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2廠:從黃田壩到「航空新城」,解碼中國戰機的「成都密碼」

2025年04月02日00:32:03 軍事 1748

成都132廠:從黃田壩到「航空新城」,解碼中國戰機的「成都密碼」

132廠:從黃田壩到「航空新城」,解碼中國戰機的「成都密碼」 - 天天要聞

一、歷史篇:荒田上的 「航空報國」 夢

1.1 神秘代號 「95 信箱」 的誕生

1958 年,成都青羊區黃田壩,一片荒蕪的農田和沼澤地,卻承載起了中國航空工業的希望。國營 132 廠(現中航工業成飛)作為蘇聯援建的 156 個重點項目之一,在這裡破土動工。當時,為了保密需要,工廠對外通訊地址僅有一個神秘代號 ——「95 信箱」。從那時起,無數懷揣着航空夢想的建設者們,從五湖四海匯聚於此,在這片荒田上開啟了艱苦卓絕的創業之旅。

第一代建設者彭茂全回憶起當年的場景,依然感慨萬千:「建廠時條件極其艱苦,沒有大型機械,我們就靠人力。在清水河撈石頭時,大家都光着腳,冰冷的河水刺骨,但沒有人喊累。鋪設電纜時,肩膀被又粗又重的電纜磨得血肉模糊,可所有人只有一個信念:『戰機早上天,再苦也心甘。』」 正是憑藉著這股子堅韌不拔的精神,他們在短短几年時間裏,在荒地上建起了一座現代化的航空工廠。

132廠:從黃田壩到「航空新城」,解碼中國戰機的「成都密碼」 - 天天要聞

▲ 建廠初期的原國營132廠大門

1.2 從仿製到自主創新的跨越

建廠初期,132 廠主要承擔著仿製蘇聯戰機的任務。1964 年,殲 5 甲首飛成功,標誌着工廠建成投產,也意味着中國航空工業邁出了堅實的第一步 。這架仿製的戰鬥機,雖然在技術上借鑒了蘇聯的米格 - 17,但對於中國航空人來說,卻是意義非凡,它是中國航空工業從無到有的重要標誌。

1966 年,殲教 5 首飛成功,這是工廠在殲 5 甲基礎上自行改型設計的殲擊教練機,實現了從測繪仿製到自主改型的重大突破。此後,132 廠不斷探索創新,在航空領域取得了一個又一個輝煌成就。1983 年,殲 7M 首飛成功,並榮獲國家金牌,成為中國首個獲此殊榮的戰鬥機。殲 7M 在國際市場上也備受青睞,出口到多個國家,為中國航空工業贏得了國際聲譽。

進入 21 世紀,隨着科技的飛速發展,中國航空工業迎來了新的挑戰和機遇。2011 年,殲 - 20 隱身戰機首飛成功,這一歷史性的時刻標誌着中國成為全球第二個裝備五代機的國家,實現了中國航空工業從跟跑到並跑的跨越。殲 - 20 的出現,不僅提升了中國空軍的戰鬥力,也讓世界看到了中國航空工業的強大實力。

132廠:從黃田壩到「航空新城」,解碼中國戰機的「成都密碼」 - 天天要聞

二、成就篇:「成都智造」 的全球印記

2.1 軍機:守護藍天的 「空中利劍」

在軍機領域,成飛堪稱 「明星製造機」,打造出了多款舉世矚目的戰機。殲 - 7 系列戰鬥機,作為中國航空工業的經典之作,總產量超過 4000 架 ,出口到 30 多個國家,成為中國軍機出口的 「王牌產品」。在漫長的服役生涯中,殲 - 7 以其出色的機動性和可靠性,在國際市場上備受青睞,為維護地區和平穩定發揮了重要作用。它不僅是中國航空工業走向世界的一張名片,更是眾多國家空軍的得力戰將,見證了無數次的藍天保衛戰。

殲 - 10 戰鬥機的誕生,則是中國航空工業的又一座里程碑。這款具有完全自主知識產權的第三代戰鬥機,突破了一系列關鍵技術,榮獲國家科技進步獎特等獎 。殲 - 10 的成功研製,標誌着中國航空工業實現了從第二代戰鬥機到第三代戰鬥機的跨越,使中國空軍的戰鬥力得到了質的提升。如今,殲 - 10 已成為中國空軍的主力機型之一,翱翔在祖國的藍天,守護着國家的領空安全。它就像一把鋒利的 「空中利劍」,隨時準備出鞘,捍衛國家的尊嚴和榮譽。

而殲 - 20 隱身戰機的出現,更是讓中國航空工業站在了世界的前沿。作為全球第二款裝備服役的五代機,殲 - 20 具備高隱身性、高態勢感知、高機動性等特點,它的列裝,讓中國空軍正式邁入了 「五代機時代」,在國際航空舞台上佔據了重要的一席之地。殲 - 20 的誕生,凝聚了無數航空人的智慧和汗水,是中國航空工業自主創新的傑出成果。它不僅是一款先進的戰鬥機,更是中國綜合國力提升的象徵,展示了中國在高端製造業領域的強大實力。

132廠:從黃田壩到「航空新城」,解碼中國戰機的「成都密碼」 - 天天要聞

2.2 民機與無人機:多元突破

在民機領域,成飛同樣成績斐然。作為 C919 大飛機機頭的唯一供應商,成飛承擔著機頭的研製與生產任務 。C919 機頭外形呈現多曲面,設計精度要求高,製造難度大,但成飛憑藉著先進的技術和精湛的工藝,成功攻克了一道道難關,為 C919 的順利研製做出了重要貢獻。如今,C919 已投入商業運營,成飛製造的機頭也隨着這架國產大飛機,飛向世界各地,展示着 「成都智造」 的魅力。

AG600 水陸兩棲飛機機頭的下線,也是成飛在民機領域的一大亮點。作為我國自主研製的大型滅火 / 水上救援水陸兩棲飛機AG600 填補了我國在該領域的空白,對於提升我國應急救援能力、維護國家海洋權益具有重要意義。成飛參與 AG600 機頭的研製,再次彰顯了其在航空製造領域的深厚實力和卓越技術,為我國 「大國重器」 的打造貢獻了重要力量。

在無人機領域,成飛也展現出了強大的創新能力。「雲影」 察打一體無人機作為中國首款高空高速外貿無人機,一亮相便吸引了世界的目光 。它具備優異的氣動特性,採用小後掠角大展弦比下單翼、V 型尾翼、背負式 S 彎進氣道,全機複合材料用量超過 60%。配裝渦噴發動機,使其高空高速性能出色,能在 14000 米高空進行巡航,最大飛行速度為每小時 620 公里,可躲避近程對空武器系統,迅速秒殺目標。「雲影」 無人機分為察打一體和偵察兩大構型,可執行多種作戰任務,其先進的性能和強大的功能,讓它在國際市場上極具競爭力,成為中國無人機走向世界的一張亮麗名片。

成飛還積极參与翼龍系列無人機的研製生產,與其他單位共同推動中國無人機技術的發展和應用。翼龍系列無人機涵蓋了多種型號,可執行偵察、監視、打擊、通信中繼等多種任務,在國內外多個領域發揮了重要作用。從反恐維穩到災害救援,從農林植保到測繪勘探,翼龍無人機的身影無處不在,為國家的發展和人民的福祉做出了積極貢獻。

132廠:從黃田壩到「航空新城」,解碼中國戰機的「成都密碼」 - 天天要聞

三、人物篇:兩代航空人的 「黃田壩記憶」

3.1 彭茂全:建廠 「主力軍」 的青春熱血

在 132 廠的發展歷程中,有無數默默奉獻的航空人,他們用青春和汗水鑄就了成飛的輝煌。彭茂全,便是其中一位典型代表。1961 年,年僅 16 歲的彭茂全,滿懷着對航空事業的憧憬,來到了國營峨眉機械廠(即 132 廠) 。那時的他,或許未曾想到,自己將在這裡度過一生,見證工廠從無到有、從弱到強的偉大跨越。

進廠時,彭茂全的全部家當只有兩件衣服、一床草席和一床鋪蓋卷。當時的廠區還在建設之中,條件十分艱苦,但他和工友們沒有絲毫怨言,迅速投入到了緊張的建廠和生產工作中。那時候不分工種,哪裡需要就去哪裡干,彭茂全和其他 「愣頭青」 們成為了建設的 「主力軍」。

1962 年夏天,132 廠要在七里溝修建遠距離導航台,需要在地下挖溝槽埋電纜。沒有機械化機具,他們就靠着鏟子、鋤頭等簡單工具作業。成都的夏天悶熱潮濕,大家干起活來連喝水的時間都沒有。電纜又粗又重,需要 10 多個人側身並排站在溝槽里,把電纜扛在肩上,找到準確位置後才能放下。由於溝槽狹窄,人們只能側身而行,電纜常常把肩膀磨得血肉模糊,但沒有一個人喊疼。

到了冬季河道枯水季節,需要加固廠房。彭茂全和工友們就在 132 廠附近的清水河裡打着光腳撈石頭,冰冷的河水刺骨,他們的牙齒都凍得直打顫,但為了工程進度,依然咬牙堅持。「只要戰機早上天,再苦再累也心甘。」 這是他們共同的誓言,也是那一代航空人最真實的寫照。

在隨後的歲月里,彭茂全參與了殲 5 甲、殲 - 10 等機型的生產。他見證了工廠從 「一窮二白」 到 「世界一流」 的蛻變,也親身感受到了中國航空工業的飛速發展。如今,已過古稀之年的彭茂全,回憶起當年的點點滴滴,依然感慨萬千:「當年圖紙靠手繪,現在全數字化設計,但『航空報國』的初心從未改變。」 正是這份初心,激勵着一代又一代航空人不斷前行,為中國航空事業的發展貢獻着自己的力量。

132廠:從黃田壩到「航空新城」,解碼中國戰機的「成都密碼」 - 天天要聞

3.2 劉常德:從 「計算尺時代」 到技術革新

如果說彭茂全代表了 132 廠建設初期的艱苦奮鬥精神,那麼劉常德則是技術創新的典型代表。今年 83 歲的劉常德,退休前是航空工業成飛的一名工程師。出生在南京的他,親歷了日本侵略分子的暴行,這段痛苦的經歷為他埋下了航空報國的種子 。

1961 年 8 月,23 歲的劉常德響應 「到祖國最需要的地方去」 的號召,來到了 「三線」 的國營峨眉機械廠,並被分配到設計科成為一名飛機燃油系統專業設計員。剛進廠時,他就深刻體會到了航空工業對嚴謹和細緻的要求。「設計員筆下有黃金,必須老老實實按樣機辦事。」 他至今記得,當時設計科科長上課時說的一句話:「斜方向寫數字要注意,別讓人把 6 誤讀成了 9。」 這句話,深深地刻在了他的骨子裡,也成為了他一生工作的準則。

殲 5 甲是劉常德工作後接觸的第一個真實飛機型號。作為新進廠的 「學生兵」,他趴在圖板上,推着丁字尺畫圖,一點點摸索、體會,慢慢積累飛機設計的初步知識,也養成了敬業、嚴謹、踏實的工作作風。殲 5 甲設計、試製成功後,他又參與設計了殲教 5 教練機。在殲教 5 的設計中,他們在飛機燃油系統等方面進行了大膽創新,這讓劉常德有了發揮自己才智的機會,也讓他更加深刻地認識到了專業技術在航空工業中的重要性。

隨着參與設計的項目越來越多,劉常德愈發熱衷於改圖和創新,努力將各方反饋的意見反映到產品圖紙上。在那個沒有計算機輔助設計的年代,他靠着計算尺、圓規、三角板等簡單工具,完成了一項又一項複雜的設計任務。每一個小小的技術進步,都能讓他收穫滿滿的成就感。1969 年,在殲 7 飛機改型中,劉常德主動發起了大副油箱項目。他和同事們經過不懈努力,成功攻克了一系列技術難題,最終該項目獲得了國家科技進步一等獎,他也因此被授予了廠里的一等功

在成飛工作的近 40 年裡,劉常德干過設計員、技術管理、項目管理等多個崗位,親歷了殲擊機從仿製、測繪設計、改型設計到自行設計的全過程,也見證了轉包生產國外民航飛機大部件的開創時期。退休後,他依然心系航空工業,以 「志願者」 的身份在社區宣傳航空工業知識。「無怨言,也不退卻。」 回顧過往,劉常德感慨地說,雖然經歷過環境的困苦,但大多數人都很純粹,一心一意地搞技術、干工作。正是這種純粹的精神,鑄就了中國航空工業今日的輝煌 。

132廠:從黃田壩到「航空新城」,解碼中國戰機的「成都密碼」 - 天天要聞

四、現狀與未來:改革與創新的 「雙輪驅動」

4.1 重組與產業集群

在新時代的浪潮中,成飛積極順應發展趨勢,通過一系列重大舉措,不斷提升自身的競爭力和影響力。2024 年,成飛以 174 億元 「嫁入」 中航電測 ,這一重大資產重組事件成為了當年航空領域的焦點新聞。此次重組,不僅加速了成飛的資產證券化進程,也為其未來的發展注入了強大的資金和資源支持。通過與中航電測的深度融合,成飛能夠更好地整合產業鏈資源,實現優勢互補,進一步提升自身在航空領域的地位。

如今,成飛所在的青羊區已成為全國重要的航空產業核心區。這裡依託成飛、611 所等龍頭企業,構建起了一個完整而強大的航空產業鏈。從航空研發到製造,再到維修,各個環節緊密相連,協同發展。截至目前,青羊區已聚集了航空產業上下游企業 111 家 ,形成了龐大的產業集群。這些企業涵蓋了航空材料、航空電子、航空零部件製造等多個領域,為成飛的發展提供了堅實的配套支持。2022 年,青羊區航空產業主營業務收入達到 760 億元,佔全市 60% 以上,佔全省航空與燃機產業規模近 1/3 ,展現出了強大的產業實力和發展潛力。

132廠:從黃田壩到「航空新城」,解碼中國戰機的「成都密碼」 - 天天要聞

4.2 工業上樓與城市融合

為了進一步優化產業布局,提高土地利用效率,青羊區積極探索 「工業上樓」 的新模式。位於青羊航空新城的航空智能集成創新園,便是這一創新模式的典型代表。在這裡,工業廠房不再是傳統的平鋪式布局,而是向空中延伸,變身為 「垂直工廠」。

走進航空智能集成創新園,你會發現這裡的工業廠房設計獨具匠心。首層高 8 米,承重可達 3 噸 /㎡,能夠滿足大型設備的安裝和生產需求。入駐企業可以在這裡實現 「生產 + 研發」 一體化,大大提高了生產效率和創新能力。目前,園區已有多家企業入駐,涵蓋了航空仿真集成、航空產品集成交付和航電系統等多個領域。成都智明達電子股份有限公司作為園區首家正式遷入並開始生產的企業,喬遷後的年產值預計將達到 20 億元 ,為區域經濟的發展注入了強大動力。

未來,青羊區還將以航空智能集成創新園為核心,打造 「15 分鐘產業生態圈」。在這個生態圈裡,企業之間的交流與合作將更加緊密,產業鏈上下游的協同效應將得到充分發揮。同時,航空科技也將與城市生活深度交融,為市民帶來更加便捷、高效的生活體驗。想像一下,在不久的將來,人們不僅可以在城市中感受到航空科技的魅力,還能親身參與到航空產業的發展中來,共同見證中國航空事業的輝煌成就 。

132廠:從黃田壩到「航空新城」,解碼中國戰機的「成都密碼」 - 天天要聞

結語:黃田壩的 「飛天密碼」

從 「三線建設」 的保密工廠到 「航空新城」,成都 132 廠用 66 年書寫了中國航空工業的傳奇。它不僅是戰機誕生的搖籃,更是一座城市創新精神的圖騰。當殲 - 20 掠過成都天際,當 C919 機頭從這裡運往浦東,黃田壩的故事仍在繼續 —— 這是屬於中國的 「藍天夢」,更是屬於成都的 「硬核浪漫」。

132廠:從黃田壩到「航空新城」,解碼中國戰機的「成都密碼」 - 天天要聞

軍事分類資訊推薦

日本長崎上空,快看出現了! - 天天要聞

日本長崎上空,快看出現了!

日本長崎上空,快看出現了,有敵人來襲,跟廣島的情況一樣,快逃快點。美軍B-29轟炸機,你們要去哪兒?救命救救我!釋放被關戰俘,這邊,別打了,快逃!跑!那是B-29轟炸機小子,是逃不掉的。美軍投下原子彈,快跑馬上!
一紙證書,半世牽掛:「烈士褒揚從來就不是口頭工作」 - 天天要聞

一紙證書,半世牽掛:「烈士褒揚從來就不是口頭工作」

散葬各地的多處無名烈士墓墓碑經過清理,烈士遺骨遺物被清點裝罐,合墓至渡海作戰紀念碑旁。(王瑭琳/攝)臨近清明節,廣東省湛江市徐聞縣角尾鄉燈樓角景點處,遊客們望着展板出神,上面印着的是犧牲船工名單。在陳列館裏,擺放着「革命烈士證書」。證書邊緣
以軍襲擊加沙地帶 已致71人死亡 - 天天要聞

以軍襲擊加沙地帶 已致71人死亡

總台記者當地時間4月2日獲悉,自當天黎明以來,以色列對加沙地帶的襲擊已造成71人死亡。 加沙地帶衛生部門負責人2日表示,以軍對位於加沙地帶北部傑巴利耶難民營的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