕性,那麼蒸騰而來的海洋上方氣流,同樣存在腐蝕性。而從公開數據來看,蘇-30在我軍服役已有大約20年之久,長時間在海洋上空飛行,不僅是對飛機性能的考驗,更是對戰機常年維護工作的校驗。
10小時飛行任務中加油圖
此外,高空飛行作業,對飛行員供氧、供能保障也十分看重。飛行員在機艙內不僅要求注意力高度集中,而且可活動空間窄小,因此能量充足的食品,對保證大腦供氧充分的需求,不容小覷。據介紹,飛行員在飛行過程中,食用的是便攜高能食品,供養機制一般而言有機載制氧、也有液態氧供氧。執行任務的這支隊伍,主要是往返於南海諸島,每次巡警總耗時10小時左右,因此,這項挑戰,對我軍在南海的執勤、安保工作,意義重大。對於我們這個幅員遼闊、海岸線、邊境線綿延不絕的國家而言,飛行員全域巡航的責任在肩,更是重如泰山。(貓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