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烏戰場上又傳來一個重磅消息:俄軍一枚「伊斯坎德爾-m」導彈直接命中烏克蘭蘇梅州的一座軍事訓練營,大量烏軍士兵被導彈轟碎!
近日俄羅斯國防部對外公布了一段視頻,視頻是由一架在烏克蘭蘇梅州距離俄烏邊境約40多公里的一處區域盤旋偵察時傳回來的;在此期間這架無人機偵察到了一支正在訓練的烏軍部隊返回營地,隨後無人機操作員立即將坐標發送給了後方的導彈部隊,不多時一枚「伊斯坎德爾-m」導彈精準的命中了目標;
據俄羅斯國防部發佈的報告顯示,本次襲擊一共造成約70人喪生,其中可能包括20名教官,此外這次導彈打擊敵人還損失了一座彈藥庫和10台左右的重型軍事裝備。
俄軍這次打擊的目標為蘇梅州紹斯特卡市北部林區內的一座烏軍訓練營,它距離俄羅斯邊境很近;
被導彈襲擊的士兵俄羅斯稱是來自於烏軍第一特戰旅的士兵,襲擊發生時大量士兵正沿着道路走進一座建築內,猜測這座建築應該是訓練營的主樓。
俄羅斯軍事專家通過俄軍公布的視頻分析,判斷這次襲擊俄軍使用的是一枚配備有高爆彈頭的導彈,當這枚重約800公斤的彈頭爆炸時,半徑40米內的一切人類目標將沒有生存的可能,50米的半徑內生存機會渺茫。理論上它的有效殺傷範圍可以達到2.5萬平方米,相當於兩個足球場那麼大,所以進入到訓練營里的這百十來個士兵可以確信會死傷慘重,預計傷亡數字在事後還會有所增加。
雖然俄羅斯公布了襲擊視頻,也給出了具體傷亡數字,但烏克蘭方面卻予以否認;按照烏克蘭官方的說法,在周二位於烏克蘭蘇梅州的一座軍事射擊場遭到了俄軍導彈的襲擊,這次襲擊共造成6名士兵喪生,10多人受傷;
目前烏軍正在對這起襲擊事件進行內部調查,負責該訓練營的軍事主官已經被停職。
熟悉的扯皮一幕又出現了,不過對於這種場面,看了三年多俄烏戰爭的列位應該也是見怪不怪了。
假如俄國防部公布的傷亡數字屬實的話,那麼「伊斯坎爾德-m」導彈一次性集中狙殺超過10名以上士兵的戰績又增加了一筆。
從2024年至今,「伊斯坎爾德-m」導彈已經創造了四起單枚/兩枚導彈狙殺大批烏軍士兵的案例。比如在去年7月份一枚導彈落在了哈爾科夫州傑爾加切夫斯基區佩列什奇諾耶夫村附近的一座軍事訓練場,當時正在這裡訓練的烏國民近衛軍第13旅部分士兵中有多達160人被炸死。(這座訓練場距離前線約40公里左右)
在去年9月份,兩枚同樣的導彈落在了波爾塔瓦高級軍事指揮通信學院內,襲擊共造成學院內50多人死亡,近300人受傷,整個學院幾乎被夷為平地。
今年3月初,俄軍向位於第聶伯羅彼得羅夫斯克州薩馬羅夫斯基區切爾卡斯科耶村附近的試驗場發射了一枚配備有集束彈頭的「伊斯坎德爾-m」彈道導彈。這一次它的目標是烏軍東部作戰司令部,襲擊造成駐紮在這裡的第168營30多人喪生,約150人受傷。(該試驗場距離前線約為140公里)
再加上這一次,看來「伊斯坎爾德-m」的確還是很好用的一款導彈。
當然了,對於如今已經完全掌握戰場優勢的俄羅斯而言,大批殺傷烏軍士兵已不再是他們的最終目的,通過本次襲擊,俄羅斯人發現了一個更為隱蔽的情報。
那就是現在的烏克蘭似乎正在將烏軍新招募過來的士兵直接送往靠近前線的訓練場內進行訓練,而不是按照過去的習慣將其送往遠離前線的後方軍事基地內培訓。
烏克蘭這樣做的唯一好處就是可以快速調動士兵,縮短戰鬥準備時間,但是面臨的風險也是巨大的,就如這次襲擊一樣;
一般來說俄羅斯的無人機至少可以深入烏克蘭前線後方約100公里的地方進行偵察,這其實也不是什麼秘密。
可即使知道俄軍無人機就在自己的頭上盤旋,烏軍依然選擇這種新兵部署方式,看起來現在的烏克蘭真的已經到了山窮水盡的地步了。
針對烏軍如此「無腦」的部署方式,烏克蘭國內一些人士也提出了質疑,比如一位官員稱:每次敵人的襲擊方式都沒有任何的改變,但個別「白痴」卻依然將大量士兵集中在一個地方等待俄軍來殺戮,事後他們還不用為此擔責,這到底是為什麼呢?
而最高拉達代表奧列克西·貢恰連科在驚聞前線訓練營被導彈襲擊之後也說:那些決定在前線訓練士兵的決策者應該立即被執行死刑...
在前線訓練士兵的做法的確不妥,可是考慮到如今烏克蘭的實際情況,估計瑟爾斯基也沒有什麼太好的解決辦法,畢竟綿延上千公里的戰線上處處都需要士兵把守,可烏克蘭就那麼點人,巧婦難為無米之炊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