震驚世界的中越邊境雷區,排雷有多難?上百萬顆地雷至今無法排

2025年04月07日21:02:06 軍事 1597

引言

世界上最麻煩的「遺產」,恐怕不是古董,而是埋在地底的雷。中越邊境這條線,戰爭早過,雷還在,排雷排了三十年都沒收工。一邊炸傷村民,一邊封鎖土地。這塊地,踩着的是歷史的痛,也埋着現實的難。

震驚世界的中越邊境雷區,排雷有多難?上百萬顆地雷至今無法排 - 天天要聞

你以為是田,其實是炸藥鋪子

廣西那條和越南接壤的邊境線上,有一片看起來山清水秀的土地,可腳下卻不是泥土,而是埋了上百萬顆「老虎牙」的戰場殘骸。雷,不是在戰爭中用完就算的武器,它不認人,也不認年月,埋在地里幾十年,照樣能炸出人命。

上世紀80年代,中越邊境曾爆發武裝衝突廣西、雲南等邊境布下了雷區,光廣西段就有560多片,密密麻麻,像條鋼鐵蛇盤踞在山谷之間。其中,有53處雷區遺留至今,面積超過200萬平方米。更恐怖的是,這些雷不僅數量多,還種類複雜,既有反步兵雷,又有反坦克雷,還有專門對付人的吊雷、壓發雷、絆發雷。

震驚世界的中越邊境雷區,排雷有多難?上百萬顆地雷至今無法排 - 天天要聞

走進廣西崇左市大新縣的八里河村,那才是真正的「與雷共生」。這個村子上百戶人家,有傷殘記錄的村民接近三位數,每個組幾乎都有人因地雷致殘、致死。種田、放牛、上學,哪一步踩偏了,可能就會成為「炸點」。

有人在山坡上割草踩了雷,有人在田埂上挑水炸掉半邊身子。有些地,明明就在家門口,卻幾十年都沒人敢踏進。村民只能沿着「踩熟」的路徑活動,這些路沒有標牌,全靠長輩一代代口口相傳——「這塊地雷沒響過,那塊地炸過牛」。

震驚世界的中越邊境雷區,排雷有多難?上百萬顆地雷至今無法排 - 天天要聞

這種生活不是個例,廣西8個邊境縣都有類似情形。村民靠種地吃飯,可地不能種;靠出行賣貨,可路被炸封。整個邊境地區,哪怕已經進入現代化節奏的中國,仍有數十萬人像生活在戰後的灰區里,過着「白天種地、晚上做夢都怕踩地雷」的日子。

與之形成強烈對比的是,少數已經掃雷完成的區域,比如廣西憑祥口岸,就像脫胎換骨了一樣。過去這裡是「貨運禁區」,如今日通關車輛超1600車次,成了中國對東盟出口的大動脈。雷清了,路通了,市場就來了,老百姓的命才活泛起來。

雷,是戰爭留下的瘡;不清,就是現實的鎖。

震驚世界的中越邊境雷區,排雷有多難?上百萬顆地雷至今無法排 - 天天要聞

三次排雷三次拚命,和平年代也得上戰場

掃雷,不是拿着掃帚,也不是推着探測器在草地上遛彎。中越邊境的地雷,不但埋得深、分佈亂,而且種類多、反應快,根本不是靠一個儀器就能輕鬆解決的事情。中國自1992年以來,已經組織了三輪大規模排雷行動,每一次,都是一場「和平年代的戰役」。

震驚世界的中越邊境雷區,排雷有多難?上百萬顆地雷至今無法排 - 天天要聞

第一次排雷在1992年到1994年之間,主要清除中越戰爭主戰區殘留雷區,任務艱巨,裝備落後,全靠人工趴地「聽雷」。

那時候排雷官兵身上綁根繩子、腳穿厚靴、手拿探針,每挪動一步都像在和死神博弈。當時排除的地雷和爆炸物超過100萬枚,為邊境居民開闢了初步的安全通道。

震驚世界的中越邊境雷區,排雷有多難?上百萬顆地雷至今無法排 - 天天要聞

第二次排雷在1997年至1999年,範圍擴大到邊境各主要村屯及通道區域。這一輪開始引進金屬探測器、爆破設備,精度有所提升。

但問題也隨之而來:很多雷是手工改裝的「雜交雷」,不規則、不成套,不僅難探,還「抗干擾」,導致誤判率極高。這一階段,排雷人員付出了極大的犧牲和體力消耗。

震驚世界的中越邊境雷區,排雷有多難?上百萬顆地雷至今無法排 - 天天要聞

2015年至2018年的這次排雷被納入國家精準扶貧工程,一邊掃雷,一邊打通致富通道。目標明確:讓邊民既能安全生活,又能發展經濟。這一輪總共清除雷區18片,面積超190萬平方米,銷毀地雷超過7.1萬枚,其他爆炸物1.8萬多枚。

在崇左市龍州縣,曾有一條被雷封鎖三十年的通道終於打通,村民哭着說:「我這輩子終於走出村了」。

震驚世界的中越邊境雷區,排雷有多難?上百萬顆地雷至今無法排 - 天天要聞

但這些成績,是拿命換的。高溫下作業,密林中穿行,排雷兵穿着防爆服、背着幾十斤裝備,趴在地上挖石頭、掀樹根,每次引爆都可能發生誤炸。

掃雷機械人雖然也上了陣,但在懸崖、溝谷、灌木密集地基本派不上用場。關鍵時刻,還是得人上。一個排雷士兵說得直白:「我們掃的不是雷,是命的界限。」

震驚世界的中越邊境雷區,排雷有多難?上百萬顆地雷至今無法排 - 天天要聞

排雷是一場沒有硝煙但高烈度的戰爭。它不靠炮火轟鳴,而靠一點點汗水和耐心,把一個個死亡陷阱連根拔起。每排除一顆地雷,就多一個孩子能上學、多一戶人家能種地。和平不是喊口號喊出來的,是一鍬土一滴汗,一代人拼出來的。

震驚世界的中越邊境雷區,排雷有多難?上百萬顆地雷至今無法排 - 天天要聞

排雷為什麼這麼難?

很多人問:都過去這麼多年了,怎麼還有雷?不是技術不行,也不是人不努力,而是困難太多。

廣西邊境仍遺53片雷區,面積超200萬平方米。這些區域,主要集中在密林、高山、峽谷,地形複雜,氣候多變,有的地方雷已經被山洪沖走,有的早被滑坡泥土掩埋。排雷隊員說得直接:「你不確定這地有沒有雷,也不確定雷還在不在原地,但你必須當它就在腳下。」

震驚世界的中越邊境雷區,排雷有多難?上百萬顆地雷至今無法排 - 天天要聞

再看雷種,複雜到讓人頭疼。不僅有正規軍布設的反步兵雷、反坦克雷,還有戰時急就章埋下的「土製雷」,更有繳獲敵方後被改裝的「複合雷」。有的被埋幾十年,已經鏽蝕、變形、失控。稍有震動,或者因溫度變化,就可能突然爆炸。

探測設備也不是萬能鑰匙。金屬探測儀在強磁場或含鐵土壤中反應混亂,掃出來「嗶嗶」響,十次有八次是廢鐵雷達穿透力不夠,只能在淺層工作;至於機械人,山路一跤就報廢,密林里更別提。

震驚世界的中越邊境雷區,排雷有多難?上百萬顆地雷至今無法排 - 天天要聞

除此之外,還有政策與現實的雙重掣肘。掃雷資金大、周期長、協調難。有的區域因為涉及邊境管理,不便大規模施工;有的地塊因開發價值低,被劃為永久封鎖區,寧可不排,也不能出事故。

所以說,排雷不是遲遲不排,而是困難重重。對那些地區來說,哪怕戰爭結束了幾十年,雷還在那裡提醒人們:有些戰爭,和平了表面,危險還潛伏在腳下。

震驚世界的中越邊境雷區,排雷有多難?上百萬顆地雷至今無法排 - 天天要聞

參考資料

中越邊境27年3次大排雷 死亡地帶變「黃金通道」-中國新聞網-2018年11月29日

中越邊境掃雷行動為什麼我們仍要用人工去排雷(圖)-新浪軍事-2019年03月13日

排雷①|探訪中越邊境地雷村:村民雷區「刨食」有人被炸三次-澎湃-2017-12-07

軍事分類資訊推薦

國家發話!2025養老金調整,1500和5000元退休金,這次誰漲得多? - 天天要聞

國家發話!2025養老金調整,1500和5000元退休金,這次誰漲得多?

2025年5月1日,隨着人社部發佈最新社會保障工作進展通報,全國3.12億退休人員翹首以盼的養老金調整方案正式進入落地倒計時。這輪調整不僅延續"21連漲"的歷史紀錄,更首次建立"雙軌制"調節機制——在保持3%總體漲幅的同時,通過精細化調整規則向月養老金低於30
中國援建的海外軍事基地,怎麼還允許日本戰艦停靠? - 天天要聞

中國援建的海外軍事基地,怎麼還允許日本戰艦停靠?

話說中國在柬埔寨援建的海軍基地,即雲壤海軍基地,已經正式投入使用,中國和柬埔寨雙方派遣人員負責運營,該基地也有中國的軍艦和軍事人員在此停留或常駐。說到底,雲壤基地可以看做是中國海軍在海外的一處綜合保....
我以匠心鑄兵心 - 天天要聞

我以匠心鑄兵心

「五一」國際勞動節·特別策劃我以匠心鑄兵心機務人員依次放飛戰機。崔保亮攝機務人員維護戰機。
帶出「活潑的部隊」,提高部隊戰鬥力 - 天天要聞

帶出「活潑的部隊」,提高部隊戰鬥力

帶出「活潑的部隊」■唐俊作者:周 潔「營區處處有生機,官兵個個有靈氣。」陸軍某旅努力營造生動活潑的良好氛圍,官兵聰明才智得到盡情發揮,創造活力得以充分釋放,以更靈活、更勇敢的頭腦準備明天的戰爭。許世友同志指出:「活潑的部隊能打仗……必須把活
特朗普針對中國的對等關稅,放開了五分之一,涉及1000億美元 - 天天要聞

特朗普針對中國的對等關稅,放開了五分之一,涉及1000億美元

美國時間4月11日晚,特朗普終於還是偷偷服了軟,美國海關和與邊境保護局,偷偷的修改了關稅規則,針對智能手機、筆記本電腦、智能手錶、以及半導體相關等電子產品,不再徵收「對等關稅」,直接豁免了,其中也包括了中國地區的產品,之前高高在上的125%的對等關稅,直接不收
個稅起征點太低?14億人月入超5000元有多少?終於有了答案! - 天天要聞

個稅起征點太低?14億人月入超5000元有多少?終於有了答案!

在中國經濟持續發展的背景下,個稅起征點調整成為了一個備受關注的話題。當前,越來越多的聲音呼籲上調個稅起征點,以減輕中低收入者的負擔,同時促進消費和經濟增長。那麼,在中國14億人口中,月收入達到5000元的人數究竟有多少?而個稅起征點又應上調至多少才更為合理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