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我國陸海空軍的裝備頻頻上新,備受關注。這些新裝備有的已經投入實戰演練,有的只是剛剛亮了相或是還在研製中,一起來看這些新裝備的實力。
054b型護衛艦:我國新一代護衛艦
1月22日上午,054b型護衛艦首艦漯河艦在山東青島某軍港交接入列,二號艦欽州艦也於3月低調入列。
054b型護衛艦是我國自主研製建造的新一代護衛艦,排水量約5000噸,採用隱身化設計、一體化桅杆和先進多功能垂直發射系統,可以發射多種類型的導彈。漯河艦還採用了新型動力系統,具備較強的綜合作戰和遂行多樣化軍事任務能力,對提升海軍艦艇編隊整體作戰效能具有重要意義。
實彈射擊剛結束,漯河艦就接上級指令趕往任務海區進行應召補給。
補給作業時,模擬面臨敵情威脅,艦艇必須在短時間內完成補給作業。補給艦噸位重,體積大,在補給過程中,艦艇之間需要默契配合,實時比對航行間距,保持同向同速。
4月,經過短暫休整,漯河艦再次解纜起航開始了新一輪訓練。二號艦欽州艦也出海投入到了緊張的練兵備戰當中。
軍事專家 杜文龍:054a和054b目前分工不太一樣,根據054a的噸位、能力、作戰半徑分析,它有可能在中近海活動比較多。054b由於加裝了新型雷達,從噸位、雷達配備以及反潛能力提升看,它叫遠洋護衛艦,如果能夠在遠洋伴隨航母編隊展開各種作戰行動,功能上,它跟a型有一定的區別,所以它可以建在近海,通過靈活機動保衛海岸線保衛科的目標,同時也可以伴隨航母編隊在遠海展開不同層次的作戰任務。兩種護衛艦不是既生瑜何生亮的關係,而是要在不同作戰任務中聯合使用、區別使用。
殲-35a:新一代中型隱身多用途戰鬥機
在去年舉辦的第十五屆中國航展上,殲-35a新一代中型隱身多用途戰鬥機一經亮相,就引發了廣泛關注。它究竟有怎樣的魅力?
今年2月,美國《國家利益》雙月刊的網站登載了一篇標題為《中國殲-35a戰鬥機,給美國空軍敲響警鐘?》的文章,在國際軍事範疇引發了廣泛關注。這篇文章的作者,前國會工作人員、國際關係專家布蘭登·j·韋切特認為,中國殲-35a戰鬥機的現身,意味着中美空中力量的格局正在發生深刻的變化。
殲-35a是中國航空工業集團自主研製的新一代中型隱身多用途戰鬥機,在去年11月的第十五屆中國航展首次公開亮相。
單座、雙發、翼身融合、雙後掠外傾垂尾、全動平尾布局。航空界有個說法「外形優美的飛機,其性能必定出色」,殲-35a再次印證了這一點。
裝備國產發動機的殲-35a,加力抬升,尾部出現一串清晰的馬赫環。陣雨過後,濕度較高,水汽讓機翼上方的渦流更加明顯。
殲-35a的亮相,意味着我國成為全球第二個同時擁有兩款隱身戰鬥機的國家。
據中國航空工業集團瀋陽所首席專家王永慶介紹,殲-35是一個系列戰機,按照「空海孿生、一機多型」的理念,成體系設計,該系列戰機能夠很好地在戰場上展開協同,更有利於聯合作戰。
軍事專家 杜文龍:目前戰機通用化是個發展趨勢,本來在殲-35a之前應該看到殲-35,我們大致判斷殲-35有可能使用艦載機。所以今後我們殲-35憑藉一個平台和特殊的加改裝,既可以在航空母艦上當艦載機,也可以在空軍作戰部隊做多用途戰機。如果其他軍兵種還有需要,我們還可以做成其他的改進版本。所以陸海通用孿生兄弟今後是個大家族。
遠程箱式火箭炮:射程遠、火力猛
除了海軍和空軍國產裝備中的新銳代表,國產陸軍裝備近期有哪些新動態?
這是今年4月「海峽雷霆-2025a」演練的現場。凌晨時分,東部戰區陸軍某旅「模範火箭炮兵連」的箱式火箭炮分隊在夜色掩護下向東海預定陣地快速機動。
這次演訓中,東部戰區陸軍部隊位東海相關海域實施遠程火力實彈射擊演練,對重要港口、能源設施等模擬目標進行精確打擊,並取得了預期效果。
這種遠程箱式火箭炮曾在2019年的國慶70周年大閱兵中亮相。與傳統火箭炮相比,它射程遠、火力猛,能打擊陸上和海上的多種目標。它發射的制導火箭彈,比普通火箭彈精確,又比常規導彈便宜,能夠「量大管飽」,堪當「越海殺器」的重任。
再來看一款研製中的陸軍裝備——國產gl6型坦克主動防禦系統。
這是今年2月公布的最新測試畫面。測試中,空中的無人機和地面發射架要各向靶車發射一枚火箭彈。
在高速攝影機拍攝的畫面中可以看到,gl6的發射轉檯瞬間調整方向,成功攔截了空中來襲的火箭彈。隨後,它立刻調整方向,向地面來襲的火箭彈再次射出攔截彈,攔截成功。
gl6型坦克主動防禦系統通過雷達和光電探測等手段,感知來襲的反坦克武器,然後發射彈藥,在安全距離上將它摧毀,從而達到「以攻代守」的目的。
國產單兵裝備智能化、自動化程度越來越高
不僅是海陸空裝備,國產單兵裝備近期的發展同樣日新月異,智能化、自動化程度越來越高。
這款外形酷似保溫杯的微型無人機,大小和步兵使用的木柄手榴彈差不多。自重不到1公斤,槳葉可以摺疊,所以單兵攜帶很方便。它採用模塊化設計,可以搭載不同的任務模組,既可以戰場偵察,也可以投擲手榴彈進行打擊。
這款無人機還搭載了最前沿的人工智能技術,可以在預先學習後,具備一定自主執行複雜任務的能力。更神奇的是,多架這種微型無人機還可以組成一架更大的四旋翼或六旋翼無人機,進而提升整體升力,適應不同任務要求。
這款外形奇特的槍械是我國最新一代電磁槍。電磁槍是通過電磁場將金屬彈丸加速到超高速。它的特點是射速快,能夠達到每分鐘數千發,比傳統步槍快得多。由於無火光、無煙霧、無噪聲,所以電磁槍的隱蔽性很好,敵人很難判斷子彈是從哪裡飛來的。另外,它的導體子彈是硬幣形狀的,內部沒有火藥,造價低,攜帶方便。
軍事專家 杜文龍:現在主要是電磁槍電源的小型化問題。另外還有各種材料的抗衝擊,包括抗極端環境問題。如果這兩個問題能解決,今後就可以在戰場上得到大量使用。我想首先應該是配備給特戰人員,比如說在對方敵後作戰,那麼不能暴露目標,需要更無光無聲無影的裝備,增加隱蔽性。下一步,我們飛行員、海員也可以用這種武器裝備。
在2024年,陸軍步兵學院舉辦的首屆「槍王」挑戰賽上,一名突擊隊員背着噴氣式飛行背包,以空中突入的方式抵達交戰現場,隨後連續開火射擊,命中了多個靶標。這款飛行背包有五台渦噴發動機組成,其中一台大推力渦噴發動機在背後,每隻手上有兩台小型的渦噴發動機。這套系統自重31公斤,最快飛行時速100公里,最大飛行高度可以達到1500米。
來源:央視新聞客戶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