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案|編輯:法拉
美國反導系統這盤棋,下得可不小,盯着中俄朝這些硬茬,早就想在東亞布個天羅地網,從2017年「薩德」落戶韓國,到現在全球也就那麼幾套,擺明了是要防大招。
可也門胡塞武裝這幫傢伙,竟然拿着便宜導彈,把美軍的算盤打得叮噹響,25日有消息稱,以色列用「薩德」幹掉一枚胡塞的彈道導彈,如果是真的,那這背後,美國的攔截彈庫存和錢包,估計都開始冒汗了,那在這種情況下,亞太戰略還能打下去嗎?
美國反導這套玩意兒,從一開始就不是小打小鬧的設計,幾十年前,冷戰那會兒,導彈防禦就是大國博弈的重頭戲,到了今天,美國的目標更明確,那就是盯着中俄朝這幾個能打到自家門口的對手。
尤其是東亞這片,美國心裏跟明鏡似的,中俄朝的導彈技術一個比一個狠,特別是高超音速導彈這種新傢伙,速度快得讓人頭皮發麻,常規防空壓根沒戲,所以,美國的反導網,得織得密實點。
「薩德」系統,就是這張網裡的關鍵一環,2017年,美國把第一套「薩德」扔到了韓國星州郡,當時還鬧得沸沸揚揚,中俄都跳出來抗議,覺得這東西盯着自己。
可這套系統,全球也沒幾套,除了韓國,美國本土有幾套試驗用的,關島有一套,剩下的零星分佈在中東和歐洲,總數撐死也就10套左右。
按美軍這邊的計劃,是想要在東亞再塞上6-8套,有能力的話,甚至可以更多,沿着第一島鏈搭個「防禦屏障帶」,從日本到菲律賓一路護着關島和夏威夷的大後方,這盤棋,野心不小。
可這步棋還沒下到關鍵處,半路上殺出個程咬金,2025年,以色列南部上空熱鬧了一把,也門胡塞武裝扔過來一枚中程彈道導彈,速度不慢,直奔目標而去,結果呢,「薩德」出馬了。
有視頻資料顯示,當時天空里兩個光點一撞,胡塞那枚導彈亮了一下就沒了,有人覺得就是「薩德」出馬了,如果是真的,那這不是它第一次露面,
去年年底,就有媒體報道,以色列使用了這套系統,看情況,它的攔截高度不算太高,大氣摩擦還讓畫面多了點火花,挺有看頭。
可這背後,美軍和以色列的日子卻不好過,胡塞這幫人,手裡導彈不貴,造價也就幾十萬到百萬美元級別,產量還挺穩定,每天都能給你來上一發。
反過來,「薩德」的攔截彈呢,一枚2000萬美元,打一發得攢好久的家底,更別說,為了保險,實戰里一般得兩枚齊發才敢說穩穩攔截,一算賬,光攔截成本就夠買半架F-35了,這仗打下去,誰耗得起?
胡塞武裝跟美國、以色列的梁子,早就不是一天兩天的事兒了,2024年底以來,紅海那邊的衝突就沒停過,胡塞靠着伊朗撐腰,導彈越打越順手,現在他們還沒玩飽和攻擊,一天就一兩發試探,可這已經夠讓人頭疼了。
以色列國土小,挨一發都得捏把汗,美國這邊呢,如果派了「薩德」過去支援,還得掏錢供彈藥,這場仗,表面上是以色列跟胡塞干架,實際上卻是美國在掏腰包。
時間一長,攔截彈庫存扛不住是早晚的事兒,美軍在中東的部署,本來就不是為了跟胡塞這種對手死磕的,他們的算盤打的是東亞,是中俄朝。
現在好了,為了應付胡塞的「蒼蠅戰術」,東亞那邊的「薩德」攔截彈還得往中東調,這樣也不是辦法,到時候哪哪都顧不上。
而且反導這攤子事兒本來就緊巴巴,韓國那一套是前沿里最顯眼的,可光靠這一套,擋不住中俄朝的火力,美國自己也清楚,高超音速導彈這玩意兒,是未來戰場的硬骨頭。
3月24日,美國海軍搞了個試驗,代號「FTX-40」,想看看「標準-6」能不能扛住高超音速目標,這「標準-6」是海基反導的主力,理論上比「薩德」更靈活,能裝在軍艦上到處跑。
可惜這次試驗沒真打,只是模擬了一下發現和跟蹤,離實彈攔截還遠着呢,這一步算是有點進展,但離實戰還差得老遠,主要是美國自己到現在,都沒有整出啥高超音速導彈,連個像樣的靶彈都沒有,攔截技術自然也卡在理論階段。
2022年,美國就承認過,「標準-6」是他們唯一有點希望的高超音速防禦手段,其他的壓根沒戲。可這「唯一希望」,庫存也不多,還得跟着胡塞的節奏在中東耗着。
成本和產能的矛盾,早就不是啥新鮮事兒了,「薩德」攔截彈貴得離譜,可生產線上卻慢得像蝸牛爬,美軍一年能造多少,公開數據沒細說,但從部署數量看,肯定不夠填滿全球的坑。
胡塞那邊呢,一枚導彈成本低到可以隨便扔,拼消耗誰怕誰啊,以色列扛不住,美國也得硬着頭皮上,長久下去,反導這張牌就廢了。
更別提東亞那邊,中俄朝要是真動起手來,飽和攻擊一上來,「薩德」和「標準-6」能頂多久,美國當初搞反導,是想給自己撐把保護傘,現在倒好,傘還沒撐開,先被胡塞戳了幾個窟窿。
他們在技術上的瓶頸,也讓這事雪上加霜,「薩德」干中程彈道導彈還行,可碰上高超音速導彈就抓瞎了,速度快、軌跡怪,高空攔截根本反應不過來。
「標準-6」倒是想補位,可它都沒實彈驗證,誰敢打包票,美國海軍這次FTX-40試驗,看着挺積極,可沒真打過,底氣能有多足?
反觀對手,中俄的高超音速技術早跑前面去了,朝那邊也沒閑着,反導壓力只會越來越大,美國這張反導網,織得再密,線不夠粗也白搭。
胡塞這波操作,算是給美國上了堂課,反導不是光靠幾套「薩德」就能玩轉的,庫存、技術、錢,哪樣都得跟得上。
可現在呢,中東的消耗把東亞的部署掏空了,技術突破還遙遙無期,棋局走到這兒,美國怕是得好好想想,下一步咋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