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立波投稿,伊河生活整理】
1981年我高中畢業想報名參軍,哪想到大隊不給我報名,原因竟是四十年代父親參軍青年遠征軍在緬甸與日軍作戰的那段經歷,然而,就在我以為此生與部隊無緣時,自己會在43歲穿上軍裝。
時光不居,歲月如流。轉眼間我成了一位退休的老人,回首往事時,我時常為自己這幾十年的曲折經歷而啞然失笑。
1981年7月我高中畢業,當時還參加了高考,但因13分之差落榜。
這是我人生路上第一次高考,意外的落榜頗讓我感到沒面子,但是作為一名農村青年,高中畢業如果呆在農村,確實有點不甘心,後來在父親的勸說下,我又走進高中復讀,期望來年能考上大學。
然而,就在我到復讀班上課兩個月後,一件事情再次給了我很大的打擊。
1981年10月底的一天,我聽說部隊開始了今年的徵兵,於是在沒有和家人商量的情況下,先跑到大隊部找民兵連長報名應徵。
當時,和我一起報名應徵的同村青年有6個人,我排在最後面,前面5位都順利完成了登記,但是輪到我的時候,民兵連長一看是我,立馬放下筆,冷漠地說,你是周樹森的老三兒子吧。
我爽快地回答:「是啊」,沒想到民兵連長頭也不抬地對我說:「你回去吧,不能給你登記!」
我一聽愣住了,不給我登記?為啥?別人都登記了,你為何不給我登記?
誰知民兵連長依舊冷冷地說:「為啥不給你登記?你回去問問你父親,問問你兩個哥哥就知道了……」說完,民兵連長只顧忙自己的事情,再也不理我了,此時,和我一起來的青年,都用十分疑惑的目光看着我,我頭一扭,轉身離開了大隊部。
回到家裡,我噘着嘴,一臉的不高興,母親一看就知道我遇到事情了,隨口就問我一句:「誰惹你了,咋這樣不高興?」
母親對我們弟兄姐妹7人都很和氣,不像父親整天繃著臉,遇到什麼事情,我們回家都願意和母親說,於是,我就把到大隊部做徵兵登記遇到的事情,一五一十地說給母親聽。
誰知母親聽完,不由自主地嘆了一口氣,自言自語地說:「沒想到這事還影響到我老三兒子了?」
聽到母親這樣說,我覺得母親的話裡有話,於是,在我的追問下,母親向我說一件我從沒聽說過的父親和哥哥們的事情。
原來,大隊部不給我做入伍報名登記,在我們家並不是只有我一個人,而且,我的大哥和二哥之前都遇到過。而且,這一切的緣由竟來自父親年輕時的一段特殊經歷。
1942年,剛剛18歲的父親和一群當地的青年,聽信宣傳,踴躍報名參加了青年遠征軍,他們在第201師師長戴之奇的率領下,從昆明乘坐飛機飛越駝峰,到蘭姆伽營地、雷多軍區接受軍事訓練,後入緬與日軍作戰。
在緬北的叢林中,父親和他的戰友們參與了多起和日軍的戰役,父親的許多戰友永遠倒在了那片土地上,1946年遠征軍撤回國內,他們部隊卻在內戰中潰敗,父親悄悄回到了家鄉。
父親的這段特殊經歷,給他的家庭生活帶來了很不好的影響,以至於到35歲才與母親相識,而母親的原來丈夫也曾是一名軍人,不過戰死沙場。相似的經歷,讓父親和母親走到了一起,之後也就有了我們。
但是,正是因為父親的這段經歷,大哥、二哥長大後想報名參軍,卻都被大隊給擋了回來,理由就是父親的特殊經歷,他們都懷疑父親是偽軍官,但沒有確鑿的證據,因此,我們家的許多事情,都過不了政審這一關……
母親的話令我十分震驚,我長這麼大,頭一次聽到父親的事情,一向嚴肅的父親,竟然還有這樣一段非同尋常的對日作戰經歷,而恰恰是這件事情,竟成了我報名參軍的最大攔路虎。儘管這些都已是四十多年前的事情了,但一直影響着我們家。
聽完母親的話,我這才知道大隊民兵連長不給我登記的真正原因,我也像我的兩個哥哥一樣,被永遠地擋在了部隊的大門外,即便我生在紅旗下,長在新中國,但由於父親,我失去了盼望已久的當一名軍人的資格……
第二天,我一聲不吭地回到了高中復讀班,全身心地投入到高考複習中,當兵的路走不通之後,考大學就成了我唯一的走出農村的機會。
1982年7月,在經過了一年沒日沒近似於瘋狂的學習之後,我終於考上了武漢的一所大學。當大學的錄取通知書寄到我們家的時候,父母親格外的高興。這些年來,因為自己曾經的經歷,家除了生下我們幾個兒子外,再也沒有其他的喜訊,尤其是兩個哥哥不給登記之後,父母時常暗自傷心,他們後悔當年的經歷,給孩子們帶來了那麼大的影響。
其實,我後來才知道,國家對像父母親這樣經歷的人,越來越寬容,像父親這樣低級的小士兵,即便那時在遠征軍,也只是衝鋒陷陣在最前沿的普通士兵,他們簡單的執行長官的命令,他們與日軍作戰,於民族也算有功……
如今,我被大學錄取,父母親覺得,孩子人生的路並沒有被完全堵死,他們感到我們家有希望了。
我在材料科學與工程學院讀了三年的書,大學畢業後,我被分到家鄉的一個材料工廠當技術員,在工廠的前兩年,我一邊當工人,一邊學習材料專業上的專業知識,所幸我所在的這家工廠並不是單純的生產企業,裏面還有研發部門,由於我是材料專業科班出身,進入工廠的第3個年頭,我就被調到了研發部工作。
我在工作中逐漸意識到,自己所學的知識太少,遠遠不能適應材料研發專業的需求,後來,我又考入母校繼續深造,在母校學習期間,我的視野逐漸開闊,深造結束留校工作,我邊工作邊學習,相繼完成了本科、碩士和博士專業的學習。
富有包容性的社會,給了我施展才華的舞台,我在息的專業領域漸漸有了名氣。
1994年,我作為公派學者赴美國學習,1994年學成歸來,成了我們學校材料學院的一名研究人員。
2004年4月,一個偶然的機會,我們接待了來學院作學術交流和調研的軍隊一個研究所的科研幹部,我是校方的專家組成員,在交流中我發現,他們正在研究的材料課題和我研究的方向一致,雖然課題不一樣,但研究領域都是新材料的研發,我不由得對他們的研究產生了興趣。
後來,在工作接觸中,我逐漸了解到他們研究所是部隊的專門研究機構,而且自成立以來,一直從事這方面的研究,有幾十研究成果和上百項專利,尤其是還有多名院士、國家級傑出中青年專家……
令我高興的是,研究所的課題組長竟也對我產生了興趣,原因就是我在某種材料研究上有很深的學術造詣,是學院材料學科的學術帶頭人,研究員,而且完成了多項研究成果,在核心期刊發表過多篇論文。
然而,一次閑聊竟然改變了我的人生軌跡。
後來,在交流中間我們閑聊時,我提起了青年時當兵大隊不給登記,造成一生都不能當兵的遺憾,沒想到研究所的組長竟然說,部隊現在正在加快科技強軍的步伐,急需各方面的人才,在引進人才上,研究所對那些有真才實學、學術帶頭人等高精尖人才,始終敞開大門,而且各方面的待遇優厚,如果想到部隊來,他們負責回去向上級彙報,至於父親出身的問題,那早已不是問題了。
當得到這個消息時,我失眠了。
2005年6月,經過深思熟慮,在和妻子商量以後,我遞交了申請入伍的報告。
在經過了一系列的調查和審批後,2006年春節前夕,上級下達了批准我入伍的命令,授予我陸軍大校軍銜,研究員職稱,並在部隊內部分配了一套師職住房,部隊出面,為我的妻子在駐地聯繫了一個工作,還給了我50萬某課題啟動資金。
我沒想到,自己在生之年,會以這樣的方式入伍。
後來,我和課題組的同志秣馬厲兵,加快課題研究和試驗工作……8年後,我當第一完成人的一項國家科技進步獎誕生了。
之後這些年裡,陸續有一部分研究成果獲得國家和軍隊的科技進步獎項。
我十分高興,我終於為我們的國防科技進步事業做了點有益的事情……
三年前,我退休了,過上了退休老人的生活,每天看書學習成了我生活的一部分,今天回憶起些自己年輕時曲折往事,感受頗多。
社會的善意點燃了希望的火苗,但要讓生活火起來,還是要靠自己。
青春有夢,有夢就追,這樣的人生,甚為快哉!
#冬日生活分享##冬日生活打卡季##搜索話題1月創作挑戰賽#
【素材來源於投稿作者,整理作品不代表編者和平台觀點,無惡意和不良引導。圖片源自網絡,聯刪】