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大利亞被上了一課,055大驅現身悉尼僅150海里,澳防長溫和表態:中國未違法
2025年2月19日,中國海軍一支遠洋艦艇編隊,包括055型萬噸驅逐艦「遵義艦」、054A型護衛艦「衡陽艦」和903A綜合補給艦「微山湖艦」,出現在澳大利亞東部海域,距離悉尼以東海域僅150海里(約278公里)。
此次行動,既是中國海軍展示遠洋能力的一次實踐,也是對當下地緣政治格局中多方關係的一次重要探索。
首次抵達澳洲東部海域,戰略信號不言而喻
此次遠洋巡航具有特殊的地緣意義。從航跡分析,055導彈驅逐艦遵義艦編隊前幾天剛穿越蘇拉威西海,現在航行至悉尼以東約150海里的南太平洋海域。雖然編隊在國際法允許的專屬經濟區內航行,但如此接近澳大利亞核心城市的行為無疑具有重要的戰略信號。
首先,中國艦艇出現在距離澳大利亞核心經濟區如此近的海域,標誌着中國海軍的遠洋部署能力進一步成熟。這是中國海軍發展全球化軍事部署中的重要一步,更是軍事大國在外海自由航行權的實踐。
055大驅:「水面艦艇之王」的力量投射
055型驅逐艦無疑是此次編隊的核心亮點,具有其優越的技術性能躋身全球最先進的大型驅逐艦行列。作為解放軍海軍最新一代主力艦艇,055型具備強大的作戰能力,標誌着中國海軍在遠洋作戰裝備體系上的突破。比如,強大的航程與協同能力,這也依靠與之同時部署的054A護衛艦提供反潛和區域防禦支持,而903A型補給艦則負責油料物資補給,保障了編隊在完成數千公里遠洋航行時的持續作戰和部署能力。這種作戰組合展現了中國海軍在執行遠洋任務時的多任務協同性。
澳大利亞反應謹慎
在官方層面,澳大利亞國防部長理乍得·馬爾斯對此保持相對溫和的表態,稱中國艦隊的行動「沒有違反國際法,也未對澳大利亞造成威脅」,「澳大利亞國防軍正對其進行監視」。
南太平洋的戰略新棋局
近年來,中國在南太平洋的存在感日益增強,包括與所羅門群島加強外交與基礎設施合作,以及在南太諸島的項目投資。
1. 對澳大利亞的區域主導性提出挑戰
一直以來,澳大利亞自視為南太平洋的主導國家,其地緣政治安全建立在對南太島國和沿海區域的控制基礎上。然而,隨着中國在這一地區經濟合作和軍事活動的深化,澳大利亞不得不重新評估傳統的地緣政治定位。
2. 美澳軍事同盟的後續調整
面對中方巡航活動,美澳可能加強情報共享乃至聯合軍事演習。特別是在「奧庫斯」(AUKUS)框架下,澳大利亞未來從美國和英國引進的核潛艇,可能會成為應對中國海軍活動的高技術手段。然而,這種軍事依賴也讓澳大利亞陷入了更加尖銳的中美地緣博弈之中。
中國海軍行動的多重解讀
不可否認,中國海軍的遠洋巡航正在成為「新常態」。無論是此前穿越美國阿拉斯加專屬經濟區的行動,還是如今出現在澳大利亞近海的編隊,解放軍海軍的遠洋活動傳遞了明確的信號:在符合國際法的前提下,中國有能力也有權利充分利用全球公共水域,彰顯其作為全球軍事大國的地位。
對於澳大利亞而言,這種軍事能力的展示不僅是對其「地區安全感」的微妙衝擊,也是對其外交政策和對華態度的直接測試。澳方未來若想在地區格局中尋求平衡,可能需要更加謹慎地處理與中美雙方的關係。
結語
此次中國海軍055型大驅領銜編隊現身澳大利亞近海,標誌着解放軍海軍遠洋能力的再一次突破,這不僅是對其「自由航行權」的合法化實踐,也是對南太平洋及全球軍事格局的一次戰略影響。面對這種「新常態」,無論是澳大利亞還是其盟友,都需重新審視自己的安全與利益邊界,找到參與印太博弈的新方式。而對於中國而言,這種遠洋行動僅僅是一個開始,更加廣泛的全球軍事存在或許已在規劃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